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该术式治疗壶腹部周围癌15例,其中乳头癌6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下端癌4例。合并心肺疾患7例,糖尿病2例。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行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未出现胃瘫、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1例死于术后2个月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余14例均存活。随访3—1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一种新术式,比乳头局部切除术范围大,但是手术难度和创伤均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1899年Halsted首次行壶腹癌局部切除术获得成功,但由于该术式切除范围有限、早期复发率高而一直未被广泛接受。1935年Whipple设计并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成为壶腹癌治疗的经典术式。但该术式创伤大,高危及高龄患者难以耐受。为解决此难题,笔者自2005年1月至今采用胆胰结合部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等18例,  相似文献   

3.
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从1935年Whipple报告3例分两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以来,对Vaters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胰头癌均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着普外科医师临床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操作日趋熟练,在一些医院中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毕竟手术范围大,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吻合口又多,而许多医院,甚至一些基层医院的外科医师也开展了此手术,事实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胆肠吻合口瘘、胰肠吻合口瘘等等,其中以出血(腹腔内手术野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和胰肠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壶腹癌患者,该术式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胆胰管汇合部切除胰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胆漏或明显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93.55%,随访时间为2个月~41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本组目前共死亡5例:有2例因非手术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8天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严重肺部感染于术后1个月死亡;另1例死于术后2个月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因不明;2例死于肿瘤复发;其余26例均存活至今,其中有3例出现肝内或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癌的一种新术式,既比乳头局部切除术保证了相对足够的切除范围,又较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保证各切缘无瘤残存和精细吻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1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癌肿切除率为17.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8%.手术死亡率为14.6%。而1990年后仅发生2例且无胆、胰瘘发生,亦无死亡。结论:应用胰肠、胆肠吻合口处双管减压引流,防止了术后胰、胆瘘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预防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胆漏的发生原因。方法 对48例胰头癌、壶腹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传统Child术式27例。另一组为胆汁T管外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的Child术式21例。结果 传统Child术式发生胰胆漏6例,引流的Child术式组无胰胆漏发生。结论 胆汁T管外引流并胰液胶管外引流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能有效地预防胰、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35年Whipple首先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获得成功以来,经过近60年的演变,至今已成为治疗壶腹周围癌的唯一有效的标准术式。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步骤多,手术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合并症多,因而死亡率高。随着技术操作的不断改进,围手术期治疗的改进,术式的进一步完善,手术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其并发症虽有下降趋势,但某些严重并发症仍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直接影响疗效与术后生存率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我院1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及其防治问题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保留幽门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胃吻合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在证实胃幽门,幽门上,下淋巴结及十二指肠球部未受侵犯的情况下,施行保留幽门胰胃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胆胰瘘,出血等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短期内有胃排空延迟症状,经处理后缓解,无吻合口溃疡和胆道返流症状,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1.1%,25.0%和13.9%。结论 本术式可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1、3、5年生存率与Whipple手术相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周围癌是指胆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末端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式,但该手术对于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疗效有所差别.将我院近7年收治病例的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癌上海市金山县中心医院外科(201500)胡军,金庆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可切除胰头和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手术方式。近年来一些文献报告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偏高。我们自1977年1月~1991年12月,对37...  相似文献   

12.
改良Vater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治疗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壶腹部改良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周围癌,减少非肿瘤器官切除,提高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5-1998年13例壶腹周围癌行扩大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的经验,经十二指肠后外侧入路,整块切除肝外胆道,胆胰管汇合部,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封闭术,胆,胰,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或胆,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并发 1例经再手术治愈,随访术后半年以上9例,最长生存29个月,无并发症及转移征象。结论:(1)该术式符合胰十二指肠解剖关系;(2)按肿瘤治疗原则能达到广泛程度清扫;(3)初行该术式者应掌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的标准术式,也是腹部外科最复杂和危险的手术.至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其他消化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50%,术后死亡率为1%~5%[1-2].如何降低术后胰漏、出血、腹腔感染、胆漏、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外科医师努力改进的方向.同时,高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壶腹肿瘤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38例壶腹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187例壶腹癌患者中,行壶腹局部切除术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2例.结果 无论是对于壶腹癌还是良性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行局部切除术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壶腹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组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x2=2.003).T1、T2期壶腹癌两种术式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x2=3.163);但T3、T4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局部切除术组(P=0.041,x2=6.309).结论 壶腹肿瘤对手术治疗的反应相对良好.对于良性肿瘤及T1~2期壶腹癌,局部切除可达到根治目的;而对于T3~4期壶腹癌,则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乏特壶腹周围癌及胰头癌的有效根治手术.但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3例.术后胰漏发生率10.8%。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迄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仍然是惟一可以治愈胰腺癌的有效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成功实施PD后,此术式已成为根治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早期由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切除率低、复发率高而一度遭到质疑,随着麻醉、手术操作技术以及术后护理的提高,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手术死亡率在国内外一些大的综合医院或胰腺癌治疗中心降低到5%左右,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手术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随着胰腺癌手术切除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是胰腺外科必然面对的问题,其中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死亡原因中的主要元凶,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文献报道,PD术后胰漏发生率在5%  相似文献   

18.
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壶腹周围癌16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2例,全胰切除术互例,总切除率为37.5%,切除率最高者为Vater氏壶腹癌和十二指肠降部癌,分别为88.0%和85.0%,而胰头癌切除率仅为14.9%。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占11.9%。手术死亡9例,死亡率为为5.4%。全部获得随诊,切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和12.4%。未切除组均行胆肠内引流术,平均生存时间为5.2月。强调提高壶腹周围癌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个复杂而危险的手术,然而是治疗Vater壶腹、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和胆总管远端癌肿和胰头癌的首选方法。我们有胆管下段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6年仍健在的病例。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切除率明显提高。术后支持治疗的加强,术后病死率明显下降,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为一种安全的手术。但对高龄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不顾病你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