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平琴  徐胜  陈玮  何兴元  黄彦青  吴娴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862-3870
通过开顶箱(OTCs)模拟,以环境臭氧(O3)浓度约40 nmol·mol-1为对照,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80和160 nmol·mol-1O3)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生长、亚细胞结构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4 d的80 nmol·mol-1O3熏蒸使高羊茅株高和叶宽降低,总生物量降低43.7%,老叶变黄,而160 nmol·mol-1O3处理高羊茅叶出现大量枯死褐斑,叶尖坏死,新叶卷曲,总生物量降低46.2%,叶肉细胞膜卷曲,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严重.与对照相比,80和160 nmol·mol-1O3熏蒸下高羊茅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但叶片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随O3浓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明显O3伤害症状出现之前,O3已对高羊茅的生长和抗氧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高羊茅抗氧化系统虽对O3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但其不能抵御过高浓度的长期胁迫和伤害.  相似文献   

2.
高浓度二氧化碳和臭氧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开顶箱熏蒸法,研究了高浓度O3(≈80 nmol·mol-1)和高浓度CO2(≈700 μmol·mol-1)及其复合处理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显著增加了蒙古栎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P<0.05),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P<0.05).高浓度CO2对蒙古栎叶片活性氧代谢影响不显著.高浓度O3和CO2复合处理的叶片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上升不明显,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蒙古栎叶片的氧化胁迫.复合处理的叶片SOD、CAT、APX活性以及AsA和总酚含量显著高于O3处理的叶片(P<0.05),说明高浓度CO2缓解了高浓度O3对叶片抗氧化系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气二氧化碳(CO2)和臭氧(O3)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土壤胞外酶作为维持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参与者,其活性对于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及应对并缓解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OTCs)分别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环境大气+200μmol·mol-1,eCO2)、大气O3浓度升高(环境大气+0.04μmol·mol-1,eO3)及其交互处理(环境大气+200μmol·mol-1 CO2+0.04μmol·mol-1 O3,eCO2+eO3),探究水稻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环境...  相似文献   

4.
采用开顶箱气室(OTCs)研究不同臭氧浓度(80和160 nmol·mol-1)及增温(比对照的大气温度增加2℃)对园林观赏植物醉蝶花(Cleome spinosa)氧化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过160 nmol·mol-1高浓度臭氧急性熏蒸7 d后,醉蝶花叶片出现了明显的伤害症状,叶片表面呈现较大面积的漂白褪绿斑块,其他处理下无明显可见伤害症状;(2)与对照相比,高浓度臭氧(160 nmol·mol-1)处理下醉蝶花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分别显著升高175.7%、259.9%、111.4%、54.3%(P0.05),而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降低67%(P0.05);臭氧浓度80 nmol·mol-1处理下,MDA含量显著升高65.5%(P0.05),CAT活性显著下降65.9%(P0.05),说明醉蝶花在臭氧浓度80 nmol·mol-1左右时具有较高的臭氧耐受性,而臭氧浓度160 nmol·mol-1左右时植物叶片遭受臭氧胁迫,主要通过增强POD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氧化伤害;(3)单独增温导致醉蝶花叶片的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62.1%和58.1%(P0.05),但O2-·产生速率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分别降低了28.8%和71.1%,POD和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别不大,可能是增温使植物自身代谢增强产生这种现象;(4)与单独臭氧处理相比(80 nmol·mol-1),臭氧(80 nmol·mol-1)增温复合处理下植物叶片CAT、POD、SOD均分别显著升高141.7%、72.1%、107.9%(P0.05); O2-·产生速率显著下降51%(P0.05),说明臭氧和增温复合处理使醉蝶花遭受的臭氧胁迫加剧。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应对高浓度臭氧污染的突发急性事件下的园林及城市绿化植物选择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9—2018年亚洲季风区7个大气本底站[印度尼西亚Bukit Kototabang(BKT)站、中国鹿林(LLN)站和瓦里关(WLG)站、日本Ryori(RYO)站和Yonagunijima(YON)站、韩国Tae-ahn Peninsula(TAP)站、蒙古Ulaan Uul(UUM)站]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谐波模型拟合和最大信息非参数探索方法,对亚洲季风区大气CH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亚洲季风区大气CH4浓度范围在1853.04~1935.61 nmol·mol-1,高于同期美国夏威夷Mauna Loa(MLO)站观测值(1838.33 nmol·mol-1),总体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纬向分布特征,两个高值中心为韩国TAP站(1935.61 nmol·mol-1)和日本RYO站(1907.19 nmol·mol-1)。