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童强  杨丕祥 《探矿工程》2013,40(11):35-38
介绍了贵州烂泥沟金矿大角度斜孔施工情况,重点分析了冲洗液使用工艺技术、钻头选用等,总结了大角度斜孔钻探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李勇  宋继伟 《探矿工程》2012,39(Z2):277-281
通过对贵州瓮安县老虎洞磷矿ZK1007孔钻孔设计、施工过程、典型事故的介绍,总结了贵州磷矿复杂地层钻探的技术特点,延伸提出对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的认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分类和对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正> 贵州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岩相及生物相类型纵横变化迅速,对于各时期地层岩相及生物相类型的划分、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古地理环境,笔者等已在“贵州及其邻区生物地理分区”一文中详细阐述。本文着重对贵州寒武系一些主要地层单位的含义、使用范围、变化幅度,以及生物分带及对比(见对比表1,2)等进行讨论,希望地层单位的使用能合理反映岩相及生物相的变化规律。金沙岩孔和凯里南皋寒武系剖面是贵州重要的层型剖面。金沙岩孔剖面补充了刘之远1940年所创建、张文堂等(1964)所厘定的牛蹄塘组、明  相似文献   

4.
龙马溪组页岩作为贵州页岩气的主要储气层位,勘探及钻井均证实其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和资源开发潜力。为揭示贵州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物性对酸化作用的响应规律,基于X射线衍射分析(XRD)、压汞、低温氮吸附及核磁共振(NMR)等实验手段,定量表征页岩酸化作用前后的孔隙体积、孔隙率、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页岩微观结构物性参数的差异性,分析酸化作用前后页岩孔裂隙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酸化作用增大了页岩的孔隙体积、孔隙率、比表面积和孔径,酸化作用后页岩进-退汞曲线及低温氮吸/脱附曲线的滞后环明显增大,酸化作用增大了墨水瓶孔的孔隙体积;受到酸化作用影响,页岩优势孔隙由介孔和110 nm左右大中孔向介孔与2 800 nm左右宏孔发展,介孔数量减少,宏孔数量增加,页岩孔隙的连通性明显变好;酸化对页岩孔裂隙中矿物质及黏土成分具有明显的化学溶解和刻蚀作用,对页岩孔裂隙体积的改造效果显著,增加了页岩储层的渗透性,进而提高了页岩气的运移与渗流能力;酸化作用下伴随的水化作用对页岩孔裂隙沿层理面起裂、扩展延伸起促进作用,但是页岩酸化作用下的水化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贵州金佳矿区8个主要煤层孔隙发育特征.煤储层发育较多的原生孔、气孔及张性裂隙,次生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矿物溶蚀孔、矿物铸模孔相对较少;压汞试验表明,3#煤层开放孔较多,压汞曲线为Ⅱ型,孔隙连通性较好;1#、7#煤层以微小孔为主,压汞曲线为Ⅰ型,孔隙连通性中等;其余煤层压汞曲线为Ⅲ型...  相似文献   

6.
余继强 《探矿工程》2009,(Z1):436-437
攻深找盲是当前乃至今后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钻探施工作为地质找矿的重要技术手段必不可少,以贵州某煤矿钻探施工为例,分析了煤矿深孔钻探技术问题及机具选择关注事项。  相似文献   

7.
贵州务川汞矿日处理300t矿石的技改项目中,需从930平巷至760平巷建造一个170m深的超深溜矿井,施工难度较大,建设方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吊罐法施工.施工前需先完成一对为吊罐法施工作准备的导向孔,即吊罐孔.  相似文献   

8.
陈洁 《华东地质》2021,(3):359-36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低温液氮实验、CO2吸附实验及高压压汞实验等分析手段,对贵州凤冈地区早寒武世牛蹄塘组页岩钻孔岩心最优孔隙段进行了综合分析。牛蹄塘组页岩各种孔隙发育较齐全,连通性好,是良好的页岩气储集层。微孔及纳米级孔隙发育,孔隙形态为墨水瓶孔、圆锥状等无定型态孔隙,为吸附气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有机质孔、粒内孔、晶间孔、粒间孔较发育,连通性好,孔径多数为100 nm~5 μm;大孔(>1 000 nm)连通性好,有利于气体解吸、扩散及渗透,具有较大的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为气体提供了较好的吸附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 层孔虫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和岩相差异,层孔虫在各地的产出情况变化很大。广西中、东部的层孔虫主要产自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仅有很少的分子;湖南中部除中泥盆统有一部分层孔虫外,上泥盆统是主要赋存层位;贵州南部和云南东部下泥盆统很少见层孔虫,中泥盆统属种数量丰富,上泥盆统产出情况因地而异,分布极不均匀。纵观泥盆纪层孔虫的分布特征,没有发现在一个剖面上上、中、下泥盆统都含丰富的层孔虫。在四川龙门山地区,自桂溪组至沙窝子组整个泥盆纪地层中都发现层孔  相似文献   

