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在报纸的娱乐版上读到“娱记”(跑娱乐圈的记者)骂明星“牛皮”的文字,实在好玩,有时喷饭。看一篇两篇之时,站在同行的角度,还替这个那个娱记“受害者”鸣鸣不平,然读得多了,便能读出其背后的文章来。娱记之骂中往往透露出这类遭遇的内在规律:曰“自找的”。 考这类“骂文”,大都是本也较为“牛皮”的娱记受到了更加“牛皮”的明星的冷落、白眼乃至戏弄;又考这类“骂文”,大都是娱记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后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乃至连“损”带骂,狠些的,甚至能揭出些对方“老底”,弄得那位得罪了这位娱记的明星叫苦不迭,恨…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讲话讲到一半,有人打断你的话,转移话题,你会怎么办? A、把剩下的话吞下去,当作没讲B、等对方讲完,再接下去讲C、跟对方抢着讲,看谁声音大D、马上要求对方尊重你,不要插话  相似文献   

3.
近来报上常有“娱记”一词出现。何谓“娱记”?大约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依此类推,跑工业的记者可简称“工记”,跑农业的当然应简称“田记”;男记者为“男记”,女记者则可称“女  相似文献   

4.
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竞与一个时髦的词挂上了钩——“娱记”。我这个文化记者,突然被人称作“娱记”,还真有些不习惯。其实,“娱记”最早是对香港文化记者的称呼,比起人家,我这个“娱记”可要大大地打个折扣。且不说人家为了追问吴绮丽肚中“龙种”归属,伴着成龙大哥日本、新加坡地飞来飞去,最终逼得他在飞机场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还不提郑伊健抛却8年恋情,爱上了玉女梁咏琪,众“娱记”坚守在“伊面”的住所,把两位偷情的明星堵个正着,导致两人恋情大曝光;  相似文献   

5.
娱记     
狗子说:在这个社会上还有比编剧更能混更难混、更不好混的吗?我说:有,比如娱记。 据我观察,男娱记多为短衣襟小打扮,说起话来慢声细气,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女娱记大都嗓门粗狂,咋咋乎乎,走起路来如神行太保。这乃典型一个阴盛阳  相似文献   

6.
大学时,怀揣新闻理想的我选择了新闻学专业副修。临毕业时,老师亦真亦假地说:"你们以后谁做了娱记,就别说自己是学新闻的。""娱乐报道就不是新闻吗?"在心头飘过一丝小疑虑后,我仅仅报之一笑,毕竟娱记是看似很遥远,也很不靠谱的一件事。想不到的是,多年后,我竟成为娱记大军中的一员。虽然我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娱记,忙里偷闲还要写各种副刊稿件,但每当别人问起跑啥口时,我总是  相似文献   

7.
采访和写作     
我这样采访当场少记,事后多记在一般的情况下,我很少当场记录被采访者的谈话和供给的材料,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譬如谈到数目字、人名、地名等等的时候,才记一下.促使我这样作的原因,是怕妨碍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对方给你谈情况的时候,你忙着记录,眼睛就不能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倒不一定是为了写进自己的报道里,而是为了更深一步地理解对方所供给的材料的意义.为什么他谈到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兴奋、特别高兴?为什么谈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又特别激动、特别愤慨?为什么谈第三件事情的时候嘴角上浮起微笑?这里面都有文章,都值得深思和探求.如  相似文献   

8.
“娱记”这个词,似乎带点儿黄色幽默的味道。一说这个词,新闻圈里的人都别有会心。好在“娱记”们都是跟得上潮流的人,心胸开阔,不在意这种“黄帽子”,有时还自己给自己戴上自嘲,也是一乐。 “娱记”们都很辛苦,因为得四处奔走去“追星”,不追星们跑,就没抢眼的新闻。“娱记’”们可以说是职业追星族,有了新闻圈里的职业追星族,才有那些沸沸扬扬乃至五迷三道的业余追星族.如此.报纸、电视不但多了读者和观众,娱乐界也旺了人气和财气。所以,歌星、影星和“娱记”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娱记”会不吝笔墨宣扬明星,…  相似文献   