大气CH4浓度平均季振幅最大为日本YON站(108.20 nmol·mol-1),最小为中国WLG站(29.48 nmol·mol-1),同时韩国TAP(4.49 nmol·mol-1·a-1)站表现出更高的季振幅变化速率;除中国WLG站和韩国TAP站外,其他本底站均呈现夏低冬高的季节循环特征;从长期变化上看,中国LLN站(7.68 nmol·mol-1·a-1)和WLG站(7.56 nmol·mol-1·a-1)大气CH4浓度增长趋势最明显。相对于风速而言,气温和降水量对亚洲季风区大气CH4浓度的影响程度更高,两个气象因子与大气CH4浓度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局地排放对部分站点大气CH4浓度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常见药食两用植物——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 L.)为实验材料,利用开顶箱(OTC)模拟法,研究了不同臭氧浓度(40 (CK)、80、120和160 nmol·mol-1)下薄荷叶片生理生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120、160 nmol·mol-1浓度的O3经过14 d的熏蒸对薄荷造成了明显的伤害,叶片表面出现了大量黄褐色斑块,80 nmol·mol-1处理下则无明显的可见伤害症状;(2)处理14 d时,高浓度O3熏蒸(160 nmol·mol-1)降低了薄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30.2%、53.1%、25.7%和3.6%;(3)处理14 d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熏蒸(160 nmol·mol-1)使得薄荷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74.6%)、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显著上升(31.0%)(P 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9.5%)及可溶性蛋白含量(20.9%)显著下降(P0.05),表明高浓度O3导致了严重的膜脂过氧化和氧化胁迫,并且破坏了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功能;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31.0%),表明O3熏蒸显著促进了植物叶片的衰老和脱落(黄叶率增加)。因此,O3污染可能会对薄荷等芳香类植物的生长及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高浓度镉(0.1 mmol·L-1 Cd2+)、锌(0.15 mmol·L-1 Zn2+)及其复合作用(0.1 mmol·L-1 Cd2++0.15 mmol·L-1Zn2+)对烟草种子的萌发率、幼苗叶片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物浓度、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因子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高浓度镉、锌处理烟草种子萌发率降低;叶片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化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与镉、锌单因子处理相比,镉、锌复合处理的烟草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O2 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降低;CAT、APX、MDAR活性在处理末期升高.镉、锌胁迫对烟草可造成生理水平上的损伤,且毒性效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镉、锌复合作用可缓解镉、锌单因子胁迫对烟草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臭氧和氮添加对杨树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臭氧(O3)污染和氮(N)沉降/施肥都能同时影响植物的生长。然而,几乎没有研究探究O3和N添加对植物叶片N代谢过程的复合影响。本研究在开顶式气室(OTC)中对杨树进行了为期95 d的熏蒸实验,包括两个O3水平(NF,环境O3水平;NF60,NF + 60 ppb O3)和4个N处理(N0,没有N添加;N50,N0 + 50 kg N ha−1 yr−1;N100,N0 + 100 kg N ha−1 yr−1;N200,N0 + 200 kg N ha−1 yr−1)。测定了与叶片N代谢相关的一些指标,包括叶片N代谢酶的活性、总叶片N浓度、NO3-N浓度、NH4+-N浓度、总氨基酸浓度(TAA)、总可溶性糖的浓度(TSP)。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NF,在8月份NF60处理显著刺激了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使其升高了47.2%。当平均所有的N处理和两次取样时间时,NF60处理下谷氨酰胺酶(GS)的活性比NF处理下的高57.3%。但是O3处理并没有显著影响TSP浓度,并且在8月也没有降低TAA的浓度。相对N0,高的N添加处理(N200)显著增加了杨树叶片的饱和光合速率(Asat) 24%,并且分 别在8和9月增加了总叶片N浓度70.3%和43.3%。但是在8月份,N200处理下光合N利用效率比N0的低26.1%。这表明N添加导致的Asat和叶片总的N浓度的升高是不匹配的,高N处理下,叶片中一些剩余的N没有被用于优化植物碳的同化。同时,也发现高N添加显著刺激了叶片N代谢过程,叶片中的NO3-N浓度、NH4+-N浓度、TAA浓度、NR和GS活性都显著升高。然而,O3和N添加对杨树叶片所有N代谢相关的指标都没有交互影响。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在高O3污染和N沉降/施肥下植物的N代谢过程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常规CO2(350μl·L-1)和CO2倍增(700μl·L-1)环境中生长的春小麦幼苗,渗透胁迫时叶片中活性氧含量的变化和质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在CO2倍增环境中的春小麦幼苗,渗透胁迫时O2·-及H2O2的增长幅度均小于常规CO2浓度下生长的春小麦幼苗.质膜透性的增长幅度也是前者小于后者.据此认为,CO2浓度倍增可以减轻渗透胁迫对质膜的氧化伤害,提高植物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切花红掌日光温室冬季生产时CO2亏缺严重的现象,以不增施CO2为对照,研究了增施700、1000、1300 μmol·mol-1浓度CO2对切花红掌‘火焰’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60 d CO2,红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且以1000 μmol·mol-1处理的增幅最大;而气孔导度则较对照显著下降.增施CO2后,红掌叶片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佛焰苞大小、色泽、花茎长度等切花品质参数,以及叶片发育质量参数和花茎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均以1000 μmol·mol-1浓度最佳.增施1000 μmol·mol-1的CO2可以有效促进日光温室切花红掌的冬季生产.  相似文献   

11.
