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肝损伤模型大鼠传统生物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和潜在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精氨酸酶1(Arg1)的变化来判断GLDH,PNP,α-GST,Arg1是否可以作为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给予模型组灌胃1 250 mg·kg-1APAP溶液复制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在给予APAP后3,6,12,24 h,每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清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及肝组织匀浆GLDH,PNP,α-GST,Arg1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P 0. 01),表明APAP致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的GLDH,PNP,α-GST,Arg1水平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酶学生物标志物精氨酸酶Ⅰ(ArginaseⅠ,ArgⅠ)、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lutathione-S-transferase,α-GST)、谷胱苷肽 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GLDH)和嘌呤核苷磷酸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lyase,PNP)作为吴茱萸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取KM小鼠,随 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组,吴茱萸组连续28 d灌胃给予吴茱萸30 g·kg-1·d-1,正常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吴茱萸组,吴茱萸组连续28 d 灌胃给予吴茱萸 20 g·kg-1·d-1,正常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肝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动物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ArgⅠ、α-GST、GLDH和PNP的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小鼠实验中,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吴茱萸组ALT于给药21 d和28 d显著性升高(P < 0.05或P < 0.01),肝组织形态学检查仅见个别小鼠的肝细胞坏死。吴茱萸组血清 生物标志物ArgⅠ、α-GST和PNP于7 d起明显升高,GLDH于14 d起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均持续至28 d。大鼠实验中,与同时间点正常组比较,吴茱萸组常规 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肝组织形态学检查仅极少数动物见肝细胞坏死,吴茱萸组血清生物标志物ArgⅠ、GLDH和PNP于7 d起明显升高,α-GST于14 d起明显升高(P < 0.05,P < 0.01),均持续至28 d。结论 血清ArgⅠ、α-GST、GLDH和PNP可作为吴茱萸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酶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精氨酸酶1(Arg1)的动态变化,明确这些指标联合检测是否可以作为酒精性肝损伤早诊断生物标志物。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2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每日禁食但不禁水7 h后,模型组灌胃50%乙醇/10 mg·kg~(-1),正常组灌服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 1 h后按前用量重复灌胃50%乙醇1次,正常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造模和给药6 d,造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在第2,3,4,6天末次酒精灌胃3 h后,分别随机取2组大鼠每组6只雌雄各半,共12只,处死各组动物,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TBIL),GLDH,α-GST,PNP,Arg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AST,ALP,TBIL,GLDH,PNP,α-GST,Arg1水平差异显著(P 0. 01),表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已成功建立。模型组大鼠GLDH,PNP,α-GST,Arg1比ALT,AST水平升高时间早,幅度大。结论:GLDH,PNP,α-GST,Arg1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有较强的灵敏性,可以作为酒精性肝损伤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CCl4致大鼠肝损伤24 h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大鼠肝损伤的动物模型,研究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谷氨酸脱氢酶(GLDH),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PNP),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精氨酸酶1(Arg1)的动态变化,为急性肝损伤的早期发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0%的CCl4橄榄油溶液10 mL·kg-1,禁食不禁水,于3,6,12,24 h后处死各组动物,测定血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α-GST,Arg1,GLDH,PNP水平,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给药3 h后ALT,AST,TBIL,α-GST,Arg1,GLDH,PNP,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明显下降(P<0.01),给药6,12 h后ALT,AST,α-GST,Arg1,GLDH,TBIL,ALP,MDA水平显著升高,GSH,SOD明显下降(P<0.05,P<0.01),给药24 h后ALT,AST,α-GST,Arg1,TBIL,ALP,MDA水平显著升高,GSH,SOD显著下降(P<0.01)。结论: α-GST,Arg1,GLDH,PNP较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可用于CCl4致大鼠肝损伤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作为山豆根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山豆根水煎液组(简称山豆根组),山豆根组每天灌胃给予水煎液6 g·kg-1,对照组灌服蒸馏水,于给药1d、7d、16d分批处理动物.测定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TBA的水平;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另取正常动物,测定肝、肾、脾、肺、心、脑、胸腺组织中TBA的含量.结果 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山豆根组常规生化指标ALT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于给药7d、16d升高(P<0.01),AST于给药1d升高(P<0.01),其他时间点无明显变化,肝脏指数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无明显变化.TBA于给药1d、16d升高(P<0.01),变化较ALT早,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TBA数值的变化倍数高于ALT和AST.组织含量测定显示肝组织中TBA含量较高.结论 TBA可作为山豆根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作为黄药子醇提物致肝损伤早期敏感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药子醇提物组(以下简称黄药子组),黄药子组每天灌胃给予醇提物5 g/kg,对照组灌服蒸馏水,于给药后1 d、7 d、16 d分批处理动物。