10.
曹建明 《探矿工程》2021,48(12):20-25
针对贵州毕节地区某煤矿瓦斯治理预抽时钻孔抽采距离短、成孔性差、孔内事故频发等难题,提出在某煤矿采用底板穿层梳状定向长钻孔的技术方法。通过优化钻孔布孔形式、布孔层位和分支孔施工工艺,保证钻孔主孔成孔深度和分支孔见遇煤层率。试验期间,施工钻孔主孔深度均大于600 m,分支孔见遇煤层率达到60%。钻孔成孔明显得到改善,单孔最大瓦斯抽采浓度达到85%,最大瓦斯抽采纯量达到2.5 m3/min,同时节省了施工成本,为毕节矿区瓦斯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征喜  刘东 《探矿工程》2011,38(3):21-23
贵州瓮安县老虎洞磷矿ZK311钻孔,由于钻孔涌水量大,承压水压力大,导致绳索取心钻具内管压不下;地层掉块严重,磷矿易被冲刷,矿心采取率难保证,钻杆接头磨损快,钻杆折断事故多;经过对钻头改进以及施工工艺创新,克服了复杂地层给钻进造成的困难,圆满地完成该孔的施工任务,取得了良好的钻探和地质效果。介绍了该孔的钻探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在贵州岩溶山区边坡及滑坡出现的数量越来越多,治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何用一种经济、施工简便的方法解决贵州岩溶山区滑坡治理问题,成为贵州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对化学灌浆法在贵州某高速公路滑坡治理中的运用进行试验探索,解决了地层能否灌浆处理;地层灌浆处理时,需要何种浆液材料;采用多大的压力,灌入多少浆液等问题。并在工程治理中选取75个孔做灌浆试验。根据试验确定了灌浆扩散半径、孔距、排距等参数。通过探井开挖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声波波速测试等检测方法进行灌浆治理效果的检测评价,从检测结论可知,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为了比较其经济性,还作了3种滑坡治理方案的经济技术对比。从对比结果可知,化学灌浆技术具有很强的经济优势。因此,该技术在岩溶山区的滑坡治理中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静压套管控制灌浆法,就是从钻孔工艺出发,针对土石围堰结构的特点,采用跟管钻进,有效地解决了松散岩层和填筑地基中钻孔施工的护壁问题,不易发生塌孔埋钻等事故,提高钻孔成孔效率。另外,由于开孔孔径比一般的地质钻孔大,在灌浆时,增大浆液接触孔壁的面积,有利于浆液的扩散,提高灌浆效果。从灌浆控制性理论出发,结合套管定位,调整灌浆压力和浆液配比,控制灌浆浆液的扩散半径,使得灌浆部位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控制。介绍了静压套管控制灌浆法在贵州董箐水电站围堰防渗堵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埋管热泵技术是采集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的浅层地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而该技术在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应用和推广之所以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岩溶地层中建造垂直换热孔的难度大、成本较高。通过贵州省有色科技大楼附楼采用垂直地埋管式与基础桩螺旋盘管式有效组合的换热系统,在岩溶一般至中等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的介绍,为地埋管热泵技术在贵州岩溶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并测量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中的12件包含胚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及已产出的49个幼体胡氏贵州龙标本;对成年个体与新生个体的体长、肱骨长、股骨长与眼眶长径的特定性状比率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示了成年个体、胚胎及幼年个体的特征差异,首次描述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形态学特征;定量刻画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颈椎、背椎、荐椎、尾椎和四肢,获得了更完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平均长度为8.56mm,肱骨明显短于股骨,肱股比例为1∶1.09。头部呈饱满的三角形,吻部短而钝,眼眶大而圆,具有独特的狭长型上颞孔。此外,研究发现胡氏贵州龙的生产方式为胎儿头部首先从母体产道产出,同时新生个体的吻-臀距稳定在31.04~32.26mm这个数值范围内,且该数值的变动与母体大小无直接联系。本次研究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特别是异速生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在贵州铜仁地区施工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因地层构造较复杂,上部灰岩地层岩溶、溶隙发育,在钻井过程中存在井壁易垮塌、掉块卡钻,井内漏失严重,供水困难等难点。秀页2井设计井深1900 m,由于钻井液漏失严重,水泥浆封孔堵漏过程中发生掉块卡钻事故,处理无果导致钻井中途报废。移机重新开始,采用较大口径开孔、多级绳索取心钻进、分段水泥堵漏、多层套管护壁的方案,顺利终孔。本文重点从水泥封孔堵漏方面总结该孔的钻井技术经验,为该区域页岩气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宁  魏巍  卜颖 《城市地质》2016,(3):49-53
根据统计,贵州省土壤源热泵的利用情况远落后于其它省份,原因是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条件造成地埋管换热孔施工难度及工程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造成的,故解决上述问题是在贵州省推广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先决条件。本文针对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等复杂地质条件,特别是针对地下岩溶发育明显的石灰岩地区以及破碎、裂隙发育明显的白云岩地区,根据贵州当地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在岩溶发育明显的地区采用清水正循环回转钻进方式结合混合速凝剂的水泥浆回灌封孔固化后复钻的成孔处理工艺,以及在破碎、裂隙发育明显的地区采用添加火碱、纤维素、堵漏剂的混合泥浆作为护壁材料的正循环回转钻进方式,结合局部泥浆无法成功护壁的同时添加聚丙烯酰胺的成孔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布  龚一鸣 《地质学报》2013,87(6):887-904
通过对四川甘溪、贵州独山、广西六景和桂林神湾等泥盆纪剖面中层孔虫"生长形态"的系统研究,识别出层孔虫内部存在2大类7小类年生长条带:密度条带(疏密型、递变型、混杂型、突变型和"生长脊"型)和结构条带(结构差异型、单一结构层式),并发现层孔虫年生长条带广泛发育,在中泥盆世30属203种中均有记录。在层孔虫内部识别出了6类生长间断:含沉积物型、综合型、深色型、突变型、边部型和结构差异型。据此,系统总结了华南泥盆纪层孔虫生长形态及其相带分布规律,发现华南泥盆纪层孔虫主要分布在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缘礁等7个相带中,各相带层孔虫生长形态差异明显。同时,发现和总结了与礁单元稳定构建密切相关的5个生长形态参数:总体形态、V/B(高与底宽之比)、基面、生长速率和生长间断。研究表明:层孔虫生长过程多由连续生长和间断二者共同组成,受到周期性环境因素(如冷、暖)和随机环境因素(如沉积速率变化)的共同影响,并以后者为主;提出并验证了层孔虫生长形态是高分辨率沉积环境变化的示踪指标,如利用年生长条带计算沉积速率;同时提出层孔虫生长形态是精细分析珊瑚-层孔虫礁的重要手段,如利用层孔虫生长速率推算礁生长速率等。  相似文献   

