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大鼠大块肝(70%)切除,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1,6一二磷酸果糖(FDP)腹腔内注射,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肝细胞DNA合成代谢、血清酶学变化,探讨肝衰的预防和治疗。结果发现实验组大鼠术后各期肝细胞DNA合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术后3天迅速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浆脯肽酶(PLD)术后7天、14天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大块肝切除后使用HGF和FDP,具有促进残余肝细胞DNA合成,加速肝细胞再生修复;降低ALT和PLD活性,保护肝细胞功能,减少胶原合成,防治残肝纤维化形成;对增强肝细胞营养,防治肝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AIE)加白细胞介素(IL-Ⅱ)治疗晚期不能切除原发性肝癌55例,并与同期单纯进行化疗栓塞术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55例,PR30例,MR15例,总有效率(PR+MR)81.8%,大多数患者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肝癌平均缩小50%以上。对照组50例,PR20例,MR10例,总有效率60.0%,随访50例,10例存活1年以上,生活正常,25例存活8个月以上,现正在随访中;2  相似文献   

3.
采用普通病理、免疫组织化学ABC法、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血清病毒抗原及HB-VDNA等方法对3600例肝活检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对其中160例进行重复肝活检追踪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在各型肝病中差异由57.69%~95.38%,平均符合率为75.01%。310例乙型肝炎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阳性率分别为67.74%、38.70%,两项共同阳性23.87%。重复肝活检发现各型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经恰当治疗后15%~25%,病变可发生逆转50%~60%无变化20%~25%的加重。肝硬化均伴有明显炎症病变,抗炎治疗是促使病变逆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50例慢肝(CH)3个月后病理转归。方法采用一秒钟法穿刺取材肝组织,光镜观察。结果急肝(AH)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吻合率仅为27.58%。二次肝穿病理变化呈双向性。结论临床 AH诊断不能只依照病史时间,应从多方面综合分析。 CH经 3个月治疗后炎性活动度好转,但纤维化程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谢玉刚  陆晓伟 《河北医药》2000,22(7):513-514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对56例肝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左外叶切除49例,左半肝功能3例,肝方叶1全中肝不规则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5例(8.9%),膈下感染2例(3.6%),肺部感染、胆瘘、肝功能衰竭各1例(1.8%)。结石残留9例(16.1%),治疗效果优良率84.6%。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  相似文献   

6.
袁爱军  黄兴耀 《天津医药》1993,21(12):733-735
分析了53例多结节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多结节性肝癌的标准为:手术探查时肝脏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肿瘤,各肿瘤相距>3cm。本组手术方式为1.左半肝切除+右叶局切(35例),2.右半肝大部切除+左叶局切(3例),3.多处局切(15例)。术后0.5、1、2、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4%、52.8%、27.7%、20.9%、11.4%和8.3%。有半数以上患者(26/49)术后AFP转阴。在肿瘤  相似文献   

7.
余杰雄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853-85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肝叶切除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1年间收治的7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中手术切除30例,切除率40%,术中死亡和手术死亡率为5.9%,切除组中14例兼行不同范围的肝叶切除,其中8例为治愈性切除,治愈性切除组与姑息性切除组平均生存期为21.1个月和7.5个月(P<0.05)。切除组与引流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肝叶切除术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治愈切除率,改善术后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韩福生  彭开桂  陶真 《淮海医药》2000,18(3):165-166
目的评价微波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67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微波肝切除术31例;另一组采用常规肝切除术36例作为对照。结果微波肝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3%(28/31)、49.4%(15/31)、29.0%(9/31);常规肝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32/36)、43.9%(16/36)、25.0%(9/36)。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性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转移性肝肿瘤10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转移性肝肿瘤100例报告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升,杨维竹,江娜,郑曲彬应用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术(HAI+HA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较其它非手术方法更有效,在国内外已得到确认。国内关于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报道已很多,但...  相似文献   