乌拉坦麻醉动物,取血,测定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文献报道的血清早期敏感指标-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取肝,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黄药子组常规生化指标AST和TB的变化较为明显,AST于给药1d~7d升高(P<0.01),TB于给药7 d有升高的趋势(P>0.05),16 d升高(P<0.01);肝脏指数于给药7d~16d升高(P<0.05或0.0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16 d开始出现细胞肿大和单细胞坏死。血清早期敏感指标TBA于给药1d、7d、16d升高(P<0.05或0.01),与AST比较,TBA表现出良好的时效关系,较TB变化更早;与同时间点对照组相比,TBA数值的变化倍数均高于AST和TB。结论:TBA可作为黄药子致肝损伤的早期敏感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逍遥散组灌胃雷公藤水煎剂3.75g/(kg·d),连续4天,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逍遥散组造模前4天灌胃逍遥散6.75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比较各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分化群68(CD6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及CD68、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CD68、TNF-α的上调有关,逍遥散对雷公藤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D68、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21,(9)
目的应用LC-MS/MS对大鼠血清中14种胆汁酸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评价菊三七致大鼠肝毒性,并筛选差异胆汁酸。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菊三七15、7.5 g/(kg·d)和等量的纯化水,连续给药10 d,取出肝组织和血。检测血清中TBA、ALT、AST、TBIL水平,并对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基于代谢组分析胆汁酸水平变化,筛选差异胆汁酸。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血清中TBA、ALT、AST、TBIL均升高(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ALT、AST、TBIL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高剂量组的TBA与低剂量组比较降低(P0.05)。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的载荷图筛选,找到变量权重VIP1、P0.05的差异胆汁酸为CDCA、GCA、DCA、HDCA、GUDCA、TCA、TCDCA、TUDCA和THDCA。结论菊三七给药致大鼠肝毒性时,在一定时间内呈剂量相关性。9种胆汁酸水平在给药后大鼠血清中的变化较大,可作为菊三七致大鼠肝损伤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桑叶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100 mg·kg-1组、桑叶黄酮200,400,800 mg·kg-1组,连续ig给药14 d,1次/d.电镜观察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血清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桑叶黄酮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升高(P<0.01),并能显著升高SOD和GSH-Px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保护肝细胞.结论:桑叶黄酮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葛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0、 200、 100 mg/kg),联苯双酯组(1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14 d后腹腔注射0.2%CCl_4溶液诱发急性肝损伤,24 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含量和肝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ALT、 AST、 TBA、 TBIL、 ALP、γ-GT、 MDA、 IL-1β、 IL-6、 TGF-β、 TNF-α的含量降低(P0.05或0.01), SOD、 T-AOC、 GSH-Px含量升高(P0.05或0.01)。结论:葛根提取物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及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早期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1剂/d,水煎2次,分早晚2次口服,随证或随病加减;对照组45例单纯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治疗,3片/次,3次/d。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以及ALT、AST、TC、TG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5.6%;治疗组治疗后肝功(ALT、AST)、血脂(TC、TG)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甘露消毒饮治疗早期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肝调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血清及肝组织瘦素、脂联素的影响。方法:10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20)、模型组(n =22)、护肝调脂方高剂量组(n =20)、护肝调脂方中剂量组(n =20)、护肝调脂方低剂量组(n =20),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4组采用改良高脂饮食建立 NASH 大鼠模型,同时给予中药护肝调脂方干预。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大鼠的体质量、肝重,测定血清 ALT、AST、TC、TG 的水平,测定血清及肝组织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含量显著升高,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P <0.01);而护肝调脂方治疗各组血清和肝组织瘦素含量显著降低,脂联素含量显著升高(P <0.01),其中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瘦素和脂联素在大鼠 NASH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肝调脂方对大鼠 NASH 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及肝组织中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中、轻度脂肪肝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社区脂肪肝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6例,2组患者均服用少量常规降血脂药物治疗,试验组同时进行饮食、运动干预。采集患者治疗前后BMI、血压,血清酶学指标(ALT、AST、GGT)水平、HOMA值、血脂、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观察2组患者调脂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血脂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G,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ALT,AL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育运动疗法对中、轻度脂肪肝患者病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薏苡仁多糖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以0.33g/KgBW、0.67g/KgBW、2.00g/KgBW(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小鼠每日经口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30d后将各组动物禁食16h,模型组及各剂量组动物按0.01mL/gBW剂量一次灌胃给予CCl4染毒,各受试组染毒4h后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染毒24h后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同时处死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薏苡仁多糖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CCl4模型对照组小鼠的ALT、AST含量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低、中剂量组的ALT、AST值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薏苡仁多糖有保肝作用。