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病人,16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组),16例术后行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治疗(实验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比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大承气汤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胰外科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与试验组20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给予肠内营养,试验组加用大承气汤200 mL/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50.24±3.39)h vs(67.35±5.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指标恢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大承气汤能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更有效促进患者营养状况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观察咀嚼口香糖对肝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选取开腹肝切除术后患者129例,在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咀嚼口香糖组和对照组,排除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余患者分为咀嚼口香糖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时间、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口香糖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够促进肝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探讨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40例,其中行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的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套入式胰肠吻合的12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瘘、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 vs2/1 2,P<0.05),2组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套入式胰肠吻合重建方式,空肠浆肌鞘套入双捆绑胰肠吻合方式简化了胰肠吻合过程,固定更牢靠,操作更简单,有双重保险的效果,预防术后胰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56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分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每组28例。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术中、术后计量资料的描述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组胰瘘发生1例(3.57%)明显低于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组4例(14.28%);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5.3±2.2)d及(7.5±1.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17.35±1.52)d及(24.64±1.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9及8.92,P均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接触式吻合加胰肠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降低胰瘘的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可以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一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并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比较。方法本组回顾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03例,其中接受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捆绑式胰肠吻合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胰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并发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胰瘘、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捆绑式胰肠吻合重建方式,连续胰肠吻合和Y形空肠内引流手术方式较容易掌握,且在术后管理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总结2006年7月~2009年2月实施的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自制“二用管”行胃造瘘、空肠内置营养管,术后24h开始由导管输注回收胆汁及营养液,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术后吻合口愈合良好,未出现胰瘘、胆瘘、肠瘘等并发症,肠道功能均在3~5天内恢复。1例出现胰瘘,考虑胰腺钩突残余胰腺断面胰瘘所致,术后20余天胰瘘愈合;1例拔除“二用管”后该处瘘管6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营养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自制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简称“二用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患者营养、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方式的改进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胰瘘、胃瘫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肠吻合采用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经腹壁引出体外。术中常规放置鼻饲空肠营养管于胃空肠吻合口输出袢远侧。
结果:68例患者中有6例术后出现胰瘘,发生率为8.82%;通过持续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而治愈。3例术后出现胃瘫,发生率为4.41%;经空肠鼻饲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治愈。全组无1例死亡。
结论:该术式的改进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胃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的价值。方法将4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根据吻合术式不同分为套入式胰肠端侧吻合术组(对照组20例)和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组(观察组20例),观察2组胰肠吻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胰肠吻合时间平均(10.4±1.6)min,明显短于观察组(20.5±1.8)min,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明显低于对照组50%(10/20),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改良胰管空肠端侧吻合术是一种可靠、安全的吻合术式,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1年6.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一手术组收治的35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和早期静脉营养组(15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后24h内对其分别给予整蛋白制剂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监测患者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胃肠道症状。结果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45.1±20.3)h和(56.7±17.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肠内营养组4例和静脉营养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均通过调慢输注速度和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得以改善.两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食管癌术后24h内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不会延缓术后肠功能恢复和增加患者早期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肠内生态免疫营养与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患者入院2天内放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至空肠,早期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较早,且并发症、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费用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对SAP患者早期予以鼻饲生大黄与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剂,是安全实用有效的,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技术在指导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9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实验组采用腹内压监测+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内营养实施天数、ICU住院天数、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实验组胃潴留、腹胀、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肠内营养实施天数及ICU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3例发展为MODS,2例死亡;对照组有10例MODS,8例死亡。结论〓腹内压水平可作为指导危重患者合理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指标,对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指标变化,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功能指标。并对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ALB,PA及PNI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有着积极作用,且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 方法: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4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 结果:在供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 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烧伤患者营养状况、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 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7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早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即入院12 h后行肠内营养护理),常 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即入院48 h后行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耐受性及并 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实施后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腹痛、腹胀、腹泻及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常规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帮助烧伤患者营养状况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有助于提升胃肠道耐受性,减少各 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贲门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效果。方法对209例贲门癌患者依据术后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146例,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3例,贲门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1),而肠内营养组腹泻发生率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两组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1)。术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量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1),而血尿素氮、肌酐和中性粒细胞低于静脉营养组(P<0.01)。结论贲门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四磨汤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术后6 h开始每隔8 h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20 mL四磨汤,注药前后分别用10 mL温生理盐水冲管;对照组术后6 h开始,每隔8 h经鼻肠营养管注入40 mL温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于术前1 d(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及术后7 d(T3)采血检测血清脑肠肽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为(24.8±4.1)h,首次排气时间为(32.6±3.9)h,首次排便时间为(46.6±6.8)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1±4.2)h、(39.2±4.1)h、(58.2±7.1)h(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五羟色胺数值T0、T1、T2时两组无明显差异;T3时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脑腓肽、P物质数值T0、T1时两组无明显差异;T2、T3时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胃动素、胃泌素数值T0时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T1时较T0增高,无统计学意义;T2、T3较T1又有增高,研究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GHRP、CRH数值T0时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T1时较T0时下降,T2时较T1上升,并超过T0时的数值。T2、T3时GHRP研究组升高比对照组明显,CRH对照组较研究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四磨汤,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改善的效果。 方法运用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筛选轻、中度营养不良食管癌患者172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观察组术前3 d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术后第7 d,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4.33±3.32)g/L和(33.68±4.12)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3±3.41)g/L和(31.32±3.3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1.53±6.37)h和(66.69±9.47)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2.31±8.24)h)和(113.24±12.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4% vs 9.30%,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优秀率为8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术前营养干预联合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显著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