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期抑郁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65岁以后,以显而持久的情感过度低落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疾病,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一般病程较长,日.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中患有抑郁症的绝对人数和比例也相应增加,但由于部分老年人的症状不典型,常合并内科疾病,而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认识普遍不足,使老年期抑郁症常被忽视,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现就老年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平均每年有5%至8%的人患抑郁症,但抑郁症患者往往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那些罹患情感表达异常抑郁症的人。上期已介绍了两种情感表达异常的抑郁症,本文将展现另外3种:有些患者声称自己失去了表达某种情感的能力,如不会笑;有些患者会感到自己笑比哭还难看,失去自信;还有些患者由于长期伤感和流泪,最后出现无泪可流的症状,“眼泪都哭干了”。不会笑的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表达情感的机制完好,然而有些抑郁症患者诉说自己不会笑。通过下面的例子可以认识这类抑郁症。“医生,请你不要笑,我咨询的问题有点怪,也许你从来没有遇到过。我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诊疗情况,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抑郁症病人深入访谈提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将在某高校医院及心理咨询门诊确诊的4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躯体症状组和情感症状组,分别进行访谈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HAMD和HAMA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躯体症状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胸闷、心慌和乏力,同时在性格特征、求医方式以及抑郁症的诊断标签接受程度等方面与情感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躯体症状和情感症状为主诉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临床表现、接受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测一测您“抑郁”吗中日友好医院教授丁关庆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患某种疾病以后出现的抑郁症,称疾病相关的抑郁症,许多躯体疾病可以伴有抑郁性情感障碍。如①中风:中风患者出现抑郁的发生率在25~5...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精神兴奋躁狂,易被发觉,而精神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易被人们忽视,而产生不良后果。抑郁症的精神症状可概括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三大主症。临床分为以下类型。 一、躁狂性精神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依恋模式以及家庭环境的特点,为防治青少年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36名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以33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匹配的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施测.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青少年抑郁症组依恋回避维度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对照组依恋回避维度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表现出高回避、高焦虑的依恋模式,在家庭环境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低、矛盾性突出.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原发性情感低落,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通常认为与精神刺激和个性有关,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1].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几年来我们对抑郁症患者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遗传因素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13个候选基因与抑郁症的关联,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的遗传风险因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情感障碍科、成人精神科和老年科住院的439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男性158例、女性281例,年龄为(29.84±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证明抑郁症是高患病率、高慢性发病率、高疾病负担及高自杀死亡率频繁的精神疾病.,但过去常局限于精神病学范畴,习惯强调病人症状,即"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然而,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就诊的主诉并非情感或精神症状,而是躯体方面的症状,对这样的病人近半数以上将会被临床医生漏诊.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中国抑郁症状诊断率较国外低的假设之一是躯体症状主诉高于心境障碍的主诉.为比较以情感障碍为主诉的和以躯体不适为主诉的抑郁病人的差异,笔者对62例病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评定,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迟缓,言浯、动作减少。患某种疾病以后出现的抑郁症,称疾病相关的抑郁症。许多内科疾病可以伴有抑郁性情感障碍。 发病机理 1、躯体疾病诱发抑郁。躯体疾病是发生抑郁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并与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相关。如中风患者肢体瘫痪,丧失或减低独立工工作能力。产生心理负担;癌症患者严重生理功能丧失,慢性疼痛,失望均可能诱发抑郁。2、神经介质改变:  相似文献   

11.
祖晓雪  孙仲秋 《中国保健》2009,(19):873-874
心境恶劣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类似于不严重的重性抑郁症的慢性形式,但是心境恶劣患者常有重性抑郁症的发作。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本文探讨心境恶劣和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差异,为在实际诊断和治疗心境恶劣和抑郁症的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刚 《大众健康》2016,(10):110-1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在中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人数已将近9000万,且还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到2020年其疾病负担将仅次于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总负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常伴有相应的思维或情绪改变。我国医学界认为,抑郁症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抑郁症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狭义的仅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这是最常见,但也是最不易察觉和被识别的心理障碍.其病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患者越来越多,社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大约为1.8%~7.8%.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为8.3%.  相似文献   

15.
情感“消极”血糖难降 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集中或疲劳感,甚至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等,常见的消极情感包括:“为什么只有我得病?”“糖尿病不能根治,生活没有希望!”等等。有研究表明.合并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多的糖尿病躯体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数量与抑郁症状的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特点,除肢体及智力残疾外,老年人卒中后还易发生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症,又称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PSD的发展,进一步减少了患者与社会的联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信心和战胜疾病的意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抑郁症的病死率是非抑郁症脑卒中患者的3.4倍[1].为了探讨老年人PS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我们对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和同期24例非老年抑郁症患者,从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等诸方面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情感障碍包括单相抑郁(重性抑郁症、反复发作性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一般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中单相抑郁的患病率男性为1%~2%,女性为2%~3%;双相障碍的患病率为1%。情感障碍患者以青年人高发,许多患者都会面临谈对象和生儿育女的困惑。在此就谈谈情感障碍患者婚与育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症又称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抑郁症的一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范畴,以持久性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产后抑郁症指既往无精神障碍史的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抑郁症状,通常发生在产后2~6周,表现为易激惹、恐惧、焦虑、悲伤、沮丧、哭泣,对自身和婴儿的健康过度担忧,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甚至扩大性自杀等.产后抑郁症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能力,影响婴幼儿的情感、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的正常发育,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特点是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为特征,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欲减退等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20.
1 老年性抑郁症的概念 老年抑郁症在我国通常是指60岁以上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其中包括在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同时也包括年轻时发病持续到老年期或在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1].因此,老年抑郁症符合一般抑郁症的特点,如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