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校正创伤积分(RTS)法对多发伤进行早期伤情评估的意义。方法对115例多发伤病例按RTS法进行评分,将收缩压、呼吸频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指标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计为0~4分。RTS分值范围0~12分,分值越低伤情越重。按RTS评分分为轻度伤组(RTS=12),中度伤组(RTS 7~11分),严重伤组(RTS 1~6分)。结果 RTS与损伤严重度记分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存活者平均住院日在3个等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S可作为院前急救时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对指导急救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严重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治,途中正确转运,与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 经过及时、规范、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讨论科学调度,迅速出诊,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联系,对有效降低交通伤患者的死亡率、伤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 对伤员伤情危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和精确分类是实施科学救治的前提和基础。目的 构建可供院前急救使用的伤员伤情危重程度监测指标和测量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8个医学中心2014-2018年创伤伤员44 642例,纳入年龄、入院病情、体温、脉搏、呼吸、收缩压、共病数量、伤部、伤类、伤因10个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伤情危重评分模型,用Liu方法、Youden指数法、离(0,1)最近法确定创伤危重分级界值。结果 构建的伤情危重分值,为该伤员各变量风险分值之和,取值范围为-15~98分,模型验证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将伤情分为轻度和重度,<32分为轻度,≥32分为重度。结论 构建的伤情危重评分可用于院前环境对伤员的伤情危重评估和伤员结局预测,并作为救治资源调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院前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120急救电话中交通事故及其它意外伤害的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收治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创伤指数评分(TI)法,双号急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边检查,边分类,边救治方法,比较两组轻、重伤人员的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显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延续性治疗,实验组重度伤和严重伤死亡率分别为2.74%和33.33%,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严重伤死亡率与对照组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率为94.38%,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满意率为87.5%,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采用院前创伤评分可快速确定伤情,有利于伤员的合理分流,更好地指导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1例心脏刀刺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刀刺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所收治的61例心脏刀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生理指数(PI)、胸部穿透伤指数(PTTI)、心脏穿透伤指数(PCTI)进行创伤评分,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评分的差异,以及院前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61例死亡5例,痊愈56例,创伤评分在生存者与死亡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评分相同病员院前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分组中PI越高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心脏刀刺伤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缩短院前时间及紧急剖胸手术。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是扩创探查,而建立一套与PI评分相适应的救治模式更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转诊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对患者进行伤情评估,建立多发伤患者院前救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转运途中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结合CRAMS评分在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明显、有效的指导作用,利于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批交通伤患者的有效院前急救方法以及院前急救对成批交通伤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院前急救的速度和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87例成批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救治资料,实施现场及时救护,途中正确转送,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院内伤情完整交接等处理。结果经过有效的院前急救,明显降低了院前的伤残和死亡率。结论高效、通畅的通讯网络,畅通的道路交通是保证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及时诊断和救治的保证,早期、快速、规范、及时的院前急救可提高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生存率,是成功救治大批交通事故伤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  相似文献   

8.
289例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评估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07年2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结果RTS评分2分185例,RTS评分1分86例,RTS评分0分18例.治愈143例,好转98例,重残19例,死亡29例.结论重视院前急救、正确的创伤评估、早期救治与合理手术及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成伟  彭博  蹇华胜 《重庆医学》2007,36(3):249-250
目的 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伤员的解剖和生理指标,对伤情的判断,提高救治质量和预测存活可能性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方法 通过用CRAMS记分法和TS创伤记分法对634例创伤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提示TS法轻伤员的死亡率升高,说明其敏感性较低,易遗漏重伤员.结论 CRAMS法较多的应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科的急救,可早期监测复苏急救工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创伤急救的组织实施及救治技术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120”出诊急救的创伤患者6928例救治资料。结果 伤者以21~50岁最多,占79.30%;伤因以交通伤(39%)、斗殴伤(30%)、工伤及坠落伤(10.74%)为主;伤情按院前创伤指数(TI)分:危重患者1454例,中至轻伤5388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3%,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12.97%,转运途中死亡率为零。结论控制救治反应时间.落实“三线出诊”机制,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技术,完善急救及转运设备,建立管理科学、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和复合性外伤的救治措施。方法 治疗严重胸部外伤23例和复合性外伤108例。急诊抢救31例,剖胸手术15例,剖腹手术22例,开颅手术15例,四肢脊柱手术25例,联合手术5例。结果 131例中度抢救无效死亡10例,死亡率为7.63%。结论 及早有效的抢救能提高严重胸部外伤患者的生存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经验,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的措施.方法:1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急救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为非院前急救患者,观察组74例为院前急救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成功率71.5% (P<0.05).观察组病死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3.25±1.35)h,明显长于对照组(6.57±1.38) h(P<0.01).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延缓患者病死.  相似文献   

13.
