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的发病机制。方法整理分析23例伴有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肌电图改变、肌酶学检测值。结果23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部分肌电图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减慢。补K^+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善,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伴肌酶学改变的低血钾麻痹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一种或多种因索有关。肌酶学改变可表现为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肌电图为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和传导速度的减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对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9例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资料。结果肌电图检查桡神经支配肌运动单位减少或消失;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运动神经动作电位衰减;桡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在正常范围。结论神经肌电图能对短期大量饮酒所致上臂桡神经麻痹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谢祥成  王鸣  费晓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2):1705-1706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血清肌酸肌酶改变及其与低血钾的关系。方法116例低钾血症患者,分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组和非Hopp组,观察其血清肌酸肌酶改变与血钾降低程度的关系。结果116例低钾患者中31例肌酸激酶升高,占26.7%,32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组中有23例肌酶升高(占71.9%),其肌酸激酶与血钾水平呈负相关(P〈0.01),而非Hopp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程度与血钾水平而无关(P〉0.05)。结论肌酸激酶是反映低钾患者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慢性正己烷中毒92例神经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对92例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人和31名无接触职业危害的健康成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①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AL)延长,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下降,且各指标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而下降明显,严重的可出现对刺激无反应;MCV总异常率97.83%,SCV总异常率96.74%。对照组MCV异常率2.15%,SCV异常率1.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肌电图(EMG)结果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38.04%,对照组3.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EMG主要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与临床病情平行,建议对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分级诊断,可以结合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6例从事有机磷衣药生产的工人,进行了神经肌电图检查,发现5例小指外展肌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及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7例神经重复电刺激未见波幅降低。9例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原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特点。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诊断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检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具体包括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远端运动潜伏期、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同时进行肌电图检查,包括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的动作电位(MUAP)。结果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右侧尺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尺神经以及左侧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在各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检查的72块肌肉中17块(23.61%)存在MUAP时限延长,肌肉安静状态下有38块(52.77%)存在动作电位,最小用力收缩时9块(12.50%)未引出MUAP。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神经肌电图表现为感觉和运动混合型损害,同时存在神经脱髓鞘和轴索损害。  相似文献   

7.
朱玉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36-136,138
目的探讨神经一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进行分析,在病程第5~7d进行神经一肌电图检测,记录患者患侧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波幅、传导速度及其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与自身健侧作为对照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患侧在额肌、口仑匝肌的波幅和传导速度上明显低于健侧(P〈0.05),在R1潜伏期、R2潜伏期、R2、潜伏期上瞬目反射明显高于健侧(P〈.05)。结论神经一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和治疗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周期性瘫痪与血清肌酶的关系.方法 检测42例周期性瘫痪患者(PP组)的血清肌酶改变,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做对照.结果 42例周期性瘫痪患者中29例CPK升高,占69.05%,23例AST升高,占54.76%.血清CPK水平与血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肌酶可以升高,血清肌酶升高不能排除周期性瘫痪.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6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先对患者的神经传输速度和F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年以后,根据患者有无后遗症,将其划分为完全恢复组与后遗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1年前的电生理检测结果,并再次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经观察与分析,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缓、F波潜伏期延长且出现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电位波幅降低者或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者大多预后效果差,而远端潜伏期延长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者或运动速度传导速度减慢者,预后效果大多良好。结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电生理变化与其预后有着明显的关系,通过电生理检测不仅可以准确的诊断该病,更能对该病的预后做出判断,值得在临床上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0.
杜娟  王雪鹰 《中国保健》2007,15(4):38-3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肌电图特点,明确肌电图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182(70.0%)例电生理检查异常,其中153(58.8%)例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程度重于运动神经,波幅的下降程度较传导速度减慢明显,下肢重于上肢(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肌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神经病变,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发现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6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先对患者的神经传输速度和F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年以后,根据患者有无后遗症,将其划分为完全恢复组与后遗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1年前的电生理检测结果,并再次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经观察与分析,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缓、F波潜伏期延长且出现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电位波幅降低者或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者大多预后效果差,而远端潜伏期延长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者或运动速度传导速度减慢者,预后效果大多良好。结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电生理变化与其预后有着明显的关系,通过电生理检测不仅可以准确的诊断该病,更能对该病的预后做出判断,值得在临床上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2.