结论:薏苡仁多糖具有防治CCl4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抗肿瘤的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造模后,荷瘤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给生理盐水(空白组)、养阴清热方——安体优Ⅰ号低(ATU-L)、中(ATU-M)、高(ATU-H)3个剂量组灌胃、及阳性对照α-IFN和紫杉醇(PTX)组治疗,第14、21天处死动物,制备相应标本,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及TRAP-PCR-ELISA法,定性、定量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ATU-H组及ATU-M组对荷瘤小鼠的端粒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在治疗第14天及第21天,ATU-H组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ATU-L组均为阳性,而ATU-M组在第14天为阳性,在第21天为阴性,电泳银染法也显示了相近结果。结论:安体优Ⅰ号对615小鼠HCa-F肝癌的端粒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傣药雅解先打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傣药雅解先打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7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3d后随机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奈韦拉平(NVP)组,雅解先打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4只,空白对照组灌胃等体积饮用水,其余每组以20 mL/kg体重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21 d,禁食10 h后股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GGT.结果 灌胃21 d,NVP组ALT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雅解先打高剂量组ALT值与NVP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NVP灌胃可造成小鼠肝损伤,而雅解先打对NVP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排毒胶囊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尿酸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清热排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予相应药物灌胃7d后,采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及皮下注射氧嗪酸钾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大鼠血清尿酸(UA)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XOD)。结果清热排毒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热排毒胶囊高、低剂量可抑制大鼠肝脏X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排毒胶囊可通过抑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而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A)介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因子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转基因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茵陈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制备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前14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分别给予:荣肝合剂、茵陈蒿汤、单味茵陈煎液、联苯双酯溶液,每日灌胃给药干预。末次灌胃给药后1h,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按照ConA3闼/g体重尾静脉注射造模。造模给药后8h处死动物取血或组织标本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Or.(TNF—α)、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1L-10)及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ax、bcl-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荣肝合剂组、联苯双酯组小鼠ALT、AST及荣肝合剂组TBiI水平显著降低(P〈0.01);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TNF.仅的水平降低(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IFN-γ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干预药组小鼠肝组织IL-4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IL-10的表达提高(P〈0.05);荣肝合剂组、茵陈蒿汤组小鼠肝组织Fas的表达下降(P〈0.05),荣肝合剂组小鼠肝组织FasL的表达下降(P〈0.05),bcl-2基因的表达升高(P〈0.05),荣肝合剂、茵陈组小鼠肝组织Bax基因的表达下调(P〈0.05),荣肝合剂组bcl-2/Bax比值上调。同时,荣肝合剂组降低ALT、AST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降低TNF-α表达水平优于联苯双酯、茵陈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IL-10表达水平作用优于茵陈蒿汤组(P〈0.01);荣肝合剂组降低Fas、FasL表达作用优于茵陈蒿汤、茵陈组及联苯双酯组(P〈0.05);荣肝合剂组提高肝组织bcl-2基因的表达作用优于茵陈组(P〈0.05)。结论荣肝合剂对ConA所致转基因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Th1/Th2因子平衡(降低TNF-α、IFN-γ的表达,提高IL-10、IL-4表达)和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下调Fas、FasL、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八宝丹胶囊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等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八宝丹胶囊。2组均2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汁酸(TBA)]变化情况;观察TBiL复常时间及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尿黄、肝区叩痛、舌苔黄腻及舌质紫黯改善例数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LT、AST、TBiL、γ-GT及TB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BiL及TB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BiL复常时间(31.52±4.60)d,复常率80.4%;对照组TBiL复常时间(44.32±5.70)d,复常率60.7%,治疗组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八宝丹胶囊可明显改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退黄效果佳,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