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壮  李志奇 《金属学报》2015,20(4):450-454
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富含丰富的未成熟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具有修复受损组织的潜能。HUCB干细胞移植在动物模型中可以产生多种作用:神经保护、神经再生、抗炎、血管再生等作用。目前HUCB干细胞移植已被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其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并已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简要讨论HUCB移植的治疗机制及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高梅  刘睿  杜冠华 《金属学报》2008,13(7):813-821
近20年来,对缺血性中风发生后脑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重点探讨了导致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以及使神经元抵御死亡的策略。应用溶栓药物的临床经验已经证明早期的再灌注能够改善缺血症状。近来的研究着眼于通过血管和细胞机制来减轻组织损伤,研究血管系统与大脑细胞之间如何相互通讯。基于对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认识,形成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的概念。这一新的研究焦点为中风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育 《金属学报》2004,9(10):1087-1090
多药耐药性的发生是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而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 编码的细胞膜糖蛋白P170 表达的增加是最常见的发生机制。近年来针对细胞膜糖蛋白P170 抑制剂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本文就目前细胞膜糖蛋白P170 抑制剂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单守杰  陈绍良 《金属学报》2002,7(5):473-476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能力, 在适宜的体外培养中干细胞能够稳定生存增殖并保持多向分化潜能, 是便于体外操作的理想的靶细胞。本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 阐述了骨髓干细胞通过移植技术移植至试验动物的病损心脏, 可以分化增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结构, 从而改善缺血的心脏功能。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肖卫忠  隋伟  张新宇  李坚 《金属学报》2001,6(2):163-164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 和/ 或MRI 确诊的11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给予纳洛酮3.2 mg, 两组均加用川芎嗪120 mg, 入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滴, qd,连用2 w k。结果 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神经功能积分缺损减少及总的生活能力有明显提高(P <0.001); 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粘度有明显下降(P <0.01); 两组病人总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 <0.005)。结论 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具有抗凝、降低血粘度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梗死灶周围去极化、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等。几乎对缺血级联反应的所有环节都已进行过神经保护药物的开发和试验。许多神经保护药物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中证明有效,但临床试验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本文就目前各类神经保护药治疗脑缺血的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的结果与进展作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万梅  周志明 《金属学报》2015,20(3):344-348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危害身体健康的同时,给家庭甚至社会经济及国民生存质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些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新的热点。一系列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一旦发生,受累的颅内动脉所支配区域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在低氧刺激及炎性介质的作用下VEGF和MMP-9表达上调,两者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过程及血管新生,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付虹  田磊 《金属学报》2022,27(8):870-876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CYP3A5基因检测,探讨基因多态性对钙通道阻滞剂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108例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试验组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别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全部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考察两组患者降压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从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来看,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显示,试验组有效率77.78%,对照组有效率57.41%(P<0.05)。试验组基因型为GG型和AG型的患者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降压疗效明显高于AA型患者,且GG型的患者较AG型患者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降压效果更强。结论:检测CYP3A5的基因多态性,对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病的患者个体化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车载燃料电池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电催化剂的性能和成本是制约其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车载燃料电池用催化剂主要是铂(Pt)基催化剂,文章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和甲酸燃料电池三种车载燃料电池用铂基催化剂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方声  王丽珍 《金属学报》2017,22(1):72-76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新生儿HIE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患儿46例、观察组患儿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脑苷肌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2周后IGF-1、神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治疗后6月脑瘫、癫痫、智力低下、死亡等发生率。进一步分析IGF-1与HIE患儿近期及远期治疗结局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周血清IGF-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S-100β protein,S-100β)、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bb,CK-BB)、N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HIE患儿治疗后IGF-1含量与近期神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苷肌肽可提升HIE患儿的IGF-1含量,进一步优化近期及远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1.
淋巴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耐药和复发难治仍是待解决的问题。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模式,与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相关。靶向铁死亡为抑制淋巴瘤进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铁死亡的起始信号、中间事件、效应阶段、防御机制来阐述铁死亡的机制并回顾了铁死亡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为铁死亡在淋巴瘤治疗方法的应用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凤云  赵炎  吴玉林 《金属学报》2013,18(4):461-468
缺血性脑卒中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其涉及到许多相关基因和蛋白(如:凋亡易感基因、Bcl-2蛋白家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热休克蛋白等)的表达变化。目前FDA认证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仅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一种。其主要原因是缺血性脑损伤是由如炎症、自由基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而多数药物仅作用于个别或少数靶点,且副作用明显,导致治疗结果不佳,因此对新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成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点。研究发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可能参与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靶点。本文就PKC及各个亚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朱洪飞  吴家幂 《金属学报》2002,7(3):286-288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核心是改善脑灌注和保护脑损伤, 病理生理改变分阶段性, 因此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有关治疗的新进展, 包括溶栓治疗, 抗凝剂应用, 抗血小板药应用, 神经保护剂应用, 以及脑内移植, 抗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等。  相似文献   

14.
黄伊婷  沈爱宗 《金属学报》2021,26(4):474-480
阿法替尼是第二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适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一线治疗和鳞状NSCLC的二线治疗。目前,大量有力的临床研究数据已证实了阿法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本文就阿法替尼的药物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疗效、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及剂量调整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阿法替尼个体化合理用药指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簇(ROS)、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 PI)双染色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与未经葡萄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对比,500 μg/mL AGEs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均P<0.01);给予二甲双胍 (100~500 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SA组及AGEs组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浓度分别为500、400 μmol/L 时,对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结论: AGEs显著诱导原代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而二甲双胍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刘振东  郑宁 《金属学报》2017,22(6):684-688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氧化三甲胺(TMAO)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TMAO与Lp-PLA2水平,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对比分析两组TMAO、Lp-PLA2水平及血脂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血清TMAO、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浆TMAO与Lp-PLA2呈正相关(r=0.745,P<0.05),TMAO、Lp-PLA2与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颈动脉重度狭窄组的TMAO、Lp-PLA2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1);TMAO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763,P<0.01),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732,P<0.01)。结论: TMAO、Lp-PLA2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MAO、Lp-PLA2水平不同,TMAO、Lp-PLA2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潜在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对阿托伐他汀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且诊断明确后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至少6个月的成年患者,根据患者长期使用的阿托伐他汀的厂家分为原研组和仿制组,通过倾向匹配评分方法平衡混杂因素,对治疗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65名患者,原研组302例,仿制组363例,倾向匹配评分调整前后,两组在有效性指标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复发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变化、新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以及安全性指标AST/ALT升高发生率、复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含肌酸肌酶(CK)升高、颅内出血和AST/ALT升高)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本研究的真实世界数据,阿托伐他汀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