10.
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领  陈志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78-2678
目的观察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检查。结果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中出血量275—1200ml,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并发症:腹腔内感染7例(9.3%),胸腔积液5例(6.7%),胆汁漏4例(5.3%),腹腔内大出血2例(2.7%)。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未出现自觉症状64例(85.4%),偶有右上腹部肿胀感4例(5.3%),结石复发7例(9.3%)。结论肝部分切除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高州市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肝恶性肿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都以解剖性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精准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64.5±36.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9±36.7) ml;共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其中肝衰竭和腹腔渗血患者1例、肺部感染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是精准肝切除的基础和前提,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令人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CI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52例CID的外科治疗情况,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本组中23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29例行无肝部分切除的各种术式.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肝切除组术后残留结石3例,残石率13.0%;症状复发2例,复发率8.7%;无再手术者;手术优良率91.3%.无肝切除组术后残留结石15例,残石率51.7%;症状复发12例,复发率41.4%;6例再次行肝切除治愈;手术优良率69.0%.肝切除组的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组,术后优良率明显优于无肝切除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CID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提高优良率.  相似文献   

13.
对1959年9月~1993年4月行肝癌肝切除588例进行回顾,第一阶段(1959年9月~1985年12月)施行传统肝切除术142例,均为直径>5cm中晚期肝癌,手术死亡率11%,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8%、7%。第二阶段(1986年1月~1993年4月)行肝癌肝切除术446例,以肝段切除及癌肿局部切除为主,采用多种技术改良及高新医疗设备,并予以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措施,手术死亡率<2%,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5%、26%。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栓塞术( T A I C E) 与化疗栓塞术( T A C E) 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 T A I C E 法共25 例,对照组21 例,采用 T A C E 法。均按照seldinger 方法,穿刺股动脉,放入肝动脉导管到肝固有动脉以上,对照组灌入5 F U、 A D M、 M M C 化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入免疫药物白细胞介素Ⅱ。按照1993 年卫生部制订《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癌灶客观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显效率56 % ,总有效率88 % ;对照组显效率19 % ,总有效率619 % ,二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χ2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两组毒副作用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比单纯化疗栓塞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非规则肝切除加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177例肝癌患者单纯肝切除(对照组)与非规则肝切除加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观察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1、3、5年术后复发率分别为68.57%与16.67%、85.71%与29.17%、94.29%与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与91.67%、40.0%与75.0%、17.14%与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规则肝切除加肝动脉置泵栓塞化疗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张勇  王嘉毅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71-1572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术前B超、PTC,术中B超、胆道镜等方法检查,根据肝内结石状况和病理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 结石位于左肝85例(43.6%),右肝36例(18.5%),左右肝74例(37.9%),主要狭窄分布:肝门5例,右肝管22例,左盱管31例,乳头部狭窄8例。肝叶切除96例,各类胆肠“Y”式吻合79例,残石率11.3%,无死亡,随访1~9年,随访率86.2%,优良率94.4%。结论 在术前详尽的影像学检查的前提下,运用术中B超监测肝叶切除及合理选用不同术式可明显降低残石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采用肝左外叶切除治疗5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及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经B型超声或T管造影显示取净结石48例(87.27%),结石残留7例(12.73%),其中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内叶2例,均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胆漏1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无休克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治疗经验,探讨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7年1月~1999年12月560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同期收治原发性肝癌1400例,手术切除率40%,术式包括左外叶切除50例,左三段切除28例,左半肝切除30例,中肝叶切除10例,左三叶切除12例,右2.3个肝段切除72例,右半肝切除20例,右三叶切除10例,尾叶切除4例,不规则肝部分切除32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1%,死亡率1.43%。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2.6%、52.7%、39.2%。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精准的手术技术,根据肝癌切除原则及肝脏病变状况和储备功能综合评估进行个体化切除术,积极的术后治疗及后续序贯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天津地区戊型肝炎血清学及临床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凤珍  藏隽 《天津医药》1997,25(4):216-218
对192例戊型肝炎(HE)住院患者血清学,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天津地区HE流行,发病特点,1,HE占病毒性肝炎20%,中年男性居多。2.肠道内感中78.6%;5便有近期输血史(2.6%),提出HE存在血源传播的可能。3.临床表现类似甲型上炎(HA),但不少方面有别于HA;HE只表现转氨酶(ALT)及胆红素(Bil)升高,未发现有慢性过程;重叠感染,ALT及Bil均低于单纯HE(P〈0.01),提  相似文献   

20.
王晓云  张炳彦 《云南医药》1996,17(6):420-421
本实验采用新西兰种大白兔制成慢性肝损伤模型,进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将术前肝功能储备情况分为A、B、C三级。对照观察术前、术后肝功能,肝功除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慢性肝损伤的动物,肝切除的量越大,术后死亡率越高。当肝切除量在40%时,术后死亡率为44.4%,而肝切除量在50%时,死亡率为100%。术前肝功能储备越差,术后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