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牛品种     
本文介绍的肉牛品种包括14个英国型品种(其中3个为其派生品种)、8个热带品种和10个欧洲大陆品种。英国品种是专为肉用而培育的品种,一般说来较早熟,皮下脂肪较厚,成年公牛体重550—7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400—550公斤。热带品种不同程度地含有瘤牛血液。瘤牛原产印度和非洲,适于炎热气候,对壁虱及其他一些寄生虫的抵抗力较强。在热带环境下,热带品种优于英国品种,其成年牛体重与英国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品种1.从国外引进的品种。(1)夏洛来牛产于法国,体大后躯发达,乳白或草黄色,成年公牛体重1 100~1 200千克,成年母牛800~900千克。杂交改良当地牛效果明显,体重可增加60%以上。(2)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为黄褐色,角为白色,  相似文献   

3.
我国主要黄牛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秦川牛。主要产地在秦岭以北,湃山以南,渭河流域的陕西关中平原地区,其中以咸阳、兴平、武功、礼泉、长安、乾县等地的为最著名。秦川牛的主要特点是:被毛呈紫红色或黄色,体躯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厚,头的大小适中,眼睛圆大,口方面平,鼻镜宽大,角短细致,颈短而薄厚适中,公牛颈部隆起,垂肉发达。公牛体重为450~650公斤,母牛为300~450公斤。阉牛平均体重为500公斤左右。秦川牛肉质细嫩,易育肥。在中等营养水平的状况下,个体屠宰率为53%,净肉在45%左右。2.鲁西黄牛。原产地在山东省的济宁和荷泽、鲁南地区、河南省…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利木赞牛对固原地区秦川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对固原地区秦川牛及其利杂群体的育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月龄组利杂牛的日增重、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相同年龄下,利杂牛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胸围、管围等指标大于固原秦川牛(P<0.05或P<0.01)。18月龄组利杂牛140 d精料采食量高于固原秦川牛(P<0.05)。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塔额垦区黑安格斯牛对哈萨克牛与新疆褐牛体尺、体重方面的品种改良效果,试验筛选体况健康、品种特征明显的相应品种公牛、母牛,分别进行初生、6月龄、12月龄与24月龄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安哈F1较哈萨克牛的体尺、体重改良效果明显,差异显著(P0.05),安褐F1与新疆褐牛在不同月龄阶段均有个别不同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安哈F1的体尺、体重指标改良增幅优于安褐F1,安褐F1体尺、体重水平优于哈萨克牛。  相似文献   

6.
1 注意架子牛的选购 1.1 品种 应选杂交肉牛和地方良种牛,如晋南牛、南阳牛、秦川牛等. 1.2 体重和年龄 应选1~1.5岁,体重在250~350kg的牛进行育肥. 1.3 性别 以公牛、阉牛为佳,母牛次之.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良种育肥牛要选择改良的西门塔尔肉牛、夏洛莱肉牛、利木赞肉牛等,以及我国优秀地方品种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等品种牛为母本生产的杂交牛。杂交肉牛品种综合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犊牛的初生重高,生长发育快,肉质好。(二)产犊与配种坚持自繁自养,可以减少购买牛犊的费用支出,保证品种质量,合理安排生产  相似文献   

