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氯法拉滨注射液单剂量及多剂量静脉滴注的人体药动学过程。方法: 4例白血病患者单剂量恒速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 52 mg·m-2·d-1 ,单剂量试验结束后进入多剂量给药试验,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及尿液中氯法拉滨的浓度,并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算有关药动学参数。结果: 4例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414±205) μg/L,tmax(3.0±1.4) h,t1/2z(4.4±2.0) h,AUC0-t(2475±659) μg·h·L-1,AUC0-∞(2566±606) μg·h·L-1,CLz(21.2±5.1) L·h-1·m-2,Vz(142±97) L/m2,MRT(0-t) (6.3±2.2) h,Zeta(0.18±0.07) h-1,24 h 平均尿液累积排泄率为(39.53±20.98)%。52 mg·m-2·d-1静脉滴注氯法拉滨注射液,连续给药5 d,第5日达稳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581±126) μg/L,tmax(2.0±0.8) h,t1/2z(6.4±3.1) h,AUC0-t(2451±349) μg·h·L-1,AUC0-∞(2603±409) μg·h·L-1,CLz(20.4±3.7) L·h-1·m-2,Vz(187±80) L/m,Zeta(0.13±0.05) h-1,MRT(0-t) (5.1±1.8) h,Css(102.14±14.53) μg/L,蓄积因子R(1.04±0.28),血药浓度波动度DF(576.26±226.89)%。结论: 氯法拉滨注射液静脉滴注给药 52 mg·m-2·d-1 ,连续给药 5 d,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氧氟沙星缓释片单次、多次给药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氧氟沙星片比较其缓释特征与生物等效性。方法: 单次给药20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单次口服药物 400 mg;多次给药18例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组,自身双周期交叉对照,多次口服药物(参比制剂 400 mg/2次/d×5 d,受试制剂 400 mg/次/d×5 d)。通过反相HPLC法测定血浆氧氟沙星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5382±1558)、(3419±1034)μg/L;Tmax分别为(1.7±0.6)、(4.2±1.8) h;t1/2分别为(8.2±1.0)、(7.6±1.8) h;MRT分别为(8.6±0.9)、(10.3±1.4) h;AUC0-t分别为(33764±5297)、(31280±4412) μg·L-1·h;AUC0→∞分别为(34643±5356)、(32642±4257)μg·L-1·h;Frel为(97.9±12.4)%。方差分析显示,Cmax、Tmax、MRT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AUC0-t、AUC0→∞各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90%可信限AUC0-t为 89.0%~97.0%;AUC0→∞为 91.4%~97.8%。多次给药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的Cmax分别为(3732±1502)、(3564±982) μg/L;Cmin分别为(750±193)、(438±89) μg/L;Tmax分别为(1.5±0.5)、(3.7±1.7) h;AUCSS分别为(32689±4786)、(33591±7929) μg·L-1·h;Cav分别为(1362±199)、(1405±337) μg/L;DF分别为(216.1±76.5)、(221.5±33.9)%;Frel为(102.9±22.5)%。方差分析显示,Cmax、Cav、AUCSS、DF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性检验显示,90%可信限Cmax为 80.8% ~114.6%;AUCSS为 89.3%~111.9%;Cav为 89.5%~112.4%;DF为 93.7%~122.4%。结论: 受试制剂氧氟沙星缓释片相对于参比制剂氧氟沙星片,单次给药具有缓释动力学特征及吸收程度生物等效,多次给药达稳态时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和糖尿病家兔体内对格列吡嗪胶囊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对照组家兔和糖尿病组家兔各5只,每只口服格列吡嗪 5 mg。经2周清洗期后,每只家兔口服罗红霉素 50.0 mg,每天2次,持续3天,第4天口服相同剂量格列吡嗪。所有家兔均在给予格列吡嗪前及给药后 0.5、1.5、3、5、7、9、11、24、35 h,经耳缘静脉采血,用HPLC法测定各时间点格列吡嗪的血药浓度,测得的血药浓度结果用药动学软件DAS2.0 进行曲线拟合,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药动学的变化。结果: 格列吡嗪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符合单室模型,健康对照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2.9±0.4) h,(5815±940) μg/L,(58919±860)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5±0.9) h,(6165±764),(76515±1830) μg·h·L-1。糖尿病组家兔单用格列吡嗪,其t1/2、Cmax、AUC分别为(1.7±0.4) h,(4307±580)μg/L,(32469±786) μg·h·L-1;加用罗红霉素后其t1/2、Cmax、AUC分别为(3.2±1.5) h,(8531±1479) μg/L,(76489±1588) μg·h·L-1 。