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滨海公路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特征,以深圳市滨海大道试验研究为依托,探讨了该类地区软土路基变形机理及其沉降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各种沉降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结合5种常用的成长模型,提出了滨海公路软土路基变权重组合S型成长模型。最后,以该模型对依托工程进行了沉降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该类地区路基工后沉降量预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3)
工后沉降是路基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高填方的高等级公路中,对其要求更为严格。工后沉降一般根据施工期实测沉降曲线进行推算,但受地基处理方法、上部荷载填筑方式、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合理预测工后沉降一直是一个工程技术难题。文中以某高等级公路工程路基沉降的长期观测数据为基础,引入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对工后沉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双屈服面模型计算的工后沉降较常用的推算方法得到的工后沉降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值得在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真空预压法是处理软土地基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法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及工后沉降控制,针对南京河西恒河路软土路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目标工程软土路基进行的沉降监测数据表明监测段日均沉降小于0.5~1 mm/d,软土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介绍两种不同的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并运用该两种预测方法对目标路段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计算。两种预测方法计算结果相差很小,均能较为准确地对实际工程中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以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部分路段路基工程为背景,从原材料、浇筑、养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滨海软土地区路基泡沫混凝土填筑施工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泡沫混凝土路基沉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路基工后沉降比传统填筑路基减少11.3 %,该技术效果良好,适用于滨海软土区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以修正塑性功为硬化参数的双屈服面模型基础上,对上海软土进行了三轴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拟合,得到了双屈服面模型的相关参数。应用该模型对上海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变形进行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低温冻土地区软土路基蠕变变形规律,考虑低温和含水率对软土路基蠕变特性的影响,结合KBurgers-MC模型,建立了软土路基的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利用C++语言编写了蠕变损伤模型动态链接库文件,通过FLAC~(3D)软件对东港高速公路软土路基蠕变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桩长对软土路基蠕变沉降有着重要的影响,增加桩长后软土路基蠕变沉降量、蠕变速率和塑性区明显减小;低温环境下含水状态的路基蠕变沉降值小于干燥状态,然而当含水率超过一定界限时路基会发生冻胀现象,导致蠕变沉降量增大;路基的蠕变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将现场监测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于北方沿海软土路基蠕变沉降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已有的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路基沉降的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分析法预测路基沉降,不仅能避开软土路基复杂的力学性质,还可避开利用传统的路基沉降计算方法所用到的大量参数,而且建模比较简单,所得最终预测结果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8.
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适应、容错性以及很强的学习、联想能力,本文将其应用到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预测中.重点介绍了ELMAN模型方法,本方法利用实测资料直接建模,避免了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的各种局限性,通过对高速公路路基实测沉降资料的计算分析,证明本模型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公路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通过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对路基软土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小工后沉降。文中考虑软土的流固耦合作用,对路堤软土施工的排水固结变形进行FLAC3D数值模拟,将所得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FLAC3D能较好地模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可用来作为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和工后沉降计算的基础,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路基的沉降与稳定性控制是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准确计算路基沉降变形值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文中采用灰色GM(1,1)模型及计算原理,进行某一级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计算得出软土路基的变形曲线。其模型精度评定指标表明,该方法拟合误差小,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1.
用改进GM(1,1)模型对软土路基预抛高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软土路基预抛高的计算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改进的GM(1,1)模型对实测沉降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抛高值,并与三点法计算结果及实测沉降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法在工程实践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雷丹  江鹏锐 《路基工程》2022,(1):98-102
依托四川省某软土路基分级填筑工程(5级),通过在路堤中部剖面布设沉降管和在坡脚布设水平测斜仪的方法,监测分级填筑过程中的路基变形指标;采取实测沉降值和单日最大侧向位移双指标沉降控制方案,拟合验算各级填筑的最佳沉降时间节点;计算标准沉降时间对应的单日最大侧向位移并验证其规范性.结果 表明:软土路基在分级填筑施工过程中会发...  相似文献   

13.
为更有效地分析和预测高填方路堤的施工与工后沉降,重点考虑了路基压实土的超固结、剪胀等力学特性以及率敏性、蠕变等时间相依变形特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了其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以Hashiguchi提出的下负荷屈服面为参考屈服面,按相对过应力理论,建立了能反映超固结土剪胀、应变软化、应力历史以及时间相依变形特征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结合三轴剪切试验的结果确定模型参数,并通过固结蠕变和等应变速率三轴压缩两类典型的率敏性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提出的超固结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的应力积分算法通过UMAT子程序嵌入ABAQUS软件,使其成功用于某高速公路坝式路堤沉降问题分析。结合高填方路堤现场沉降监测结果研究表明:高填方压实土的超固结应力历史以及时间相依的流变性质对其变形有着显著影响,提出的超固结土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模拟压实土的剪胀、应变软化以及时效变形特征,能应用于三维复杂条件下高填方路堤的施工及工后沉降计算,且沉降预测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能否正确计算路基的沉降,对于预测路基的变形保证公路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速公路现场的实测数据,将一维和多维非线形弹性理论应用于路基沉降的分析之中,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力求找到计算路基沉降的合理方法。希望能够为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能够为以后的高速公路路基设计、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处理后的油罐软土地基土体常规三轴试验结果,建立了拟合剪切屈服面模型。采用FLAC计算程序,对ST102油罐地基充水预压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变形进行了计算,显示沉降计算值与沉降实测值接近,说明拟合的剪切屈服面准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王晖光 《公路》2001,(7):47-50
提出了软土路基设计为过程化设计的概念,在此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数学方法,建立软土路基沉降变化趋势面实用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并给出实例,为进一步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沉降趋势,实现工后沉降量的精确预测和控制模型的建立,以及在计算机上实现三维量化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邓肯—张非线性模型近似计算路基沉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应用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对路基沉降量进行估算的近似算法。通过与规范算法和实测沉降的对比分析,证明该算法是可靠的,可用于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应用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对路基沉降量进行估算的近似算法.通过与规范算法和实测沉降的对比分析,证明该算法是可靠的,可用于软土路基设计与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某深厚软土地区填土路基段的地下综合管廊为背景,运用midas GTS 有限元软件,采用修正剑桥模型作为本构模型,考虑渗流-应力耦合效应,分别模拟了综合管廊标准段和附属构筑物处路基的差异沉降情况。结果表明:在预压完成后,道路路基仍有一定的工后沉降,而在综合管廊处沉降要小于其他位置,从而造成差异沉降;在标准段结构差异沉降较小且在道路上方未发生沉降突变,而在附属构筑物边缘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突变;针对不同的差异沉降情况提出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珠高速公路先导工程软土路基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青爽 《路基工程》2008,(1):128-130
通过对江珠高速公路先导工程现场监测及分析,获取了深厚欠固结软土路基的沉降规律,并对填筑速率控制参数标准进行了探讨;采用多种方法对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根据与实测资料的对比,推荐了适合这种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所得结论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供本地区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