9.
“娱乐记者”职业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娱记”本是娱乐记者的简称,但现实工作中,“娱记”已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娱乐文化工作者,甚至被戏谑“狗仔队”、”追星族”……从新闻界内环境来讲,娱记很难代表主流的新闻范畴,但通过娱记的报道,带给大众的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娱休闲的精神食粮。娱记的职业定位应是宣传健康有益、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形式,以陶冶大众情操,提升文化品格,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为职业目标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8,(13):49-51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12.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13.
常华 《声屏世界》2006,(3):66-67
作为公众知情权的执行者和急先锋,媒体究竟应该如何行使“知”的权利,拿捏住“知”的尺度呢?在2004年《天下无贼》的一个发布会现场,制造了“冯氏幽默”的冯小刚导演在极力为新片做宣传时,并没有给各路娱记们什么好脸色,不仅如此,有一位娱记还险些被这位冯导搧了耳光。原来,让冯小刚大为光火的是这家报纸将他的住址报了个一清二楚,连日来不堪其扰。在这起事件中冯小刚确实有些不够冷静,但是回过头来反省一下,媒体是否把握住了“知”的尺度呢?我们不否认知情权是受众赋予媒体的权利,但知情权不能被无限放大,滥用知情权最终将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继“王锋恋”、“李铁绯闻”之后,“张王恋”是近来有些媒体爆炒的又一大热点。在报道过程中,那些娱记们可说是挖空了心思,用足了劲头,甚至有的还吃尽了难言的苦头。  然而,这一切最终换来的是什么呢 ?据最新报道,所谓的“张王恋”其实“完全是一个有预谋的新闻炒作”,除了绯闻主角之一王海珍大出风头之外,对于媒体、娱记和读者来说,不管其有没有先见之明,事实上还是着实被人大大地“耍”了一把。有一句不恰当的话说,这是在“集体意淫”。不过,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一绯闻事件的策划者竟是南方某大报的一个记者。这就不啻于说众…  相似文献   

15.
绿茵场上。对方门前。队友的一个妙传,把球送到了你的面前。机不可失,你抬起脚来凌空一记抽射。球,进了!一片欢呼,一片喝彩……新闻场上,有这种“凌空抽射”吗?有。那是一种间接采访。1979年9月,河南省代表团带着一出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唐知县审诰命》用官丑的行当和喜剧  相似文献   

16.
有位年轻记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当地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新闻,在媒介播出后,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议论和不满,有的群众还找到编辑部,对记说稿子里那些“实事”都是没影的事,就是有也是夸大其辞。年轻记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政领导的还是听你的?”的确记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剑翔 《今传媒》2004,(6):40-41
现在看一些媒体的娱乐新闻,常常被一些绯闻牵着眼球走,今天这个女演员和男导演购物时牵了手,明天那个男主持人和女医生曾经上过床,今天某位足球运动员机场与神秘小姐深情吻别,明天某位著名女歌手大陆、香港脚踏两只桥,林林总总,无奇不有,让你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信也不是,不信也不是,无所适从。媒体为何有这么多的绯闻?应该说,娱记的“功劳”功不可没。一些娱记,写正儿八经的新闻没本事,也没有兴趣,写名人或演艺界的绯闻却兴趣很浓,且很有一套,其敬业精神和本事绝不亚于外国的“狗仔队”。你若告诉他(她)今晚某名人将要住在某宾馆,他(她)就会想方设法溜进名人的卧室,或对面的阳台上,一个晚上都举着长镜头照相机,盯着名人的一举一动,逮不着床上戏,名人脖子上有颗美人痣总拍得清楚吧,不信,就搞不出一点带“色”的东西出来。你若告诉他(她)今天看到演艺界某男某女一起走在大街上,好了,明天的报纸准是铺天盖地的“师生恋”、“姐弟恋”、“三角恋”、“情爱大曝光”,现场照片拍不到,海报照片也要弄上一张,并且还要设计一句酸溜溜的对白:“看哇,我俩多般配!”娱记其实有许多优点,比如抓新闻的钻劲,比如丰富的想象力,起码这两点是其他记者少有的,值得称道。只可...  相似文献   

18.
众多娱乐媒体对军旗装事件轰轰烈烈的批评,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娱编娱记们的爱国之心。但令人奇怪的是在众媒体刊发许多指责赵薇的章之后,武汉又惊现了“军旗装”CD,并被很快售罄:显然,“军旗装”CD的制造、贩卖是“顶风作案”?但对此事,媒体只是在略作报导之后,便鸦雀无声了。说实在的,对军旗装事件,我能原谅赵薇的无知。而无法容忍CD制作的恶行?这种人才是最该受到严肃查处,  相似文献   

19.
见过这类报道,众娱记为报道一当红明星,早早在出场翘首以待,该明星却千呼万唤不见踪影 众娱记大怒之下,集体约定:等明星现身之时,不拍照,不报道,干干脆脆地来他个封杀冷处理。 又闻,某一颇受观众好评和喜爱的明星,由于种种原因与某电视台闹了个别扭,这家电视愤而决定,将该明星  相似文献   

20.
坦诚     
小时侯,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会和好如初,因为做错事的一方会说"对不起".那时真的单纯,让人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对不起"了.长大了,就很少有小孩子那样的争吵,那么干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迹.长大了,只是长期地把小小的矛盾不断累积,最后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成了导火线,足以把一座友谊的大厦给摧毁.我们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如此"心胸狭窄"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