给予罗红霉素前后格列吡嗪的t1/2、Cmax、AUC差异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红霉素对家兔体内格列吡嗪的药动学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合用两药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以防发生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健康男性志愿者空腹或餐后单次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与进口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为斯皮仁诺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本研究包括两个随机、开放、双周期、单次口服给药试验,各入组24名健康中国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服用200 mg试验制剂和200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MS/MS方法测定给药后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对两种制剂的空腹或餐后给药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空腹给药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124±79)和(124±86) μg/L;tmax为(2.9±0.8)和(2.5±0.9) h;AUC0-t为(1320±826)和(1348±1095) μg·h·L-1;AUC0-∞为(1420±902)和(1444±1148) μg·h·L-1;AUC0-t/AUC0-∞为(93.0±4.9)和(92.3±5.1)%;t1/2为(17.7±4.7)和(18.1±2.8) h。空腹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5±35.4)%。餐后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为 (202±107) 和(218±109) μg/L;tmax为(4.2±0.8)和(3.9±0.8) h;AUC0-t为(2494±1163)和(2657±1424) μg·h·L-1;AUC0-∞为(2705±1290)和(2870±1578) μg·h·L-1;AUC0-t/AUC0-∞为(92.3±5.2)和(93.6±4.1)%;t1/2为(19.3±5.5)和(18.0±5.1) h。餐后给药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0.5±33.1)%。结论: 两种制剂在空腹给药和餐后给药时都具有生物等效性。餐后给药组Cmax和AUC均明显高于空腹给药组,建议临床使用餐后服用药物,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行为,证明受试制剂的缓释特征,评价其与参比制剂泛昔洛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单次给药试验四阶拉丁方试验设计,受试制剂250、375、750mg三剂量组及参比制剂750mg组;多次给药试验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 12例受试者单次口服泛昔洛韦缓释胶囊250、375、750mg后,Cmax分别为(0.31±0.06)、(0.51±0.09)、(1.0±0.16) μg/mL,tmax分别为(4.4±1.8)、(4.0±1.4)、(4.3±1.8)h,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6.9±1.3)、(7.3±1.0)、(7.6±0.7)h,AUC0-24分别为(3.3±0.8)、(5.2±1.1)、(11.3±1.4)μg·mL-1·h;普通片750mg给药后,Cmax为(3.81±0.38) μg/mL,tmax为(1.2±0.6)h,MRT为(3.3±0.4)h,AUC0-24为(13.7±1.5)μg·mL-1·h。缓释胶囊单次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1.96±2.54)%,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当。10例受试者每日口服750mg泛昔洛韦缓释胶囊和普通片3d后缓释胶囊和普通片血药浓度均已达稳态,Cmin分别为(0.32±0.13)、(0.16±0.04) μg/mL。达稳态后的Cmax分别为(0.71±0.14)、(1.67±0.44) μg/mL,Cav分别为(0.44±0.09)、(0.56±0.13) μg/mL,波动度DF分别为(90±26)%、(270±59)%。缓释胶囊谷浓度明显高于普通片,波动度则明显小于普通片。结论: 泛昔洛韦缓释胶囊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并与普通片生物利用度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LC-MS/MS法测定Beagle犬体内托拉塞米的浓度,并研究托拉塞米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18 (10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20 mmol/L 甲酸铵(65∶35,V∶V);流速 0.4 mL/min;柱温 30 ℃。采用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6只Beagle犬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 5 mg,采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托拉塞米线性范围为 0.02~5 μg/mL,最低定量限为 0.02 μg/mL,分析方法灵敏、稳定、特异性高。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 h)分别为(2.6±0.5) g/mL 和 (3.0±0.6) g/mL、(3.3±1.4) h 和(1.2±0.8) h、(36.1±11.0) g·h·mL-1和(32.1±13.1) g·h·mL-1。以AUC0-48 h计算,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8.0±28.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并成功地运用于犬体内托拉塞米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翀  刘茜  赵辉  刘艳芳 《金属学报》2015,20(3):304-308
