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观察宫腔粘连患者行三维经阴道超声(3D-TVS)检查时宫腔容积及血流的变化,本文纳入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68例宫腔粘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68例为对照组,均于月经周期中晚期行3D-TVS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了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同时,对比了两组患者3D-TVS参数如子宫内膜容积(EV)、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内膜区血管指数(VI)的变化,并分析了宫腔粘连不同分级患者上述3D-TVS参数的变化情况。经病理确诊的68例患者中,3D-TVS诊断为宫腔粘连64例,其中Ⅰ型21例,Ⅱ型31例,Ⅲ型9例,Ⅳ型3例。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为92.65%,特异度为98.53%,准确率为95.59%,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93.06%,Kappa值为0.91。观察组EV、FI、VFI、V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型宫腔粘连者EV显著大于Ⅱ、Ⅲ、Ⅳ型者,Ⅱ型宫腔粘连者EV显著大于Ⅲ、Ⅳ型者,Ⅲ型宫腔粘连者EV显著大于Ⅳ型者;Ⅰ型宫腔粘连者的VFI、VI显著大于Ⅲ、Ⅳ型者。上述结果证实3D-TVS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容积及血流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超声多模态评分、血流参数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体内的变化及联合预测价值。选取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早孕患者86例,根据孕12周内是否发生流产分为未流产组(62例)与流产组(24例),另选择同期正常早孕孕妇86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检查,发现超声多模态评分、PI、RI、S/D与URSA早孕患者β-HCG、孕酮及发生流产显著相关,联合预测URSA早孕患者发生流产的AUC为0.886,95%CI为0.806~0.96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3.87%,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由此可见,URSA早孕患者的超声多模态评分和血流参数呈异常状态,联合预测流产的价值良好,能为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了46例临床被证实为宫内胎物组织残留的病例。结果表明,流产后较长时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而作B超检查能发现特征性改变。声像图显示,子宫增大,宫内有异常光团和不规则液性暗区或宫腔局部膨隆,周边见很亮光条。认为诊断宫内残留组织,可以结合病只与声像技术较易诊断出来。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8%。对减少因宫内残留造成的子宫收缩不良、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现象,避免并发感染及导致绒癌发生等不良后果,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浠水县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患者设为观察组,26例经腹部超声诊断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93.33%、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66.67%、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萎缩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动脉阻力指数分别为27.27%和(0.70±0.12)和恶性病变患者的100%、(0.35±0.0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内膜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栗县长平卫生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阴道感染率及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80.3%),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阴道感染率(1.64%)及出血率(3.28%)分别明显低于常规组的阴道感染率(13.11%)与出血率(18.0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纳米银凝胶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显著,纳米银凝胶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减少阴道出血、阴道感染的情况发生,能够很好地弥补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不足,能够极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是慢性宫颈炎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超微血管成像(SMI)和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病灶内微血流及超微血管的评价,及其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06例(106个肿块)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CEUS及SMI检查。比较SMI、CEUS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及对病灶内血流信号、穿支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显示,106例乳腺癌(106个肿块)中,SMI和CEUS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25%、83.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联合CEUS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6.23%,明显高于单一SMI或CEUS的诊断准确率(P<0.05)。在血流信号显示上,SMI检出不丰富血流信号、丰富血流信号分别为64个、42个;CEUS表现为低增强64个、等增强及高增强为42个;SMI和CEUS评价乳腺癌病灶内微血管及血流供应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在穿支血管显示上,SMI检出44个、CDFI检出34个,SMI能够清晰检出CDFI不能检出的穿支血管10个。表明SMI和CEUS诊断乳腺癌病灶内微血管及血流供应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拟探讨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联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价值。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疑似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和血清β-HCG水平检查,经手术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结果显示,CSP患者经阴道多普勒彩色超声特征征象包括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可见孕囊、孕囊与膀胱之间的子宫肌层变薄、孕囊周边高速低阻信号。CSP患者48 h血清β-HCG增加幅度低于非CSP患者(t=7.425,P=0.000)。48 h血清β-HCG增加幅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最优界值为64.22%,此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性为88.90%。与手术和(或)病理检查相比,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一致性均较好,且对CSP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可以互为参考,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探讨经阴道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选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52例,均接受病理检查、经阴道常规超声和SWE检查,并检测血清CEA水平。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比较两组经阴道常规超声指标(子宫内膜厚度、RI、PI)、SWE指标(Emean、Esd、Emax)及血清CEA水平;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单独及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结果显示,89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恶性组),63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良性组)。