8.
<1>黑白花牛(兼用)原产荷兰,为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品种,目前已普遍引入世界各地,各国引入后经各自选育冠以各国名称如美国黑白花牛、中国黑白花牛等。该品种体格高大,性情温顺,毛色为黑白花,体躯长,年平均产奶量6828公斤,高者可达10000公斤以上。乳脂率3.66%,有的达4%以上。260日龄牛体重300公斤,400日龄体重500公斤以上。 <2>娟姗牛(兼用)原产英吉利海峡的娟姗岛,属中小型品种,被毛灰褐色,少数为黑褐色;胸部开阔,外形美观。成年公牛体重500-700公斤,母牛350-450公斤,年均产奶量3295公斤,乳脂率4.9%。乳脂肪球大,适宜制作黄油。本品种具有早熟性,饲料报酬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肉牛舍饲快速育肥是选择1~2岁的优良肉用品种牛,如海福特、夏洛来、西门塔尔、草原红牛或用上述品种牛杂交的一代牛,体重为270~300公斤,进行暖舍饲养,采用单槽拴喂方式,不放牧,以利快速育肥。育肥期105天,日增重1.57~1.889公斤,出栏体重可达480~580公斤以上。下面介绍几种快速育肥方法。 1.酒糟育肥法:育肥分3个阶段。各期牛日粮组成如下:①育肥前期(30天)。日粮配方:玉米面2.5公斤,酒糟20公斤,干草5公斤,生长素30克,尿素50克,食盐50克。②育肥中期(30天)。日粮配方:玉米面4公斤,酒糟20公斤,干草4公斤,生长素33克,尿素50克,食盐50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秦川牛的生长发育状况。[方法]通过对4月龄到22月龄的秦川牛体重增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他品种牛的生长趋势进行对比。[结果]秦川牛在16月龄前生长速度较快,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月龄的增长日增重呈下降趋势,其中9月至16月齡日增重呈较快上升速度。与其他品种牛的生长趋势对比证明了秦川牛的生长速度及增重期更快、更长。[结论]针对秦川牛的不同生长阶段,精料喂量要与体重的增长成正比例增加,使其能够满足此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要。同时可以针对秦川牛优良的生长特性进行杂交选育,充分发挥其遗传资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两头含有脂肪性脂肪连接蛋白基因(FABP)的秦川牛"萌萌"和"妞妞"在北京农学院生长已满一周岁。两头小牛的体重分别从出生时的21kg和50kg,达到现在的307kg和403kg。经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检测证明,外源的A-  相似文献   

13.
韩辉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3):62-62,58
秦川牛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秦川牛品种鉴别和等级鉴定的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因此,自从1986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任何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它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6年来,在我们使用《国标》的过程中,发现其在体尺体重的评分方法上,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体尺体重的给分,并不是经过严密的计算,而是按照《国标》  相似文献   

14.
秦川、淮北及秦淮F_1黄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秦川牛原产渭河流域,属我国优秀的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引进了秦川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仅安徽淮北地区目前秦川杂交牛存栏比重就达30%以上。为了解秦?..  相似文献   

15.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陆续从国外引进很多优良肉牛品种,对于加速我国肉牛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引进的主要肉牛品种介绍如下: 1、夏洛来牛 原产于法国,是大型肉牛品种,以增重快、瘦肉多而闻名于世。公牛成年体重1100~1200公斤,母牛700~800公斤,毛色呈白色或乳白色,骨骼健壮,背腰发达。夏洛来牛早期发育快,15  相似文献   

17.
本标准适用于秦川牛的品种鉴别和等级鉴定。1.品种特征1·1 外貌秦川牛毛色有紫红、红、黄三种,以紫红及红色最多。角短而钝,质地细致,呈肉色,多向外下方或向后稍弯。鼻镜和眼圈多为粉红色。尾帚多混有白色或灰白色毛。蹄壳多为红色。皮薄毛细。体格高大,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0厘米以上,体重58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8.
70年代以来,我国各省陆续从国外引进很多优良肉牛品种,对于加速我国肉牛生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将引进的主要品种介绍如下: 1.夏洛来牛:原产于法国,是大型肉牛品种,以增重快、瘦肉多而闻名于世。公牛成年体重1100~1200公斤,母牛700~800公斤,毛色呈白色或乳白色,骨骼健壮,背腰发达 夏洛来牛早期发育快,15个月龄前的日增重都高于其它品种 饲料报酬高,料肉比为6.29:1,高于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 (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 )与云南滇东北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 ,6 ,12 ,18,2 4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 :(1)滇东北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 ,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 ;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 ;(2 )调查 12 1头市场交易牛发现 ,养一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养本地牛高 4 9%~ 2 31%。 (3)从建立长期的肉牛杂交改良体系角度考虑 ,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 ,首先应使用短角牛、安格斯牛等中小型肉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 ,然后再用西门塔尔牛杂交。  相似文献   

20.
秦川牛部分体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研究选用陕西秦川牛原种场饲养的33头公牛及其603头女儿1978年至2005年的记录资料,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对秦川牛初生、断奶、周岁及18月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体高比(BPI)的遗传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了各年龄段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川牛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及18月龄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150、0.6136、0.2008和0.6371。同期体重体高比(BPI)的遗传力值为0.6225、0.6464、0.1632和0.4839。各年龄段体重与其它体尺性状均呈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