目的: 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尼索地平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尼索地平的浓度。结果: 大鼠单独给予尼索地平和联合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后,尼索地平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8.67±3.97) μg/L 和(9.21±5.02) μg/L,AUC0t分别为(19.6±9.9) μg·h·L-1和(25.7±13.7) μg·h·L-1,t1/2分别为(2.26±0.66) h 和(3.17±1.41) h,AUC0∞分别为(23.7±9.7) μg·h·L-1和(32.4±12.3) μg·h·L-1。统计学分析显示,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药动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硝酸异山梨酯不影响尼索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和尼索地平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 6-二磷酸果糖锌(Zn-FDP)和葡萄糖酸锌(Zn-G)的药动学参数, 以探讨Zn-FDP 药动学特征, 为该药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小鼠口服Zn-FDP和Zn-G 后的血锌含量分别进行药动学测定。结果:Zn-FDP 和Zn-G 的Ke 分别为0.27 ±0.12 和0.41 ±0.03 h, tmax 分别为1.65 ±0.04 和1.43 ±0.05 h,Cmax分别为9.27 ±0.25 和13.46 ±0.16 mg·L-1,AUC 分别为47.45 ±2.11 和57.67 ±5.80 mg·h-1 ·L-1结论:Zn-FDP 给药后血锌低于Zn-G 给药后血锌含量,但心、肝、脑、肾4 个脏器锌含量却无显著差异, 表明Zn-FDP 吸收不及Zn-G, 但由血液转运进入组织却优于Zn-G。  相似文献   

9.
袁成  王景祥  张小化 《金属学报》1997,2(3):193-195
目的 观察奥丹西酮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 8 名接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次和多次口服16mg 奥丹西酮后,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并用PKBP-N1程序在计算机上拟合。结果 奥丹西酮表现为二房室模型, 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为4.3±0.5h 和5.7±0.7h (P<0.01), Cmax 为42.6±3.8μg/L 和49.2±2.3μg/L(P<0.05), Tmax为1.8±0.2h 和1.8±0.1h, AUC0~∞为643.2±84.7μg/h·L 和833.4±96.7μg/L·h (P<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次口服奥丹西酮后与单次口服相比, 体内有蓄积现象, 消除能力下降, 生物利用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替米沙坦的药物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3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焚光检测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45:55,pH 5.8);流速为1.0 ml·min-1;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5 nm和365 nm;进样量20 μl;内标物为α-萘酚。结果: 替米沙坦在2~1 024 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回收率,日间、日内差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10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后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0.98±0.44 mg·L-1;Tmax为 0.83±0.45 h; t1/2为 1.67±1.26 h; t1/2β为26.00±14.43 h;t1/2kd为 0.53±0.86h;AUC0-l为 3.66±2.10 mg·h -1; AUC0-∞为 3.98±2.40 mg·h -1·L -1结论: 此方法便捷,准确,灵敏,适于替米沙坦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本试验所得药动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按体重指数进行分层随机交叉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试验制剂和参比试剂2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的血药浓度。结果: 口服20 mg被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盐酸氟桂利嗪AUC0-1,分别为424.27±74.01 和 410.25±72_56 μg·h-1·L-1;Cmax分别为67.02±14.89 和 67.45±15.68 μg·L-1;Cmax分别为2.90±0.42 和 2.98±0_47 h; t1/2ke分别为 9.73±3.15和8.89±3.08 h。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2±12.23)%。结论: 盐酸氟桂利嗪分散片和肢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国产双氯芬酸钠缓释栓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给予100 mg 双氯芬酸钠缓释栓,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用3p87 程序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 为1.1 ±0.3 mg·L-1;Tmax 为1.7 ±0.7 h;T1/2(ke) 为2.4 ±0.6 h;CL 为27 ±6 L·h-1;Vd 为74 ±25 L;AUC0-∞为4.0 ±1.2 mg·h-1·L-1结论:双氯芬酸钠缓释栓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单室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付良青  黄丰  唐欣  钱平利  刘泽源 《金属学报》2004,9(9):1016-1018
