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CVC)在中医肿瘤科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1年1月-2014年11月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CVC组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各94例,CVC组给予CVC术,PICC组给予CVC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导管相关性感染、误穿动脉、堵管、脱管、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静脉炎等情况。结果 CVC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PICC组为9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17.96±3.9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5.63±9.92)d,治疗期间18例(19.1%)患者发生不适;PICC组置管操作时间为(32.22±6.23)min,置管留置时间为(121.39±86.57)d,治疗期间12例(12.8%)患者发生不适;CVC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留置时间短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期间患者不适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脱管、气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C组误穿动脉、穿刺点渗血或渗液的发生率高于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C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易于掌握,导管保留时间较长,方便管理。CVC可保障中医肿瘤科多种治疗目的的实施,置管方便、安全、患者痛苦小,CVC对中医肿瘤科患者的各种输液治疗及静脉内营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的行CVC置管患儿310例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CV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患儿共置入334个CVC, 其中102例(30.54%)出现CVC置管相关并发症。与CVC置入相关的并发症为导管感染(13.17%)、导管错位(8.38%)、穿刺部位渗出(4.79%)、导管闭塞(2.99%)、意外移除(0.60%)及中心静脉血栓形成(0.60%)。82例(24.55%)CVC因并发症拔管。CVC置管入路为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三组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 P=0.029);置管时间越长, 总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如导管相关性感染(χ2=7.17, P=0.028)、穿刺点渗液及阻塞(χ2=8.59, P=0.014)、中心静脉血栓形成(χ2=6.78, P=0.034)。经回归分析显示, 患儿的缝线脱落、置入部位出血是导管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指经皮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使导管尖端到达中心静脉(上、下腔静脉)的方法[1].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快速扩容、中心静脉给药、术后营养支持、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如果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不当,将会发生渗血、脱管、疼痛不适等并发症.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固定方法为缝合固定于穿刺点临近部位皮肤,以防止导管脱落及意外拔出.导管固定装置是一种新型固定粘贴材料,主要运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中.我科自2010年1月开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以来,将导管固定装置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谢黎  王莉  刘晓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5):2314-2315
目的:通过比较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TPN)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CV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6.7%;PIC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93 d,平均(36.3±5.4)d,导管维护费用300~400元;CV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45 d,平均(11.7±3.2)d,导管维护费用500~600元;PICC组患者导管阻塞或脱落发生率为6.7%,而其他并发症(气胸、导管感染、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1.7%、1.7%,CVC组分别为3.3%、1.7%、3.3%、3.3%。PICC组在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脱落情况则劣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降低并发症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疼痛及早日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2):159-160
目的:探讨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误入颈内静脉方法。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6年6月5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取右侧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同侧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穿刺针,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4 cm时,退出穿刺针,置入导管。观察此种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穿刺置管成功后X线拍片证实,无一例误入颈内静脉。结论:选取锁骨中外1/3交界点区域内锁骨下方1~2 cm处为穿刺点,针尖指向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穿刺成功后头转向穿刺侧并下颌靠肩,导引钢丝J型头向脚侧置入,控制引导钢丝超出穿刺针头为4 cm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可降低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痊愈妥薄片对预防经外围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PICC、CVC穿刺点感染情况,依据穿刺点护理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痊愈妥薄片组)和对照组(常规贴膜组)各3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和隧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留置时间、患者经济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痊愈妥薄片覆盖深静脉穿刺点可预防或减少深静脉穿刺点和隧道的感染,延长深静脉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7.
PICC和CVC置管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洁  江丽萍 《江西医药》2005,40(6):361-362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分别观察PICC患者56例和CVC患者48例置管成功率、术后导管口细菌培养监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PICC组89.3%(50/56例),CVC组为64.6%(31/4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置管成功率PICC组96.4%(53/56例),CVC组为83.3%(40/48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ICC组导管口细菌培养阳性率7.1%(4/56例),CVC组20.8%(10/48例),PICC组低于CVC组(P<0.05);导管阻塞、脱落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入动脉和穿刺点出血、血肿PICC组低于CVC组(P<0.05)。结论PICC定位准确、损伤小,易操作,能避免发生气胸或误入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满足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长期输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肘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超声引导下在肘上PICC置管92例(观察组),对比传统肘部或肘下PICC盲穿96例(对照组)穿刺成功率、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位置正确率、置管后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颈内静脉异位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对生活的影响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肘上PICC置管解决了盲穿PICC的弊端,降低了颈内静脉异位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PICC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了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吉林省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干部病房用此项技术,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治疗提供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分为通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 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组在心超定位下行P I C C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Cathe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实施规范的社区管理,有效帮助留置导尿患者的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本社区60例留置导尿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包括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护理流程、合理的药物使用、健康教育和疗效评价。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后留置导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管理是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与传统通液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通液术治疗。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率,输卵管通畅率和妊娠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口插管疏通术可降低术中并发症,提高疏通率和妊娠率,值得广大患者考虑。  相似文献   

16.
黄成伟  杨敏 《中国药业》2011,20(19):8-10
目的 评价留置导尿术中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的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12篇文献纳入研究.效应指标疼痛程度存在异质性(P=0.000 1<0.05,I2=74%),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盐酸利多卡因导尿组对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较传统导尿组明显(P<0.01);尿道损伤及插管成功率两项指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盐酸利多卡因导尿组与传统导尿组在降低患者的尿道损伤率和提高插管成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导尿法较常规导尿法的导尿效果好,但由于检索的数据库较少,有必要查找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脐静脉置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新生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134例(97.8%)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另外3例为Rh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1例、难治性低血糖1例和重度窒息复苏1例。106例(77.4%)导管位置在右心房和下腔静脉连接处,正常使用7~14d,27例(19.7%)置管不顺利,留置深度在4~5cm,短期使用3~5d,4例(2.9%)置管失败。133例送检导管末端培养,5例(3.8%)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为同一细菌生长3例(2.3%)。5例阳性导管留置时间均较长,置管平均时间10.8d。结论脐静脉置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用途广泛,尤其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早期(7~10d)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和分析CQI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某院在2017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120例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穿刺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实施CQI穿刺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少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和76.67%,P0.05。结论:将CQI应用到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显著减少患儿留置针穿刺后的针眼感染、导管堵塞、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在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64例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以增加置管成功率及减少置管的并发症,灌注化疗后了解药液弥散程度及化疗结束后近期疗效观察。结果 64例98人次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均安全,无脏器损伤及出血,且60例患者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灌注化疗安全可靠,提高了治疗成功率,为临床观察疗效或评价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是腔内化疗又一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卡因胶桨在男性导尿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观察组78例男性患者在行导尿管术前应用丁卡因胶桨作局麻及对照组40例男性患者未作丁卡因胶桨作局麻患者的的临床疗效。使用四点口述分级疼痛评分法及导尿成功率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前应用应用丁卡因胶桨作局麻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导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前应用丁卡因胶桨作局麻在男性导尿术中能有效减轻男性导尿患者的疼痛及增加导尿成功率,应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