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47名新上岗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新上岗医务人员希望获取的医院感染知识内容依次为:职业防护知识(95.74%)、医院感染诊断(89.36%)、隔离预防技术(74.47%)、消毒灭菌知识(70.21%)、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63.83%)、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知识(53.1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1.06%)、手卫生知识(36.17%)、医疗废物管理(36.17%)、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34.04%)。最希望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医院的多方式方法培训教育,需求率87.23%。结论新上岗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普遍渴求,并希望接受多种形式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知识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57份,回收330份,回收率92.44%。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3.94%;知晓率最高者为护士(92.81%),其次为医技人员(87.06%),医生知晓率最低(69.81%)。医务人员对手部卫生的依从性:认为接触每例患者后需洗手的医务人员占90.30%,其中护士高达100.00%,极少数医生认为不需要洗手,另有9.09%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忙顾不上洗手;实践操作中,75.76%的医务人员接触每例患者后立即洗手,3.64%的医务人员待全部工作结束后洗手,20.61%的医务人员因工作忙顾不上洗手。以上结果提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能力有待提高,医院应加强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的培训,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提问以及发放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等内容。结果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14名,占28.0%,15名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占30.0%;240份出院病历中,医院感染病例迟报、漏报12例,有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7.5%;3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原为护理人员,其中两人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开展前瞻性监测,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方法建立了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医院内HIV初筛检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和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结果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HIV/AIDS患者平均确诊天数较以往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监控,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有效地防止AIDS在医院内传播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乡村在岗医务人员299名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问卷调查。299名乡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在9.70%~81.61%,其中对医院感染的种类和发生医院感染所采取的措施知晓率偏低,分别为25.42%和36.12%;对医院感染原因的知晓率最低,仅为9.70%。〉78.41%的医务人员认为医疗工作中有必要穿戴个人防护服,〉72.73%的医务人员了解消毒、洗手的适用指征;仅21.59%的农村医务人员和63.98%的乡镇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经常对病室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联合用药方面答对率较高,分别为89.30%和87.29%,但对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医务人员答对率很低,仅44.48%。以上提示乡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虽有一定认识,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应加强他们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10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物品、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52.73%、医生35.45%、工人6.36%;发生针刺伤62.73%,各种液体污染20.00%,玻璃伤4.55%,手术刀割伤2.73%,其他器械4.55%;暴露原因为治疗护理时占40.00%,手术及配合时占31.82%,处理器械用物时占18.18%;所有职业暴露者均作妥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于2015年5—9月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村地区5所县(市)级医院及10所乡镇卫生院700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医务人员544人,医院感染知识平均分为(60.80±17.52)分,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平均分为(66.00±15.76)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分为(51.01±16.50)分;县、乡两级医务人员在综合知识、消毒灭菌、手卫生、医疗废物、隔离、抗菌药物使用及职业防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获取途径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院内培训、科室培训、院内各种宣传,分别占76.7%、48.9%、49.6%;不同职务、职称、学历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医生,本科医务人员优于大专以下学历医务人员;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认知程度较低,认知水平亟待提高。需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样化相关培训,为高质量医疗工作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8~2010年登记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卡片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 24名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医生占16.67%(4例),护士占79.17%(19例),保洁员占4.17%(1例);暴露地点中病房占66.67%、手术室占16.67%、处置室占8.33%、污物间占8.33%;暴露方式中拔针占33.33%、手术操作占16.67%、针头回套占41.67%、清理废物占8.33%;暴露部位中手部占87.5%、眼部占8.33%、足部占4.17%。结论 应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防范教育培训,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按照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进行正确处理,以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与感染。  相似文献   

9.
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院2005年7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调查38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7%;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3.33%)、泌尿道(25.00%)、皮肤软组织(20.83%)等;检出病原菌1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4株,沙雷菌属、肠杆菌属各3株,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腐生葡萄球菌各1株;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6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路知识竞赛了解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水平。方法:本研究通过网路信息平台向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发布院感知识竞赛试卷。试卷类型分为两种:(1)护理组向所有护士开放;(2)非护理组向医生、技师、药师和行政管理者开放。共13套试卷,不同试卷测试不同的院感主题。最终将统计参赛者的人数、职业类型、医院级别,并比较不同类型医务人员的平均分、不同级别医院的平均分以及不同主题试卷的平均分。结果:本次知识竞赛共计7 158位医务人员参加,其中医生2 033(28.40%)、护士4 087(57.10%)、医技558(7.80%)、药师281(3.93%)、行政管理人员123(1.72%)、院感专职人员76(1.06%)。除院感专职人员外,其他医务人员的平均分在66.31-69.48。各级医疗机构的平均分在63.73-69.33。平均分超过70分的试卷包括:院感三基训练(75.46±15.29)、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74.17±18.69)、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73.61±12.23)、手卫生(72.52±16.24)、职业安全防护、隔离技术和环境表面消毒(71.01±16.07)、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预防(70.52±17.96)。结论:目前医务人员对院感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对预防和控制院感发生的各项措施知之甚少。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帮助其掌握预防院感的措施是医院感染管理迫在眉睫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