目的: 研究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紫外法测定18 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剂量10 mg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后受试者血浆中的盐酸托烷司琼的浓度, 并应用3p97 软件对盐酸托烷司琼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 求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 ) 2. 33±0. 43 h, 峰值浓度(Cmax ) 10. 48±2. 70 μg·L-1, 曲线下面积(AUC0-24 h ) 111. 89±39. 86 μg·h-1·L-1结论: 盐酸托烷司琼胶囊在志愿者体内分布及消除都很快, 10 mg 单次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斯咪唑片剂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阿斯咪唑+去甲阿斯咪唑含量,按交叉设计法对国产和进口阿斯咪唑片进行健康中国人体的药物代谢学比较研究,并求得相对生物利用度。用3P87软件处理。结果与结论 阿斯咪唑的药代动力学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国产片:Vd=5.34±1.85L;αT1/2=0.74±0.37h;βT1/2=286.10±220.11h;CL=0.052±0.031ng/ml;Tmax=1.56±1.32h;Cmax=1.04±0.10ng/ml;AUC=262.69±162.18ng/ml·h-1。进口片:Vd=8.24±2.56L;αT1/2=1.16±0.98h;βT1/2=260.38±260.37h;CL=0.089±0.079ng/ml;Tmax=1.37±0.82h;Cmax=0.93±0.14ng/ml;AUC=250.66±148.05ng/ml·h-1。国产片对进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试验制剂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T) 与参比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R) 的生物等效性, 以及缓释制剂释放特点、稳态血浓度和波动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单剂和多剂交叉给药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阿司匹林代谢物水杨酸经时血浓度,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 检验。结果:单剂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半衰期(t1/2) 分别为8.3 ±0.6、8.2 ±0.6 h, 血浓度峰值(Cmax) 分别为0.51 ± 0.09、0.53 ±0.09 mg·L-1, 达峰时间(tmax) 分别为4.8 ±0.4、4.6±0.3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 分别为4.90 ±0.61、5.2 ±0.8 mg·h-1·L-1, 相对生物利用度(F) 为(96.1 ±10.8)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阿司匹林代谢物水杨酸t1/2分别为2.4 ±0.3、2.5 ±0.3 h, Cmax 分别为3.4 ±0.5、3.0 ±0.4 mg·L-1, tmax 分别为1.7 ±0.2 h 和4.9 ±0.3 h, AUC0-t 分别为13.4 ±2.5 和13.0 ±2.5 mg·h-1·L-1, 以水杨酸计阿司匹林F 为(103.6 ±9.6) %。多剂给药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Cmax 分别为0.68 ±0.14、0.67 ±0.13 mg·L-1, Cmin 分别为0.17 ± 0.03、0.17 ±0.04 mg·L-1, 波动系数(DF) 分别为(136 ±36) %和(140 ±42) %。结论:单剂和多剂双周期交叉试验,经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 检验, 结果显示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呈生物等效性;试验制剂中缓释成分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两种国产布洛芬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给予24名男性健康受试者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布洛芬 300 mg,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单剂量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24和AUC0-∞分别为:(13.5±5.9)和(12.7±5.4) μg/mL;(5.1±1.0)和(5.5±1.5) h;(100.2±45.4)和(98.5±44.8) μg·h·mL-1;(105.7±47.3)和(103.8±47.0) μg·h·mL-1。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多剂量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Cav、tmax、AUCss分别为:(14.1±5.3)和(14.9±6.4) μg/mL;(8.2±3.4)和(8.6±4.3) μg/mL;(4.8±1.0)和(4.6±0.9) h;(99.0±40.4)和(103.3±51.3) μg·h·mL-1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布洛芬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