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疆的粉虫菜及其中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黑纹粉蝶Pieris melete Ménétriès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以期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粉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2010年夏季分别在浙江临安和陕西秦岭采集黑纹粉蝶成虫,在MODEL SZX2-ILLK型显微镜下观察雌虫和雄虫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结构,运用QImaging Retig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用图像叠加软件Automontage进行图像合成,描述其特征。【结果】黑纹粉蝶雌虫外生殖器包括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导精管、表皮突和肛突;内生殖器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附腺以及外生殖腔。雄虫外生殖器包括阳具、抱握器及其支持结构;内生殖器包括1个睾丸、2条输精管、1对贮精囊、开口于阳茎基部的射精管和附腺。【结论】黑纹粉蝶的卵巢两侧不对称,一侧的4根卵巢管直接合并,另一侧则是相邻的2根卵巢管先分别聚成一支,然后2支再聚合,与中输卵管相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甘肃省黄粉蝶亚科种类及其区系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传统分类和世界地理区划分析方法.【结果】共鉴定黄粉蝶亚科3属11种,首次提供了11种成虫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解剖图及6种雌性外生殖器结构图.黄粉蝶亚科昆虫在甘肃5亚省区划中都有分布.其中,Ⅳ分布有10种,占90.9%,是优势分布地;其次是Ⅰ和Ⅴ各分布6种,占54.5%;Ⅱ有4种,占36.4%;Ⅲ种类最少,只分布3种,占27.3%.从世界地理区划来看,11种黄粉蝶亚科昆虫中古北种有7种,占总数的63.6%,为优势种群.东洋种1种,占9.1%,广布种3种,占27.3%.【结论】甘肃省粉蝶亚科昆虫以古北种为主,东洋种和广布种次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云粉蝶属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为该类群的准确鉴定、物种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依据,为开展蝴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分布于新疆的云粉蝶属3个种即云粉蝶Pontia edusa (Fabricuis)、箭纹云粉蝶Pontia callidice (Hbüner)和绿云粉蝶Pontia chloridice (Hbüner)进行雄性外生殖器的解剖和标本制作,比较其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云粉蝶属雄性外生殖器在阳茎、背兜、钩形突、抱器瓣以及囊形突等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形态特化和种间差异,这些结构特征能有效应用于新疆云粉蝶属的物种鉴定【结论】编制了基于雄性外生殖器的云粉蝶属分种检索表,云粉蝶属雄性外生殖器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是物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夜间不同时期采用2h的光脉冲对黑纹粉蝶Pierismelete进行干扰,探讨了该虫的光周期的时间测量在滞育决定上的作用。结果表明,夜间第10~12h,即凌晨(02:00~04:00)的光脉冲能够最有效的抑制滞育的发生,而夜间第6~8h,即夜间(22:00~24:00)的光脉冲对滞育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病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毒防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简要介绍山楂粉蝶的形态特征,在内蒙多伦县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山楂种植者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园林绿化蔷薇科植物食叶害虫绢粉蝶(Aporia crataegi)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活史特点、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绢粉蝶的综合防治技术。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国风  赵博  田玉成 《吉林农业》2010,(12):116-116
树粉蝶在四平地区1年1代,以2-3龄幼虫过冬,主要危害山楂、京桃、李、杏、梨、山丁子等。用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可有效的控制该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详细记述了黄尖襟粉蝶(Anthocharis scolymusButler)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在南京地区该蝶1年发生1代,以蛹在寄主植物上越冬。成虫2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20~28 d,蛹期为270~300 d。主要危害油菜、碎米荠等多种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树粉蝶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斑缘豆粉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然温度和恒定温度梯度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温度对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幼虫期营养积累情况均有一定影响。在20,25,30℃条件下,斑缘豆粉蝶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35℃时斑缘豆粉蝶高龄幼虫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在20~30℃,蛹质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斑缘豆粉蝶完成个体生长发育所需的积温为381.29(d.℃)。其中,卵发育的有效积温为36.57(d.℃),幼虫发育的有效积温为249.44(d.℃),蛹发育的有效积温为95.28(d.℃)。  相似文献   

14.
1985、1986年试验结果表明,以3.325×10~7PIB/ml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感染山楂粉蝶不同龄期幼虫进行 AcrNPV 病毒的再生产,幼虫体内病毒产量较高,3龄末~4龄幼虫每头平均产1.16×10~9PIB;4龄末幼虫每头平均产1.803×10~9PIB;5龄幼虫每头平均产3.283×10~9PIB。分别为食入多角体的136倍;227倍;395倍。在同一温、湿度范围内,同浓度病毒液感染不同龄期山楂粉蝶幼虫,其病毒生产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东亚豆粉蝶幼期各虫态与发育历期,结合野外观察生活习性与行为等,以明确东亚豆粉蝶生物学特性.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东亚豆粉蝶在南京地区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6~7d,幼虫期为25~31 d,共有5龄;蛹期约为8~12d,世代重叠严重.野外寄主为野豌豆等豆科植物,幼虫以叶片为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AporiacrataegiNPV简称AcrNPV)对其4龄虫食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为50%左右,病毒浓度为3.325×10^7PIB/ml时,AcrNPV毒力强,杀虫效果好,第9d,20h感染幼虫的死亡率达100%,感病幼虫与健虫食量相比,1~3d下降16%,4~6d下降46%,7~9d下降82.4%,因此在山楂粉蝶幼虫3龄末,4龄初施  相似文献   

17.
以捕虫网野外捕捉为主,结合幼虫期野外调查等方法,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鳞翅目粉蝶科昆虫进行了重点调查,并对其种类、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常见期、海拔分布、区域分布及生境等进行了观察描述.经过采集调查,目前已鉴定出常见粉蝶科昆虫19种.  相似文献   

18.
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常见的害虫,其成虫叫菜粉蝶,在国内主要有五种,即菜粉蝶、斑粉蝶、大菜粉蝶、东方粉蝶、褐麦粉蝶。均属于鳞翅目,粉蝶科。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其中菜粉蝶在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9.
山楂粉蝶的生物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莉 《北京农业》2008,(5):33-34
1 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利用山楂粉蝶幼虫被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初期行动迟缓。体色呈微黄褐色。死亡前以尾足或腹足攀住枝干,头部下垂或稍抬起。病死幼虫尸体薄脆,稍触即流出红褐色液体。感病幼虫1-3天食量下降16%。4~6天下降46.8%。7~9天下降82-4%,田间自然感病率37%~42%。每株喷15升病毒液。或每株用病毒死亡虫尸3~4龄幼虫12~13头,  相似文献   

20.
光温条件影响黑纹粉蝶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周期,光脉冲和温度对黑纺粉蝶Pieris melete Menetries夏季滞育和冬季滞能发生,维持与终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黑纹粉蝶的光周期反应属于中间型,即只有在日照时数12h-13h15min范围内,才有部分越夏蛹或越冬蛹不滞育而正常发育;在日平均气温为20.5℃的秋季,其自然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12h30min;3龄末与4龄初的幼虫为感尖光周期最敏感的时期.2.断光扣第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