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证实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优势。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西药组,分别接受针刺、抗抑郁药(黛力新)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①针刺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②西药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1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减分率^*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④治疗后2周、4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治疗前后针刺组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均有确切疗效,针刺疗效和黛力新相当,但针刺起效快。针刺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并且针刺治疗可以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互动式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互动式疗法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分成低、中、高年龄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百忧解基础上,分别予"互动式疗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减分率的差异。结果:HAMD评分减分率在各年龄组中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SDS减分率比较,高年龄组中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赵军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15-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结合口服百忧解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减分率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HAMD评分及减分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30例,采用益肾调肝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百忧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治疗后根据其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间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调肝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其抑郁程度改善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外伤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外伤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百忧解治疗)和针刺组,每组30例。观察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的总评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减分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对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中风后的常规治疗和针刺康复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热敏灸治疗,寻找热敏点进行热敏灸,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百优解)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4周后评定疗效,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愈显率、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MESSS评分的减分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差值比较,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对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有效改善抑郁、焦虑不宁、早醒、悲观失望等临床症状,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冰  夏进 《新中医》2011,(8):36-37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30例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西药组30例口服氟西汀治疗。用药前及用药8周时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药物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有效率中药组为83.3%,西药组为76.6%,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HAMD、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HAMD减分率、SD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与氟西汀相当。  相似文献   

8.
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五志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百忧解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Hamilton抑郁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9%、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五志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综合疗效优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予化郁汤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百忧解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①2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②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化郁汤与百忧解抗抑郁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针刺百会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剌百会穴疗法与口服西药安拿芬尼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RSD)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疗效;针刺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较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颅缝刺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RHAMD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88%,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刺"百会"、"神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验证针刺百会、神门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针灸、西药对照方法,本研究选择了抑郁症4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20例,口服百忧解组2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减分率判断其疗效;结果:4疗程后,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百忧解组为90%(P<0.05)针灸治疗组明显优于百忧解组.两组HAMD减分率相比P<0.05,针灸治疗组明显优于百忧解组;结论:针刺百会、神门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前途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12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针药组在口服氟西汀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HAMD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IL-4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评价针刺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14 6例患者分别以针刺与博乐欣治疗 ,用抑郁症患者自评量表积分 (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评定其疗效。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两组疗效、减分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但针刺无副作用 ,依从性好。结论 :针刺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效果,同时与百优解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两组均进行一般中风治疗,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和一般体穴(取患侧穴位)针刺治疗。治疗组另用其他针灸治疗,对照组另用百优解口服。治疗前进行HAMD抑郁量表、MES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治疗后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HAMD量表治疗前后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神门、四神聪、印堂为主加减配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与西药百优解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玫瑰解郁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予玫瑰解郁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并评定疗效。结果2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AMD及SD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玫瑰解郁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HAMD及SDS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疏肝解郁胶囊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不同程度抑郁症效果。方法:选取重度抑郁患者30例,轻一中度抑郁患者30例,均随机分成两组,中药组,应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西药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疗程,用HAMD做为评估患者病情工具,比较不同程度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起效时间。结果:各组抑郁情况都均有明显改善,HAMD减分率显著(P〈0.01),组间比较得重度抑郁患者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比疏肝解郁胶囊好(P〈0.01);轻一中度抑郁患者疏肝解郁胶囊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P〉O.05);艾司西酞普兰比疏肝解郁胶囊起效时间更快(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为5-HT选择性最强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其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及较快的起效时间,治疗重度抑郁症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疏肝解郁胶囊适合轻一中度抑郁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平均起效时间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平均起效时间15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与百忧解疗效相仿,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560例患者进行评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比较PSD与非PSD患者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抑郁发生与卒中部位的关系;再将PSD患者随机分组给予百忧解和针灸治疗(穴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结果:PSD总发生率43.9%,其发生与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P〉0.05);针灸与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D发生率高,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应及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