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证是保证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产品认证是为产品符合特定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提供保证的一种手段。当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产品认证的申请方有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产品质量确实能满足特定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时,产品  相似文献   

2.
在约旦,主要由政府机构从事合格评定活动,包括检验、市场监督、测试、认证和认可;一些私营机构也从事认证和测试活动:约旦合格评定领域的主要官方机构是约旦标准计量局(JISM)以及皇家科学院(RSS).  相似文献   

3.
2013年6月10日,国际电工委员会合格评定局(IEC/CAB)第33次会议决定,在其框架下批准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认证互认体系——可再生能源认证体系,负责有关风能、海洋能源和太阳能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IEC/CAB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负责合格评定的管理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批准IEC认证体系的建立并监督其运作,评估和调整IEC合格评定活动,推动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及其结果的国际互认。  相似文献   

4.
人员认证作为一种第三方符合性评定(或称为合格评定)活动,是对人员能力符合规定要求的证明,表明获得认证的人员满足认证制度的要求。人员认证制度包括对获得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估、监督和定期复评这样一个全球承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认证认可》2009,(7):14-19
从大质量概念的组织、系统和特性出发,宏观质量管理要求认证认可的政府监管有关机构(包括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质检系统地方两局)、认证机构、被认证组织和最终顾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共同参与完成认证认可工作;应从整个认证认可的系统出发,关注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质检系统地方两局、认证机构、被认证组织和最终顾客之间的接口,解决好衔接问题,使全局获得最优。  相似文献   

6.
国际问的贸易主要是通过产品流通来实现的,包括产品质量认证在内的合格评定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贸易原则框架下,通过国家立法和规章制度,对重要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导致在全球范围内的合格评定制度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认证是为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而认证档案是全程记录这种合格评定依据和过程的全部文件。作为原生的信息资源,认证档案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加强认证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认证认可》2004,(3):12-12
为配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合格评定法立法研究”计划的实施,推动我国合格评定领域的立法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与法律事务部、《中国质量认证》杂志社将联合举办“合格评定法立法研究”专题研讨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合格评定体系中,多数合格评定活动基于测量活动或需要利用测量结果,认证活动的对象通常也在产品的设计、生产中广泛地运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活动监测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认证认可》2010,(9):I0001-I0001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简称CNAS,中文简称认可委员会)2006年3月31日成立,受CNCA授权依法开展合格评定认可工作,履行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职责。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由提供单一类型合格评定服务向复合型合格评定服务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加快服务业管理体系的建设;鼓励高新技术服务业建设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另外,十八大提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几点对我们认证行业都是很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合格评定(质量认证)工作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和体系。以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和认证人员注册等为主要内容的合格评定工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成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尤其是近七八年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认证工作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为新世纪之妆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这一蓝图的实施对合格评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世纪之初认证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2009年出版《合格评定建立信任》之后,2012年10月又有一本新的小册子问世——《产品监管和市场监督的原则与实践》。该书与(合格评定建立信任》、《出口创新战略》等一起,构成了ISO向政府部门推介认证认可、提高对认证认可认识和使用能力的系列工具书。《合格评定建立信任》一书提出的“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是一个国家的质量基础”这一观点已被国内普遍接受。那么,ISO新出的这本小册子又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它对认证认可、质检工作乃至政府监管有什么借鉴意义昵?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21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在北京举办“中国一欧盟合格评定技术专家交流会”,就强制性产品认证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以加强双方在合格评定领域的合作,促进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欧盟商会的认证技术专家,中国认证技术专家、检测机构代表,以及中外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CCC知识     
《中国认证认可》2005,(8):27-27,61
什么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  相似文献   

16.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合作已经成为国际间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一直在克服与合格评定程序相关的市场准入壁垒,有效促进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合作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政府与贸易伙伴建立广泛的双边合作关系,以及签署双边互认协议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国内认证认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树立中国认证认可制度的国际权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认证是什么,姒证认可条例》给出了答案:“认证是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可以说,这是认证业务的价值基点,由此而来的符合性评审证明属性也成为认证作为行业存在的理由。因此,让认证有更多价值就成为一些认证机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IT界,“认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字眼,像微软的MCSE认证、JAVA认证、Cisco认证等等。这些所谓的“认证”是对具备这种技术的人员的资质或能力的一种认定。“信息技术产品认证”的概念与之完全不同。它属于国际上通行的合格评定活动的范畴,是由第三方认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25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和中奶协(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三家认证机构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从事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认可资格。这是CNAS首次授予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认可资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世界人口最多的全球第三大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如何消除成员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加强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合作,推进合格评定结果的相互采信,将是今后中国-东盟贸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