19.
郝世俊  殷新胜  方俊 《探矿工程》2021,48(S1):173-180
碎软煤层在我国煤矿区分布广泛,具有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率低等特征,在碎软煤层中钻进存在喷孔、塌孔、排渣不畅等问题,导致碎软煤层钻进困难、孔内事故频发,进而影响成孔深度和成孔率,造成瓦斯治理盲区;尤其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孔工作量和成孔难度不断增大。针对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对钻孔施工需求,研究开发了高转速螺旋钻进工艺、中风压空气钻进工艺、气体定向钻进工艺等实用、经济的碎软煤层高效钻进技术,破解了碎软煤层钻孔排渣护孔、轨迹控制和高效成孔等方面难题,实现了碎软煤层钻孔在服役周期内的长效利用,相关技术在安徽、贵州、山西等地区成功推广应用,达到高效、精准抽采的目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定向长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是实现煤矿瓦斯区域超前治理的有效技术手段,受采掘部署影响,负角度钻孔(下向孔)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中硬煤层成孔性好、通常无需护孔,但针对负角度长钻孔积水问题,现有常规方法均无法有效解决。以贵州龙凤煤矿9号中硬煤层下向长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区域施工2组定向长钻孔,钻孔平均倾角–8°,钻孔孔深240~363 m、垂深40.0 m,对比分析了长距离、大垂深定向长钻孔护孔和未护孔2种完孔工艺的瓦斯抽采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在抽采前期,采取护孔工艺的负角度定向长钻孔平均瓦斯抽采量为2.09 m3/min,未采取护孔工艺的为1.87 m3/min,二者差别不大;但护孔工艺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量衰减系数是未护孔的61.54%,以抽采400 d为例,护孔工艺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总量是未护孔的1.40倍;经理论计算,采取筛管护孔工艺钻场抽采达标时间比未护孔钻场缩短了157 d。从长期抽采效果来看,在缺乏有效排水措施的前提下,采取护孔工艺能够有效提高负角度定向长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