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钢结构》2016,(2)
结合我国现有的建筑评价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评价体系,利用文献梳理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初步确定了包括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绿色可持续性指标的钢结构住宅施工与安装技术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聚类的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构建钢结构住宅施工与安装技术评价体系,为钢结构住宅施工技术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遴选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有关的评价内容,构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赋权方式确定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样本矩阵并构建评价模型。通过对灰色聚类系数的计算,可得出绿色建筑设计备选方案的评价结果,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该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为了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体系,使用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评价模型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是否合适相宜进行评价。通过将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项目作对比,验证了构建的灰色聚类法评价模型可行性,并为科学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适宜性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广西正式出台实施《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广西首次发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综合性地方标准,第一次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和严格的评定,规定只有符合《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才能真正贴上“绿色建筑”的标签。据了解.按照《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绿色建筑”评定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具体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方面内容.其中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绿色住宅评价的科学性,推进我国绿色住宅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完善,在比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德国DGNB 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以及英国可持续住宅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住宅建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使用质量、资源节约和经济质量3 个层面构建绿色住宅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用三维空间评价模型对绿色住宅等级进行划分。该评估方法为我国绿色住宅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的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与给排水设计密切相关的方面为:场地设计及场地生态、能量综合利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与设备、非传统水源利用、室内声环境。仅仅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相关评价项在设计评价中所占权重就高达18%~20%,可见给排水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绿色建筑涉及的给排水专业技术问题,结合笔者在《厦门海沧生态花园住宅》项目绿三星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就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若干设计思路进行梳理、拓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建材发展导向》2006,4(5):26-26
从江苏省建设厅获悉,《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已于公布,并于10月25日前完成修改意见的征集。据介绍,该标准比2006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更高且更具操作性。标准草案规定,绿色建筑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两类,其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健康建筑及其评价标准为对象,回顾了健康建筑所关注的内涵变化,简单梳理了健康建筑的研究成果。论文重点介绍了美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WELL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以及分级等情况,同时以健康住宅评价标准为例,介绍了中国健康住宅及健康建筑的相关成果。通过分析,澄清了绿色建筑与健康建筑的关系,提出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历史建筑综合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及综合价值评定等级量化标准,构造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分析,建立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该评价模型的应用.结果显示,灰色聚类法能够正确判别历史建筑综合价值等级,而且在灰色聚类系数矩阵中能够显示样本对于不同等级的隶属程度.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业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标准对于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与英国<可持续住宅标准>,并通过对比两国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的异同,得出了针对我国现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一些改进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
缪远 《中外建筑》2011,(4):76-79
以作者的获奖农宅设计方案为例,探讨福建夏热冬冷地区,从规划选址与平面设计、围护结构与体型设计、风能利用与通风设计、太阳能与沼气利用、建筑遮阳与庭院绿化等方面,如何使用低技术、低能耗,建造绿色、生态、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1~2014年广东省夏热冬暖南区,共计64个实际评星居住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汇总了不同年度各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工作进展,统计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5个评价指标大类中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达标情况。根据不同星级项目的各指标达标率的分布特征,将指标分为“易达”、“难实现”、“优选”、“普通”4种类型。同时结合新版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上的修订,对该地区居住建筑评分项得分的难易程度做了分类和统计,为夏热冬暖南区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参评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自然能源在生态建筑空调及供暖系统中的应用方式,以上海某生态小区为例,将系统工程中著名的灰色物元分析法引入空调供暖系统设计方案的决策过程,采用与节能和环保相关的经济性评价指标,对不同的冷热源方案进行计算和经济技术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能源应用于生态建筑中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毅夫 《中外建筑》2010,(8):150-151
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已成为现代居住建筑发展的潮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详细分析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要点,并对具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型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思考。实践证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是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绿色住宅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外,还得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由于评价指标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仅仅从规划设计角度去预测建筑的绿色性能是不科学的,其参考价值也是有限的。基于完善绿色住宅评价体系的目标,尝试从资源节约、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3个方面建立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住宅评估体系,分析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运用改进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住宅绿色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陈立义 《中外建筑》2011,(10):67-6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不断重视,小区绿化建设的好坏已成为众多业主选择小区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小区绿化建设的意义和发展,讨论了目前我国小区绿化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小区绿化的设计原则,并给出小区建设中必要的绿化措施,供有关人士查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枚  李洪昌 《山西建筑》2010,36(8):97-98
介绍了国内外钢结构住宅的发展状况,对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和选型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钢结构住宅的设计要点,指出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促进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至钧  赵尧钟 《建筑技术》2012,43(4):300-304
从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当前发展入手,介绍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详细介绍了绿色低碳节能住宅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列举了我国近两年评选的绿色建筑项目,最后从绿色建筑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论证了绿色建筑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冀东地区的农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向是建造绿色、节能农宅的新理念,主要研究方法是在冀东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宅,进行专门的实地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冀东地区农宅的建造规模、建造设施、农宅设计造型、能源利用这几个方面,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和调查绿色农宅理念的主要技能和技术基础上,针对冀东地区农宅建造需要,提出合理的农宅设计技巧,主要从村镇选址方法、节地技术、建筑院落设计、平面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为冀东地区和我国其他农宅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层住宅是高密度城市常见的住宅类型。以香港深湾9号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特色,并重点强调了项目在太阳能利用、环保建材的使用、绿化布置、雨水收集和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可持续性设计,试图形成高密度城市环境下高层住宅绿色设计的策略和技术整合,对绿色设计在我国高密度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