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为研究抽汽背压式汽轮机(BEST)系统超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蒸汽机组参数的选取,基于某电厂二期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扩建项目,建立1 000 MW超超临界高效二次再热蒸汽机组的设计计算,使用EBSILON软件建立完整的热力系统模型,得出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再热蒸汽压力和锅炉效率等参数对BEST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2级回热的BEST系统来说提高主蒸汽的温度比提高主蒸汽的压力更能提高系统的发电热效率;BEST系统最佳工况点的再热蒸汽压力是15.028 MPa/4.079 MPa;锅炉效率变化范围在85%~95%时,随着锅炉效率变化1%,系统发电热效率随之变化0.51%。  相似文献   

2.
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单炉膛П型布置,尾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机组运行后拟抽取再热蒸汽满足外部供热。锅炉受热面布置按照不抽汽设计,假如抽汽运行,随着再热流量降低,再热器受热面冷却能力不足易超温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通过对660MW额定工况、75%负荷和50%负荷工况下不同抽汽量的计算对比,分析了机组负荷和抽汽量变化关系、比较了再热器受热面最高管壁温度和管子材料许用温度,对不同工况下锅炉的最大可能抽汽量进行预估。通过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对机组再热系统的抽汽改造方案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雄  易凡 《电力与能源》2015,(2):232-237
定量分析了锅炉受热面吹灰和机组负荷对锅炉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总结了两种有利于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优化吹灰方式。统计分析了大量发电负荷历史数据,从中归纳出了8种负荷变化基本模式,基于模式匹配算法建立了发电负荷统计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苏州望亭发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吹灰优化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电厂660 MW塔式燃煤锅炉投产后出现再热蒸汽两侧偏差大、再热器管壁易超温导致额定负荷下的再热蒸汽无法达到设计值的问题,以该电厂1号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燃烧器摆角整体摆动、单个角摆动和磨煤机组合方式对高温再热器管壁温度的影响特性,摸索出了影响再热器管壁温度的规律,通过对每个角燃烧器摆角区别化设置,基本消除了再热蒸汽两侧偏差和管壁超温的现象,再热蒸汽温度也达到了设计值:660 MW负荷下,在再热器管壁温度不超温的前提下,再热蒸汽两侧的偏差由调整前的8.5℃降低至1.6℃;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由608.9℃提升至619.3℃。  相似文献   

5.
《动力工程学报》2017,(4):261-266
针对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锅炉投产后汽温偏低,尤其是中低负荷再热蒸汽温度明显偏低的问题,对该锅炉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及燃烧器浓相偏转改造,并进行受热面面积的技术改造.结果表明:再热器受热面面积不足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适当增加再热器受热面面积;增加受热面面积的技术改造解决了再热汽温偏低问题,为同类锅炉问题技术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论述了某工程项目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水冷壁、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热偏差控制的方法与效果,分析比对塔式锅炉与П型锅炉结构差异对热偏差控制的影响,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建设提供借鉴。在现有材料体系下,建议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塔式锅炉,该炉型更有利于机组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超超临界锅炉主要受热面普遍存在的热偏差问题,以国华宁海电厂5号机组1 000 MW锅炉为例,分析超超临界锅炉热偏差产生的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热偏差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3号、4号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问题(额定负荷下,两台机组再热蒸汽温度统计平均值分别为599. 8和603. 4℃,额定值为623℃),研究了燃烧器拉杆、燃尽风挡板开度、整体配风方式和运行氧量等因素的调整对锅炉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锅炉再热器管壁温度与燃烧器配风方式存在相关性,通过燃烧器(燃尽风)拉杆和燃尽风门挡板区别化配风方式的优化调整,降低了再热器管壁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均能达到616. 9℃,调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660 MW超超临界Ⅱ型锅炉和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设计经验及实际运行情况,比较Ⅱ型锅炉和塔式锅炉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要求和容量等级,对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的汽水流程、燃烧系统、汽温偏差、空气预热器等方面进行了设计优化,研制了66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并通过了实际运行机组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田集电厂二期工程2×660 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27.0 MPa/600℃/620℃参数,锅炉侧再热汽温达到623℃,是目前我国投运机组最高的温度等级.介绍了设计优化措施,电厂燃烧优化调整措施,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为623℃再热汽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已投运的上海锅炉厂自主设计制造的首台660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进行了相关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投产后锅炉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但再热器汽温存在偏差,通过调整运行磨组、二次风配风方式,并将水平偏置二次风开度放置在40%,可有效减小再热器汽温偏差,同时保证较高的锅炉热效率;锅炉在满负荷运行时,较佳的运行氧量在2.8~2.9范围;在通过调节SOFA风量降低NOx时,需保持5层SOFA风中下3层全开。最后,验收试验结果显示,锅炉各项主要性能参数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高温蠕变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高温下某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的蠕变强度,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了转子在额定工况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并采用幂率模型和孔洞长大机理预测了该转子在2×105h工作中的蠕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转子最高内应力低于屈服极限,处于纯弹性变形状态;转子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在300~600℃,已进入蠕变温度范围.蠕变与热弹性耦合分析表明:蠕变会引起转子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转子前轴封圆弧段的蠕变应变较高,而且多轴应力对该区域蠕变韧度的影响明显,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超超临界660MW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唐健 《锅炉制造》2010,(4):13-15
针对66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通过运行数据与设计数据的对比,对锅炉投运以来一直存在排烟温度高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诊断调整试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大唐托克托电厂2号炉600MW亚临界锅炉设备情况,介绍了2号炉存在的运行问题和改造方案。通过减少低温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受热面积并且提升末级再热器材料,解决了2号炉过、再热器喷水较多和再热器壁温超温爆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变目前的两壳体或三壳体结构的凝汽器无法满足与超超临界600MW汽轮发电机组配套使用的现状,研制成了单壳体、单背压、双流程的凝汽器。介绍了以往600MW机组凝汽器和超超临界600MW凝汽器的区别及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对哈锅设计制造的66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进行了现场启动过程进行介绍,从锅炉启动过程以及各负荷阶段的壁温等几个方面,验证了锅炉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国华陈家港电厂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结构特点,通过汽缸配置、进汽方式、补汽技术以及轴承支撑等一系列独特的结构优化,使该机型在安全、可靠、高效、环保型超超临界机组中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技术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660 MW超临界锅炉开展灵活性调峰试验研究工作,通过燃烧动力场和制粉系统优化调整的分析,改善了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结合优化低负荷制粉系统投运方式、分级燃尽风的控制等措施可保证锅炉调峰运行至30%额定负荷,优化调整工作还起到了提升锅炉效率和NOx控制性能的效果。试验结果也表明:再热器烟道旁路分配部分高温烟气调节SCR装置入口烟温的方式,可以实现40%~30%负荷下脱硝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9.
在对某发电厂200MW机组超温爆管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尾部竖井中布置有分隔墙,低温过热器和低温再热器分别布置在分隔墙两侧,利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的锅炉中,再热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过热器的运行情况。本文以该类型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再热器面积改变对过热器运行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通过适当养活再热器受热面来缓解过热器超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晋  王跃  刘峰  吴安  胡兴胜  陈朝松  刘平元 《动力工程》2001,21(6):1507-1514,1506
由原苏联进口的T型布置现210MW发电机组的670t/h锅炉安装在山东某电厂,自投运以来,低温再热器经常发生爆管现象。在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低温再热器进口流量分配器流量分配系数太小所致。在找出原因后提出了改进方案,实验表明:实测结果与计算值接近。为确保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根据试验和计算分析又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