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家庭访视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出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病人出院后对实验组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未实施干预.在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评价两组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的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饮食治疗各项目依从性和血糖、血酯、体重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家庭访视可提高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控制血糖、血酯及体重;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称量或准确估量食物、使用食物交换量表安排饮食方面的教育,重点进行饮食治疗具体操作技能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病程长,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慢疾病的发展进程,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能够遵照医嘱,较好地控制血糖,出院后在家庭护理中依从性却较差,致使血糖控制达不到标准.为了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有效地控制血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出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糖效果,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物继发性失效,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神经病变、肾脏损害、眼病变、心脏损害).结果,35例2型糖尿病和患者血糖控制稳定.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3时左右出现低血糖反应,减少胰岛素量后,夜间低血糖反应消失.认为胰岛素30R 1d 2次注射,能平稳控制血糖,并可避免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79-18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尚无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以电话、入户随访结合微信平台持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电话随访,6个月后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及得分率、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得分率、各维度得分及得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系数、餐后血糖漂移幅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平稳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 2型糖尿病病人中 ,有效控制血糖对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很重要。血糖控制不良伴随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和生存期的缩短 ,而且有证据显示餐后血糖控制不良 ,可能导致非常高危的血管副作用发生。诺和龙———世界上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剂 ,其最强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发生最理想的时期 ,即餐后早期。临床研究证实 ,诺和龙在 2型糖尿病病人中可有效达到全面的良好的代谢控制 ,而且可以长期治疗维持 ,本研究中我们比较诺和龙单独用药及其与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合治疗中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1 对象方法1.1 研究对象 :对本…  相似文献   

6.
成爱丽 《吉林医学》2012,33(11):2428-242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从入院时到出院后的全过程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结果: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较为理想,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减少和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杜玮  赵庆原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0):600-600
目的:调查与分析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相危险因素.方法:对168例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168例2型糖尿病病人病例资料,证实脑血管、心血管并发症与年龄、收缩压、餐后2h血糖密切相;糖尿病视网模病变、糖尿病肾病与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结论:为了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尤其对血糖、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的控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知识系统教育培训,测试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病人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指标变化,出院后跟踪随防3-6个月。结果病人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评分和知识内容知晓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指标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87%以上的病人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遵医治疗,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控制在理想水平。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疾病控制达标,对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原因。方法:31例股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术前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不利组(11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术前血糖控制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原因。结果:血糖控制不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5%(6/11),血糖控制良好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20)。结论:股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后果严重。2型糖尿病手术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标准应为:术前<7mmol/L、术中8~12mmol/L、术后<7mmol/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进行知识系统教育培训,测试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病人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指标变化,出院后跟踪随防3-6个月。结果病人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疾病知识评分和知识内容知晓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指标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87%以上的病人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遵医治疗,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控制在理想水平。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疾病控制达标,对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并有程度不等慢性并发症病人的疗效。方法:58例(男30例,女28例)2型糖尿病,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2个月-26年,平均6.7年,应用人胰岛素每天24-50U,分早晚2次,餐前30min皮下注射,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1),药物副反应轻微,血压、血脂、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指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2型糖尿病同样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随着疾病的进展约40-70%的病人需要胰岛素后才能使血糖控制在比较理想的水平。本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在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且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尽早改用人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避免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月我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遍教育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住院当天及出院后6个月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糖尿病知识知晓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住院当天,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对照组控制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宣教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利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40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A组)和40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B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采用干化学法监测指尖血糖7次/d,连续7 d,并在患者出院后每月门诊随访1次空腹(FPG)和早餐后2 h血糖(2hPG),连续6个月,作出血糖谱.根据血糖谱得出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作为血糖波动系数,反映血糖波动.结果 B组 SD-BG、2hPG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波动系数是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为3.17(P<0.05).结论 积极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对防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在强化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30例,随机分成2组:动态血糖仪(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组(治疗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CGMS连续监测72小时血糖谱,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监测,每天8次监测指尖血糖,2组均进行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组用泵前后餐前、餐后及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胰岛素用量减少。结论动态血糖仪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能有效的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尽快达标,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急性并发症,减少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 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以及糖尿病病人常规护理;试验组病人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1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析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3.994、6.107,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友支持团队的支持教育对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2型糖尿病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出院后糖尿病患者支持教育,观察组进行病友支持团队的支持教育.比较干预3个月后、6个月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后3个月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均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FPG、2hPG及HbAI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2,均P<0.05).结论 病友团队支持教育对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胃癌伴糖尿病患者行术前护理评估、护理干预、饮食指导,合理控制血糖;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各管道护理,加强营养,监测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注重出院指导。结果15例均无并发症,拆线后出院。随访4个月,无新的并发症,能正常生活。结论加强和提高对胃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综合护理干预:对98例糖尿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健康教育: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进行饮食治疗、运动疗法,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指导自我护理技术,调查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14mo后显示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指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由于种族差别、确诊方法及诊断标准不同,其发病率为1%~14%[1].尽管GDM病人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根据长期随访观察,GDM病人将会成为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孕期血糖未控制的孕产妇并发症较多,出现自然流产、巨大胎儿、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早产的机会明显增多[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