人类活动加剧和全球变化导致植物在生长季同时受到高浓度地表臭氧(O3)和干旱的双重胁迫。为了探究两者对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该实验采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2种O3浓度(CF, 过滤空气; NF40, NF (未过滤空气) + 40 nmol·mol -1 O3)和2个水分处理(对照, 充分灌溉; 干旱, 非充分灌溉)及其交互作用对杨树基因型‘546’ (Populus deltoides cv. ‘55/56’ × P. deltoides cv. ‘Imperial’)叶片和细根中TNC及其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多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杨树叶片中淀粉和TNC的含量, 增加葡萄糖、果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但对细根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显著增加细根中果糖和多糖含量, 降低蔗糖含量, 但对叶片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充分灌溉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杨树叶片多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而干旱下O3浓度升高显著增加了TNC含量的根叶比。该研究结果发现O3主要影响叶片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 而干旱主要影响细根中TNC及各组分的含量。从杨树叶片TNC的响应来看, 适度的水分限制有助于减缓O3的负面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西山6种绿化树种白皮松、油松、柳树、五角枫、银杏、山杨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秋季PM2.5吸附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分析了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了各树种叶片吸附PM2.5的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为白皮松(2.44±0.22 μg·cm-2)>油松(2.40±0.23 μg·cm-2)>柳树(1.62±0.09 μg·cm-2)>五角枫(1.23±0.01 μg·cm-2)>银杏(1.00±0.07 μg·cm-2)>山杨(0.97±0.03 μg·cm-2);从秋季不同月份来看,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表现为11月(2.33±0.43 μg·cm-2)>10月(1.62±0.64 μg·cm-2)>9月(1.51±0.50 μg·cm-2).白皮松和油松有大量凹陷和突起,相对高差较大,粗糙度较大,吸滞PM2.5能力强;柳树和五角枫叶片有褶皱,粗糙度相对较高,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吸滞PM2.5能力居中;银杏和山杨因其叶表面平滑、气孔多为长圆形,粗糙度较小,吸滞PM2.5能力较弱.不同树种正背面粗糙度平均值为白皮松(149.91±16.38 nm)>油松(124.47±10.52 nm)>柳树(98.85±5.36 nm)>五角枫(93.74±21.75 nm)>银杏(80.84±0.88 nm)>山杨(67.72±8.66 nm),这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完全一致,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498).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西山6种绿化树种白皮松、油松、柳树、五角枫、银杏、山杨为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秋季PM2.5吸附量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叶表面微形态特征,分析了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了各树种叶片吸附PM2.5的机制.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为白皮松(2.44±0.22 μg·cm-2)>油松(2.40±0.23 μg·cm-2)>柳树(1.62±0.09 μg·cm-2)>五角枫(1.23±0.01 μg·cm-2)>银杏(1.00±0.07 μg·cm-2)>山杨(0.97±0.03 μg·cm-2);从秋季不同月份来看,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表现为11月(2.33±0.43 μg·cm-2)>10月(1.62±0.64 μg·cm-2)>9月(1.51±0.50 μg·cm-2).白皮松和油松有大量凹陷和突起,相对高差较大,粗糙度较大,吸滞PM2.5能力强;柳树和五角枫叶片有褶皱,粗糙度相对较高,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吸滞PM2.5能力居中;银杏和山杨因其叶表面平滑、气孔多为长圆形,粗糙度较小,吸滞PM2.5能力较弱.不同树种正背面粗糙度平均值为白皮松(149.91±16.38 nm)>油松(124.47±10.52 nm)>柳树(98.85±5.36 nm)>五角枫(93.74±21.75 nm)>银杏(80.84±0.88 nm)>山杨(67.72±8.66 nm),这与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排序完全一致,叶片粗糙度与单位叶面积PM2.5吸附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498).为提高城市植被的环境效应,可选择叶表面形态有利于吸滞PM2.5等颗粒物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臭氧(O3)已经成为中国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O3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显著抑制光合作用, 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过程。但是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影响的研究仍然缺乏。该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 设置两个O3处理(CF, 过滤空气; E-O3, 未过滤空气+ 60 nmol·mol-1 O3), 选用4种常见的树木(茶(Camellia sinensis)、复叶槭(Acer negundo)、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通过测定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探究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O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4种植物的饱和光合速率和光合生化模型参数叶肉导度, 但是O3对光合生化模型参数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负效应在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此外, 不同植物气孔导度对O3的响应也存在差异。通过对最优化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化, 结果表明O3显著提高了蒙古栎和复叶槭的斜率参数(g1), 并显著增加了茶的气孔导度模型截距参数(g0), 但降低了复叶槭的g0。在不同O3处理下4种树木的内源水分利用效率与g1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O3浓度升高显著影响光合生化和气孔导度模型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5.
