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尿失禁可以分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心脑肾失养3个虚证证型和湿热下注、瘀热互结2个实证证型.针对尿失禁虚、实病因,切中“实者下焦湿热、瘀血阻滞”与“虚者五脏失养”的病机特点,采用实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虚治宜补虚固涩,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的治法.  相似文献   

2.
贾凯君 《山西中医》2011,27(9):58-59
风湿病多为虚实夹杂证,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治疗原则主要是补中寓泻、泻中寓补、补泻并重,应重视风湿病虚实夹杂证的特点,为辨证选方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2例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痰浊瘀血阴虚气滞阳虚血虚热毒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肾肝肺肠心的趋势。证型分布中虚证呈现气阴两虚证气血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湿凝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明显少于前两者,在研究的病例中仅有痰热蕴结证。结论: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规律以虚证最多,尤以气虚为主,且同时兼夹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故治疗癌因性疲乏以补虚为基本治则,既要重视脾胃运化,亦要兼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则。  相似文献   

4.
孔明云 《陕西中医》1995,16(4):165-166
本文认为慢性肺心病以正气不足贯穿整个病机,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随虚而生,其证虚实夹杂,寒热交错,辨证当知常达变,透过现象认清本质,治疗以补虚为主,兼祛其邪为原则,并提出肺心病经验方。  相似文献   

5.
介绍尤可教授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尤可教授认为病毒性心肌炎辨证不外实证、虚证与虚实夹杂证。实证多指热病早期,证型多为热毒冲心证,其中风热犯肺者多选银翘散加减、湿热犯心者多选葛根芩莲汤加减;虚证以阴阳两虚证多见,多选参附汤加减;虚实夹杂证则以生脉散加基本方,视夹痰湿、瘀血之不同而灵活加减。此外,尚注重体质调护。  相似文献   

6.
李晓凤  张少强  杜武勋 《新中医》2021,53(15):188-191
通过历代文献研究,追溯胸痞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情志失调、寒邪内袭、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方面。病机为五脏气化不利或痰浊、瘀血等内扰,或胸中大气下陷、不能贯心脉而行呼吸,导致胸中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胸中气机不畅是病机关键。胸痞证型分虚实两端,常见实证主要有气滞心胸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肺燥热证等证型;虚证主要有大气下陷证。其治疗以宽胸理气为总原则,补虚泻实兼顾,创制胸痞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从脏腑虚实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范畴 ,其病位在血脉 ,可涉及全身。高脂血症基本病机是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肝、脾、肾三脏虚损 ;标实主要是指痰浊、瘀血 ,临床上多以痰瘀互结多见。此病的病机较为复杂 ,多虚实夹杂 ,故辨证应准确 ,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一般虚者多采用健脾益气 ,补益肝肾 ,养血填精之法 ;实者宜利湿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泻浊、疏肝理气等 ;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顾 ,补泻兼施。临证时应分清孰轻孰重 ,再确定具体治则。1 虚证1.1 脾气亏虚证见头昏身重 ,脘腹胀满 ,神疲乏力 ,纳呆便溏 ,舌淡苔白 ,脉沉缓。脾为后天之本 ,…  相似文献   

8.
龙田  刘磊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5):356-359
认为免疫性不孕以肝肾阴虚为主,肾虚为本,瘀血湿热为标,属虚实夹杂之证。在治疗上中医主要从辨证(病)施治,以补肾为主,配合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利湿热等,不仅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亦较为满意,而且经实验室研究得到证实。参考文献28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型及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近11年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国内期刊文献的辨证及用药情况.纳入辩证分析的文献27篇,纳入用药分析的文献117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实证中以大肠湿热为主,虚证中以脾虚证为主,在虚实夹杂证型中多以脾虚为基础,并见湿热、寒湿、气滞、血瘀;临床用药方面,口服用药以健脾益气及清热燥湿类药物常见,灌肠用药则以清热解毒及收敛止血药物最常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证候特点为脾虚湿热内蕴、本虚标实,整体辨证以脾虚为基础,局部炎症则以湿热毒邪内蕴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文中探讨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辨证论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湿热互结、瘀血阻络为实,是其标;脾失健运、相火不位为虚,是其本。临床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补虚泻实法,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益气健脾、补虚伏火之功能的白塞补泻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肾阳虚肝郁、肾阴虚肝郁、痰湿阻滞、脾虚血瘀5个类型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不育患者中近70%者精液不能正常液化。对于这一部分患者目前的确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治疗,中医可以在这一领域加以探索。临床总体可以分为外感毒邪、肾气亏虚、湿热下注、痰瘀互阻、阴虚火旺等证型。中医治疗核心思想仍然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辨证往往较辨病更有疗效,大量临床观察表明根据这5型进行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咽炎患者160例辨证分为:肺肾阴虚、痰瘀互结、气血两虚、脾肾阳虚4个证型。结果:160例中痊愈83例,好转58例,无效19例,有效率88.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今后的相关证候标准确立与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各复合证型的证候要素,以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为纲,按照单因素、两因素、三因素、四因素将复合证型拆分为单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素的出现频次。结果:本病病位类证素为心、肾、肺、脾;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阳虚、阴虚、阳脱、水停、痰、饮、阴竭、热、血虚。虚证单因素以心气虚证最多见;虚证双因素多见气阴两虚证;实证单因素多见心血瘀阻证;实证双因素多见血瘀兼水停证;虚实夹杂证双因素多见气虚血瘀证;虚实夹杂证三因素以气虚血瘀兼水停证为多;虚实夹杂证四因素则多见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证。结论:从本病的证候要素入手,可以较全面地分析证候内部及证候之间的组合特点,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推动相关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