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及操作技巧。方法1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及胸主动脉瘤(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9例、胸主动脉瘤1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前行CTA或MRA及主动脉造影检查,判断主动脉夹层裂口位置与数量及胸主动脉瘤范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左侧胸主动脉直径、近端裂口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距离、真腔直径以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的血供来源,选支架规格及输送路径,然后在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切开,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释放系统,定位准确后释放覆膜支架,完成腔内隔绝术。1例因破裂口位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而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10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平均3.5cm,出现Ⅱ型内漏1例。随访1~24个月,术后无截瘫发生,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伴食道瘘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感染。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股动脉置管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复查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扭曲;术后3个月复查,1例出现轻度内漏,无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内漏自行闭合。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破口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杂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应用杂交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架桥方法及术式分为:颈总动脉间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9例,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2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4例,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夹层破口均被闭合,恢复真腔血流,住院死亡2例(成功率5.2%),术后复查均未发生支架移位,1例原夹层破口处出现内漏,3例出现新破口,再次分别行腔内支架隔绝治愈。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外科手术结合腔内隔绝介入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效果。方法 4例胸主动脉夹层和2例腹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三维重建螺旋CT、MRI等检查确诊。结果术后DSA造影显示:6例动脉夹层消失,覆膜支架近远端与主动脉结合处无内漏,支架无移位。术后3~6个月彩超及CT随访显示腔内覆膜支架无移位及内漏。结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5月~2004年10月,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7例,其中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采用彩超和增强CT检查。结果7例病人共成功置入10个支架。随访2~28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1例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2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瘤体缩小。2例术后出现微小内漏,分别在2个月、6个月后内漏自行封闭,1例术后出现髂外动脉夹层经PTA和Wallstent治疗。结论腔内隔绝术能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11年10月36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实施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1例术后造影显示出现轻微内漏,3个月后复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术中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例术前并发脑梗死的患者术后经高压氧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痊愈。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截瘫、器官缺血、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9例术后获随访3~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显示夹层真腔明显增大,假腔明显缩小,覆膜支架位置、形态保持正常,无支架移位及内漏。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疗效还有待更长的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降主动脉病变的经验及近中期效果。方法分析总结本院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行腔内隔绝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Stanford“B”型夹层分离1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1例(包括5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1例感染性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26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1例外伤性降主动脉完全断裂患者,因导丝无法进入升主动脉真腔,微创手术失败,转开胸手术行降主动脉替换。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术后降主动脉破口均立刻消失,真腔扩大。术后早期死亡1例(于术后2周死于胃溃疡大出血);发生Ⅰ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无术后截瘫、感染、远端血管损伤栓塞等并发症。腔内隔绝术成功26例患者中25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4年,覆膜支架通畅,无移位,真腔扩大,假腔缩小或消失。术后3个月CT复查,2例Ⅰ型内漏中1例内漏完全消失,1例内漏减轻(继续随访中),1例Ⅱ型内漏无变化。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可靠,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均经右侧股动脉切开置入记忆合金血管支架封堵胸主动脉破口,术后造影证实其疗效.结果 无病例死亡.术后即刻造影,无内漏.术后7~10d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无内漏,无截瘫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可靠,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应用覆膜支架行腔内主动脉隔绝术.结果:本组21例覆膜支架均成功释放,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引起术中深昏迷,急行双侧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神志恢复,术后2周CT血管造影复查显示桥血管通畅.术后均未发生内漏、截瘫、无切口感染.术后出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8例,发热11例.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2~50个月,患者生活状态均良好,螺旋CT扫描提示血管内支榘均未移位.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常规的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繁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操作技术有增加夹层破口破裂的风险.目的:应用改良的大动脉覆膜支架和创新的介入治疗方法腔内修复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6-10/2009-0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对象: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43~70(53.5±12.8)岁.发病时间为5~45 d不等.方法:全部病例选用细钢丝捆绑的覆膜支架和创新输送及释放支架的方法,对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n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可选用分支型大动脉覆膜支架.