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城市社区韧性是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从社区自身多角度出发分析其防灾韧性能力需要确定其评价指标。通过对城市社区韧性减灾能力各要素的研究,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定性角度出发把城市社区韧性指标分为社区结构韧性、社区制度韧性、社区经济韧性、社区生态韧性和社区设施韧性五个层面,为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建设工作评估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洋  吴茸茸  谭新  赵博 《规划师》2020,(6):94-97
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城市社区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时,良好的应对能力对减少病毒传播、降低灾害损失至关重要。文章通过解读平疫结合的韧性社区内涵,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层面构建了韧性社区评估框架,结合基层社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剖析社区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足提出规划应对策略。期望为未来城市社区的韧性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老龄化社区与老旧社区呈现出一定的重叠,在风险社会语境下,这种重叠产生的社区脆弱与不足更加凸显。该文基于韧性社区的现有研究基础,提出从社会、环境、制度三个层面建构城市老龄化老旧社区更新模式及设计策略,旨在通过增强社区韧性来提升风险社会下的老年人居住生活品质。最后以广州市某老旧社区为例进行韧性提升方法的设计构想,为后续城市与社区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娜 《城市住宅》2021,28(9):162-163
城市韧性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社区制度、服务水平、居民素质等方面分析城市韧性社区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并从环境韧性、制度韧性、个体韧性3个方面探索构建城市韧性社区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韧性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规划与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及时做出防控反应。在此过程中,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居家隔离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本文从城市韧性的解读入手,将侧重以物为主的城市韧性,延展到以人为本的社区韧性,对韧性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规划提出与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相结合,应强化步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柔性,同时,提出以居民需求为优先权、提高社区绿色开敞空间和综合性场馆的配置、整合社区公共空间优势、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韧性内生机制;从城市韧性到智慧社区管理的角度,提出有效约束居民行为是提升社区韧性的根本、大数据应用是提升社区韧性的重要路径、社区文化是提升社区韧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韧性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社区韧性是韧性在城市内部空间最具实践意义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国际上城市韧性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文对国外社区韧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述评。首先,梳理了学术界社区韧性的概念和内涵,并将其归纳为能力、过程和目标三个部分;其次,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三方面阐述了社区韧性评估体系;然后,从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和实践三个维度讨论了社区韧性的提升策略;最后,总结了社区韧性的国外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并从社区发展、规划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启示总结,以期为我国未来社区韧性的评估、提升乃至规划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灾害来临时,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生活单元,在灾害的感知、监测和防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韧性社区的概念、社区风险灾害的分类入手,通过对社区存在的风险灾害分析,将社区韧性评价指标分为建设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和组织韧性4个一级指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来源、依据、原则和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城市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8.
在灾害常态化背景下,韧性概念逐步引入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提高社区公共空间韧性有利于增强社区的整体韧性水平,有效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对社区和城市的冲击程度。本文以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为基础,从概念、维度、评估方式3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拓展社区公共空间韧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老旧社区空间环境、管理系统和应急能力的脆弱性日益凸显。"韧性"作为一种新的治理理念,为加强老旧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防御、应急响应、恢复适应能力指引了行动方向。本文通过对韧性及韧性社区的概念和内涵的梳理,结合老旧社区公共卫生现状问题,以韧性理论指导老旧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建设,并从社区空间环境、日常卫生管理与服务、应急修复体系和居民素质4个方面提出韧性提升的措施,以促进社区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管理单元,承担着重要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其中,以公租房为代表的高密度城市社区因具有基础设施落后、人群组成复杂、管理人员稀缺等特点,在公共事件突发时潜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如何营造具有多重功能的韧性社区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高密度城市与韧性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高密度城市背景下韧性社区的特点,并以百子湾...  相似文献   

11.
广州“城中村”转型和社区发展调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一民  谈锦钊 《规划师》2004,20(5):8-12
通过改制,广州推动了“城中村”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城中村”的改造、建设,促进了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加大了政策的贯彻力度,并为居民提供了相应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胡军 《时代建筑》2009,(2):84-85
文章认为社区仅仅营造物质载体是不能使之成为人群认同的“香格里拉”的,并提出必须从社区自治入手,为“社区营造”注入精神实质,通过加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适宜人居的场所,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魏菲宇  李运远 《中国园林》2006,22(12):48-5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新建居住区的环境品质越来越关注,以北京通州“自由小镇”环境设计过程为例,从行为、事件模式、空间三者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营造一种优雅、放松、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环境。使环境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之间彼此逐渐了解、相互信任、共同创造的媒介。进而探讨新时期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希望对当今社区的环境设计、建设、使用等实践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The Value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Neighbou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ay, urbanites are less involved in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a claim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role of space and neighbourhood layout in the cre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has been exaggerated. Such claims imply that feel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neighbourhood’s residents or an attachment to the community is not a value to the neighbourhood. Community research has developed a few indices for evalu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attachment, but has not focu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neighbourhood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nd revie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community attachment and neighbouring in the context of neighbourhoods. This review suggests that feel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ttachment to community and neighbouring relationships can increase the feeling of safety and security,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community identity,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5.
路郑冉  戴锏  孙伟斌 《华中建筑》2014,(11):171-173
社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该文将从社区规划的一个方向——社区空间形态营造方向入手,对社区空间及社区核心区的营造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该文首先对城市社区空间营造提出相应的原则,并且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单核心型社区、双核心型社区、多核心型社区以及轴核心型社区四种城市社区空间形态类型,最后提出社区核心空间营造的要点。该文的分析与研究都是为了给社区规划中的社区的空间形态营造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希望借此文章为今后社区规划以及社区建设的研究一些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目前最现实可行的养老模式之一。然而,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社区养老的实现带来了不少困难、该文定位于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现状,针对厦门社区内公建配套设施的使用现状,综合分析法规中居住区内老年人公建配套设施的相关规定,结合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的配置现状,提出了对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优选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构建客观评价模型对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丹霞”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的调研数据,采用序关系分析法,以居民点人口结构、居民点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居民点产业发展模式,以及居民点位于遗产地的位置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为评价准则,构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优劣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该遗产地9个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中,4个为疏解型,3个为搬迁型,2个为控制型,没有发展型。研究结果可为该遗产地社区居民点科学遴选发展模式提供定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生态价值高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的遴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区商业是一种城市生活形态,适应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生活形态是某种空间化的生活方式,希望社区商业能够具备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社区转型建设发展之路—以南京江南水泥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芳玲 《华中建筑》2009,27(12):63-65
江南水泥厂工业社区随着工厂发展兴衰,社区逐渐衰败,存在诸多问题。工厂被列为南京工业遗产保护风貌区后,其面临着将工业社区转变发展成为城市居住社区的挑战。该文通过对南京江南水泥厂社区的转型发展建设的探讨,寻求一条解决工业遗产社区的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安置小区特点及失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心理需求,提出安置小区人性化设计的解决对策,探讨如何将人性化设计融入安置小区景观设计之中,以创建一个和谐、舒适、宜居的安置小区景观。并以溧水区湖滨新寓安置小区为例,初探人性化安置小区景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