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参Rb组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冠状循环及氧化代谢等参数。结果:人参Rb组皂苷25,50mg/kg经十二指肠给药,对结扎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6h犬,均能明显减慢心率(HR),降低MAP、+dp/dtmax、LVEDP、LVWI及TPR,增加SI及-dp/dtmax,亦能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血管阻力,并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心肌氧提取率及心肌耗氧指数。结论:人参Rb组皂苷主要通过减少左室作功,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等环节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参Rb组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研究人参Rb组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工冠状动脉前降支(LDA)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从心肌梗死面积(MIS)及血清酶学变化观察人参Rb组皂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并从心肌代谢及自由基损伤等角度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人参Rb组皂苷25,50mg/kg经十二指肠给药,对LAD急悸阻断6h犬,能明显缩小MIS,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亦能明显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及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人参Rb组皂苷对急性缺血心肌产生明显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及对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速效救心丸对急诊PTCA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再灌注心律失常(RA)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 MI)再灌注治疗后,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最常见的形式,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颤(VF)等致命性心律失常。速效救心丸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方法乙胺碘呋酮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死亡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93例为观察组,同时设对照组82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好转率和无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6.02%,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仅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死亡病例中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可以通过遏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QTd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QTd大于60mms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QTd小于60mms者(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西洋参叶20s-原人参二醇组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120s-protopanaxdiolsaponins,PQDS)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PQDS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并从生化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ivPQDS12.5-50mg.kg^-1,对急性心肌梗死24h大鼠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LDH活性及LPO含量,提高SOD,CAT及GSH-Px活性,并能使血浆TXA2水平明显下降,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25,50mg.kg^-1亦可使心肌梗死及非梗死区FFA及L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PDQS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FFA代谢紊乱和LA堆积及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廖日房  彭锋  李国成  李长龄 《中药材》2003,26(7):502-504
目的:研究蒺藜总皂苷抗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方法:本实验建立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和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两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已知能明显改善和预防心肌缺血的药物——心脑舒通、5-单硝为阳性对照药,观察蒺藜总皂苷抗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结果:蒺藜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较好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减少心肌梗塞的范围,并降低血液粘度,并具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适于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8.
环维黄杨星D对离体兔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e D,CVB—D)是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中分离得到的有效单体。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在临床上用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为我国首创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新药。为进一步观察CVB-D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观察了其对离体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组作为心肌缺血组(n=15,MI)、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缺血组(n=15,MI—pSNS)、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酚妥拉明+缺血组(n=12,MI—pSNS—Phen)、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5-羟基奎酸+缺血组(n=12,MI—pSNS-5-HD)。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内,MI—pSNS—Phen和MI—pSNS-5-HD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室颤;MI—pSN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20.0%,3/15)较MI组(66.7%,10/15)显著降低(P〈0.05);酚妥拉明(75.0%,9/12)和5-羟基奎酸(66.7%,8/12)均明显阻断了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结论: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能够抑制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α肾上腺素受体进而激活mitoKATP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药抗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指冠状动脉在某种因素作用下短时间内血流中断,因自然开放、药物作用或机械再通等原因,血流重新灌注心肌,使心肌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而出现的心律失常,是缺血再灌注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包括室性早搏(PVB)、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室性纤颤(VF)。室性心律失常常会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缺血再灌注期患者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心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的广泛开展,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近年来对本症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机制及疗效的实验研究发展很快。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龙牙楤木总皂苷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龙牙楤木总皂苷(As)对心肌缺血动物及心肌细胞形态、搏动频率和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动物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 As 对注射 Iso 后心肌组织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Lev)含量的影响;采用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技术,观察 As 对心肌细胞形态、搏动频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As 对 Iso 所致大鼠心肌坏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保护心肌组织中 SOD 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MDA 含量及血清中5-HT 和 Lev 含量;体外试验显示,加入 As 后心肌细胞搏动幅度明显增大,30.0μg/mL 组可增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结论:As 对 Iso 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心肌细胞具有正性肌力,负性变时效应,As 30.0μg/mL 时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碧血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通心络组、碧血胶囊高、低剂量组、地尔硫卓组。测定用药前后大鼠模型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梗面积以及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比较,碧血胶囊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减少冠脉结扎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P〈0.05)及血中丙二醛、肌酸激酶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所致T波的高抬(P〈0.01)。结论碧血胶囊能减轻大鼠心肌梗死时的心肌缺血程度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肌酸激酶和丙二醛的水平,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救必应正丁醇提取物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救心应正丁醇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药可减少氯仿诱发小鼠心室纤颤的发生率和氯化钡所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引起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乌头碱用量,改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心电图,提高小鼠对心肌缺氧的耐受时间,提示救必应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AMI后梗死区内部及梗死周边区尚存活的心肌细胞三一钙通道电流(ICa-L)活性明显下降,形成心肌梗死后电重构,是AM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本实验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研究黄芪对AMI后1周ICa-L活性的变化,旨在为临床上应用黄芪治疗AM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宁心汤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灌胃宁心汤、生理盐水一周后,采用乌头碱制成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鼠室早、室颤出现时间、动物存活时间、室颤发生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宁心汤显著延长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存活时间(P〈0.01),显著降低室颤发生率(P〈0.05)。结论宁心汤能抗大鼠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宁心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敞在常规治疗AMI基础上,采用宁心宝治疗AM157例,治疗期间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房性、室性、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宁心宝能降低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7.
不同部位人参皂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比较人参不同部位(全草、根及茎叶)提取的人参皂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造成犬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模型;描记心外膜电图,计算心肌缺血程度;用硝基蓝四唑(N-BT)进行心肌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与血栓素B2(TXB2)的比值;同时测定冠脉血流量。结果3种部位人参皂苷均具有显著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在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增加冠脉血流量等方面,作用强度基本相当。但人参全草提取的皂苷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增加6-Keto-PGF1α/TXB2的比值方面较人参根提取皂苷、人参茎叶提取皂苷作用强。根和茎叶提取的皂苷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不同部位的人参皂苷均有明显对抗犬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但药物作用强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龙牙楤木是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龙牙楤木的化学成分多样,包括三萜皂苷、多糖类、甾体及其苷类、生物碱、氨基酸、挥发油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皂苷类和多糖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脏、保肝护肝等作用。笔者综述了龙牙楤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该植物的潜在药用价值和研究不足之处展开讨论,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已经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仍是发生临床事件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寻找STEMI进行PPCI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优化STEMI进行PPCI的治疗方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进而降低STEMI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以室性再灌注心律失常多见,严重的持续的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室颤甚至猝死。临床常用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也可促心律失常。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