对长期密切接触丙烯酰胺74人进行体检,诊断慢性中毒23人,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明显,肌电图检查有肯定神经源性损害。疑似病例及部分正常接触者亦出现上述类似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肌电图特征。方法回顾28例MS患者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等肌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多发性硬化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为53.57%,肌电图检查提示为神经源性损害,神经电图显示运动及感觉神经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的潜伏期延长等改变。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中部分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有助于MS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神经肌电图的临床检查结果及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检查后患侧各部位潜伏期及波幅相较于健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通过检测特发性面瘫患者神经传导动作电位的潜伏期与波幅,从而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己烷中毒患者的临床及神经-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对病例组14例及对照组10例作神经-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条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显著减慢(P〈0.01),大部分周围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检查显示,放松时部分病例出现纤颤电位或正锐电位,肌肉大力收缩时,部分病例出现单纯相或混合相。结论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MCV及SCV的显著减慢,远端潜伏期的延长,部分病例肌电图表现为失神经支配。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周围神经损害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精神与神经肌电图的改变.方法 采用精神科SCL-90症状白评量表与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进行评定、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SCL-90症状量表评定:治疗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组因子分均升高,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除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外其他因子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肌电图检查:所检24块肌肉静息自发电位(纤颤)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轻收缩时左、右胫前肌运动单位电佗时限延长,重收缩时左、右胫前肌及右拇短展肌波幅增高,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神经肌电图检查: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近端诱发电位波幅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为(26.02±7.19)m/s,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1);治疗后腓肠神绛感觉传导速度为(37.00±8.97)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正常参考值、治疗后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性慢性轻度溶剂汽油中毒患者精神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精神量表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患者的诊断、病情的动态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08-109
目的探讨肌电图在平山病神经电生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平山病患者进行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针极肌电图检测表现为神经源损害。在平静状态下多出现自放电位。纤颤,正锐波。MUPS时限延长,波幅增高,多相波增多。患肢手肌100%,近端肌多正常。神经传导测定异常率患侧正中神经85%,尺神经10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CM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结论肌电图对诊断平山病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评定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受损的程度、部位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34例)和传统治疗组(3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1).治疗后3个月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34例患者自发放电均消失,仅有5例遗留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而传统治疗组中只有5例自发放电消失.结论 A型肉毒毒素早期治疗面肌痉挛,并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作为测定指标,使面肌痉挛从诊断到治疗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手臂振动作业工人手部功能和社会传导速度的影响其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对某砂轮磨光作业进行振动参数的现场测度。并统计作业工人手部症状,痛觉阈值,同时进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白指组各手部症状的发生率及痛觉阈值显著高于接振组和对照组;白指组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动作电位波辐明显降低,白指组运动神经动作电位较接振组明显减。提示,正中神经传导性,兴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ALS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EMG)及神经电图(ENoG)检测.结果 肢体肌共检测肌肉180块,其中失神经电位159块(88.3%),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s)时限增宽126块(70.0%),MUAPs波幅增高122块(67.8%),单纯相或混合相133块(73.9%);胸锁乳突肌共检测60块,其中失神经电位42块(70.0%).MUAPs时限增宽33块(55.0%),MUAPs波幅增高36块(60.0%),单纯相或混合相21块(35.0%);共检测运动神经240条,其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96条(40.0%),潜伏期延长134条(55.8%),波幅下降180条(75.0%);检测感觉神经240条,其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35条(14.6%),潜伏期延长4条(1.7%).波幅下降7条(2.9%).结论 EMG在诊断ALS上有重要价值,同时表明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作为可疑ALS或ALS患者的随访观察及判定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