主要观察指标:支架置入成功后复行主动脉造影,了解覆膜支架位置,形态,夹层破口封闭和内漏以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行磁共振检查随访支架情况,有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果:30例共置入33枚细钢丝捆绑覆膜支架,其中4例因降主动脉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10 mm而置入分支型支架;5例支架置入后出现明显内漏,3例予球囊扩张,2例再置入1枚支架后内漏消失;1例患者置入后3个月支架远端出现新的破裂口而再置入1枚支架成功,3例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1例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所有患者置入后3~32个月随访行磁共振检查示假腔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增大,无瘤体破裂、内漏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细钢丝捆绑大动脉覆膜支架、创新输送和释放支架方法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操作容易、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 对于急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治疗后的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为34例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全弓置换及术中腔内支架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2—70个月,随访30例。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及其后每年随访1次增强CT,观察远端假腔内血栓形成或吸收以及假腔闭合情况。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8.8%。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所有患者远端覆膜支架处血管假腔均闭合,10例患者支架远端血管仍有假腔,但假腔直径均无明显增大。结论对于急性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全弓置换及腔内支架术可以增加术后远端假腔的闭合率,减少因假腔扩大可能引起的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Ⅱ型内漏的评估、处理方法。方法 在1998年4月对2001年12月实施的116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通过造影发现Ⅱ型内漏共7例。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作促凝治疗。结果 促凝治疗后4例内漏消失;3例带漏返回。术后经密切观察随访,2例内漏自行闭合,另1例也未发现动脉夹层腔明显扩大。结论 促凝是术中Ⅱ型内漏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术后持续存在的Ⅱ型内漏的处理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腔内隔绝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1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经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为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均采用EVGE治疗。18例破口封堵成功无内漏,1例出现Ⅰ型内漏,术后1例患者12h内出现脑梗死。19例随访3~36个月,1例女性患者于术后3个月再次发生DebakeyⅡ型夹层而死亡。其余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情况良好。结论EVGE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使治疗更为微创,减小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动脉腔内隔绝术,其中7例为DeBakeyⅢa型,13例为DeBakeyⅢb型.影像学资料显示有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术中7例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另13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隔绝.结果 全部病例经3~40个月随访,19例存活,1例18个月后因合并假腔支气管瘘大咯血死亡.结论 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1月,对12例近端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1.5 cm、左椎动脉优势,不适合做单纯覆膜支架植入术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外科手术结合支架植入的杂交技术治疗.血管移植同时逆行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左颈总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7例,右锁骨下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l例,左颈总动脉至左椎动脉旁路移植1例,右颈总动脉至左颈总动脉旁路移植1例,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到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1例,左侧锁骨下烟囱技术l例;其中应用房缺封堵器5例.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 ~ 20个月复查主动脉增强CT显示吻合口通畅,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结论 杂交手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关预防、处理措施。结果本组5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按常规要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共置入54枚覆膜支架。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6例(30.8%)。术前出现股动脉栓塞1例,先行右股动脉切开取栓后再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右下肢动脉通畅。术中即刻内漏8例,其中3例通过球囊扩张,增加支架与血管壁的贴附力,内漏消失,5例严密观察,术后3~12个月随访内漏消失;出现支架后移2例,于近端加用短支架确保治疗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未出现支架移位及内漏等;支架误入假腔1例,通过大球囊扩张破膜使支架重回真腔,术后10 d、3个月复查支架位于真腔。术后30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予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生活可自理;上肢缺血2例,因不影响生活质量未干预治疗。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需重视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对并发症发生机制深入研究、介入操作技术进步和医疗器械改进,可减少或避免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动脉腔内隔绝术,其中7例为DeBakeyⅢa型,13例为DeBakeyⅢb型。影像学资料显示有5例在不同部位有2个以上撕裂口。术中7例带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另13例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隔绝。结果全部病例经3~40个月随访,19例存活,1例18个月后因合并假腔支气管瘘大咯血死亡。结论血管腔内置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传统手术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风险极高,目前腔内隔绝己成为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主要手段.文章回顾性分析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外伤致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12/2008-12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收治了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冠状动脉CT成像基础上,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并行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总结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效果.结果:6例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5例无明显渗漏和假腔显影;1例少许渗漏,以适应性球囊逐段贴覆后渗漏消失.均无死亡,CT复查无明显支架移位或渗漏,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结论:经皮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DeBakey Ⅱ,Ⅲ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DeBakeyⅡ,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主动脉夹层31例,慢性主动脉夹层7例;均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的杂交手术治疗,术后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3、6、12个月均行CT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63%;术后发生内漏2例,脑梗死2例,低氧血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35例随访3~1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假腔血栓逐渐形成。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