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家兔胸部爆炸伤动物模型并分析其早期死亡原因。方法 按照爆炸源和致伤动物之间的距离(d),将38只家兔随机分为4个致伤加救治组、1个致伤无救治组和1个无致伤对照组,伤后进行存活时间、生理学指标、血气分析、肺水含量监测及常规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爆炸源距离越近,损伤越重。d=5cm,8cm时经常规救治仍100%早期死亡;d=15cm时早期死亡率为37.5%;d=12cm时,肺脏冲击伤和破片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5%,不经救治100%早期死亡,经常规救治后家兔平均存活时间超过210min,死亡率为62.5%。结论 d=12cm组作为模型组能够很好的模拟胸部爆炸伤的致伤特点,结果重复性好,能作为可救治性胸部爆炸伤的动物模型,心脏、大血管的损伤,失血性休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或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引起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窗伤后6小时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9分的患者66例,分别予完全保守治疗8例,早期急诊手术22例,延期手术治疗32例。余4例因病情过重未予手术。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死亡9例、重残5例、再手术8例,延期手术组死亡3例、重残1例、无再手术,保守治疗组3例有视力损害。结论延期手术是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恰当地运用保守治疗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4年救治的8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多发伤的救治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现场记录和病历资料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结果抢救成功组受伤至呼救时间、急诊处置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在多发伤救治中有重要作用,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尽量缩短伤后呼救时间和急诊处置时间,可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12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依据急诊手术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 n=56)和限制液体复苏组( n=56)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RD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限制液体复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 P<0.05),ARDS、脓胸、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 P<0.05)。结论:急诊手术中限制液体复苏法较常规液体复苏法更能有效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合并休克患者ARDS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采用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治疗严重多发伤的运用情况.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 对照组采取一般监护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 对比两组在入院时、入院后1 h以及入院后24 h的乳酸(Lac)、血红蛋白(Hb)和血气指标,并且比较两组检查花费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急诊手术率、漏诊率以及病死率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入院后1 h和24 h的Lac、Hb以及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3.11%(8/61), 漏诊率为4.92%(3/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病死率31.15%(19/61),漏诊率为13.1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手术率为83.61%(51/61),显著高于对照的70.49%(4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花费时间和平均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急救策略可显著提高抢救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穿透伤的诊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1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胸部穿透伤117例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82例,胸腔穿刺11例,胸腔闭式引流53例。手术治疗35例(29.9%),其中25例在入院后1小时内手术,急诊室剖胸1例,术前安放胸腔闭式引流26例。结果:本组治愈113例(96.6%)。死亡4例(3.4%),其中3例未来得及手术死于失血性休克,手术组肺部感染术后死亡1例。结论:胸部穿透伤比钝性伤较多需要手术,也比钝性伤有较好预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准确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18例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7例,死亡21例,总病死率9.63%;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严重感染4例,颅脑和胸部损伤2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8例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积极抗体克和合理手术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围手术期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助于预防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纪媛  侯晓燕 《当代医学》2014,(31):116-117
目的研究和分析创伤评分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5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情况和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存活患者的RT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患者,胸AIS、腹AIS以及ISS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腹联合伤的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采用创伤评分,其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