Stable free radicals in ozone-damaged wheat leav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 attached leaves of wheat plants (Triticum aestivum L. cv. Nandu) that were exposed to ambient air and to air supplemented with 80 and 120nmol mol-1 ozone. Decreases in the “current photochemical capacity” were observed that were dependent on both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and duration of exposure.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spectra on freeze-dried samples from the same batches of plan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an unidentified stable free radical, whose spectra had similarities to that of the ubisemiquinone radical. The intensity of this radical signal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ozone exposure in leaves that received an additional 120nmol mol-1 ozone. In contrast, with exposure to air with 80nmol mol-1 added ozone, there was little if any change in free radical signal intensity over the 4 week period of the experiment. The increase in intensity of the EPR signal occurred later than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nges, which suggests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permanent leaf damage.  相似文献   

16.
锌在3种乔木中的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  张欣  谭欣蕊  刘燕  王美仙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2):4298-4306
为了探索园林木本植物对重金属锌(Zn)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以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银杏(Ginkgo biloba)3种北京常见乔木为试验树种,通过盆栽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Zn处理(0、250、500、1000、2000 mg·kg-1)对3种乔木的叶、枝、根生物量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Zn积累含量及Zn在叶、根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 各浓度Zn处理下3种乔木均能存活,但叶、枝、根的生物量较对照均有所下降。过量的Zn会导致栾树、臭椿的叶片细胞变形、细胞壁破裂、细胞器解体,而银杏叶片细胞尚能保持正常形态,说明银杏对Zn的耐受能力强于栾树和臭椿。随着Zn处理浓度的增加,3种乔木各器官的Zn含量呈上升趋势,栾树和臭椿体内的Zn含量显著高于银杏,说明栾树和臭椿对Zn的积累能力强于银杏。3种乔木叶和根中的Zn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分别占26.9%~71.8%和28.1%~82.6%,最高浓度Zn处理(2000 mg·kg-1)下,Zn在可溶性组分(液泡为主)的占比可超过细胞壁。3种乔木叶片中的Zn主要以NaCl、HAc、HCl提取态存在,占57.4%~82.7%,根系中的Zn主要以NaCl、HAc提取态存在,占42.8%~67.2%,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这说明细胞壁固持、液泡区隔化和将Zn以低活性的形态赋存可能是3种乔木积累和耐受Zn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在500和700μmol·mol-1左右时红松幼苗的生理生态反应.结果表明,高浓度CO2(500、700μmol·mol-1CO2)和对照(对照开顶箱、裸地)条件下,红松幼苗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的变化不同.红松幼苗在500μmol·mol-1CO2条件下,RuBPcase活性最高,呈现光合上调反应,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大,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生长在700μmol·mol-1CO2的红松幼苗呈现光合下调反应,光合作用明显低于对照植株,其酶活性及物质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18.
于分蘖、拔节和抽穗3个时期在空气CO2浓度(380μmol·mol-1)下测定稻田中稗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发现在开放式CO2浓度增高(FACE)条件下生长的稗草叶片后2个时期的Pn显著低于普通空气中生长的对照,比对照下降约20%,说明FACE条件下稗草叶片光合作用对高CO2浓度发生了明显的适应.同时,叶片的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拔节期只有对照的62.4%;高CO2浓度下生长的稗草叶片Rubisco含量也降低,分蘖期和拔节期分别为对照的87%和84%,但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可以认为,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的C4植物稗草叶片光合作用的适应是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