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良性组,RI、PI均低于良性组,Emean、Esd、Emax及血清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Emean、Esd、Emax、CEA、RI、PI均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AUC均高于单独诊断,说明经阴道常规超声+SWE技术联合血清CEA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选取异位妊娠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超声影像特征,其中环状征型、混合包块型和典型孕囊型分别为15例、24例和39例;选取正常妊娠者1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查血清β-hCG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清β-hCG水平降低(P<0.05);环状征型、典型孕囊型和混合包块型患者血清β-hC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水平联合子宫内膜厚度预测异位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β-hCG在异位妊娠诊断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异位妊娠患者β-hCG水平与彩超影像特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浅表组织肿块患者210例,其中良性病变患者172例,恶性病变患者38例,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形态不规则、内部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模糊、内部血流丰富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病灶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病灶最大长径/最大短径(L/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年龄、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内部血流、Vmax和RI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其诊断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P<0.05),灵敏性和特异性达到84.00%和96.00%。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药流终止妊娠患者使用人性化护理后对其术后阴道出血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药流终止妊娠患者共13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人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流终止妊娠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药流术的效果,并对术后不良反应和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进行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我院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探讨了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特征、子宫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病例组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测定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摆动子宫颈后,病例组的EDV测定值低于对照组,RI测定值大于对照组(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可知EDV、RI、子宫体积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AUC值均超过0.65,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漏诊率和误诊率也在可控范围内。本研究证实,通过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及子宫形态特征,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出血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2个月连续服用米非司酮12.5 mg/d,对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大小变化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治疗后子宫内膜的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子宫体积大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FSH、LH、E2、P等指标改善显著(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使用方便,疗效肯定,副反应少,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方案的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77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前置胎盘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号码表法分成A、B、C三组,各59例,其中A组予以环形间断缝合术,B组予以"8"字缝合术,C组则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比对3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程、止血时间等治疗指标差异,行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其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子宫切除率。结果 1 A组产妇在出血量、输血量、术程及止血时间等治疗指标对比上明显低于B、C组,B组次之,C组止血效果最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期内,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切除率低于C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予以环形间断缝合止血方案,止血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保宫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探究老年Colles骨折X线Frykman分型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Colles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完善X线检查并进行Frykman分型,比较不同Frykman分型的Colles骨折患者X线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指标。依据Frykman分型将患者分为关节内、外型骨折,比较两种骨折类型患者治疗方式及X线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Lidstrom治疗效果分级评估不同分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20例Colles骨折患者根据Frykman分型:Ⅰ型26例(21.67%)、Ⅱ型29例(24.17%)、Ⅲ型14例(11.67%)、Ⅳ型16例(13.33%)、Ⅴ型12例(10.00%)、Ⅵ型11例(9.17%)、Ⅶ型8例(6.67%)、Ⅷ型4例(3.33%)。120例患者中共有关节外型骨折患者55例,其中30例行保守治疗,25例接受手术治疗;关节内型骨折患者65例,其中29例行保守治疗,36例接受手术治疗。两组骨折类型患者治疗后手术治疗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外型Colles骨折患者治疗总可接受率(72.73%)与关节内型治疗总接受率(75.38%)(χ2=0.11,P=0.74)相当;关节外型组手术治疗总可接受率(88.00%)高于保守治疗(73.33%)(χ2=1.83,P=0.18);关节内型组手术治疗总可接受率(91.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55.17%)(χ2=11.53,P=0.00)。本研究证实老年Colles骨折X线Frykman分型在治疗方案选择中具有应用价值,关节外型骨折患者手术和保守治疗效果相当,关节内型患者优先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在早期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东升医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对照组仅给予血清孕酮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经联合检测后血清β-HCG、孕酮水平较仅给予血清孕酮检测对照组的水平低(P0.05);观察组经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后临床检验有效率显著优于仅给予血清孕酮检测的对照组,其临床检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优于仅给予血清孕酮检测的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β-HCG、孕酮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早期先兆流产诊断中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临床根据血清β-HCG、孕酮检测值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的变化及其意义。选取确诊的RSA患者134例作为RSA组、选取具有生育史但无自然流产史的年龄相近妇女1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生殖激素水平、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并分析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与RSA的关系。经检验,RSA组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预测发生RS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灵敏度为89.31%、特异度为76.44%。子宫内膜超声多模态评分对于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作用,同时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RSA发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