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志敏 《护理学杂志》2005,20(12):59-59
临床上对绝对卧床患者,特别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使用一般便盆时,需将患者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易引起患肢疼痛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鉴此,笔者自制了一种简易卧床大便器,临床使用4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取2.5L塑料饮料瓶1个,剪掉瓶颈,然后剪掉瓶颈至瓶身15cm处上1/2面积(饮料瓶处于横置状态),并在距瓶颈15cm处修剪成弧型,最后将毛边用布胶布粘贴光滑。使用方法:将简易卧床大便器置于患者双下肢大腿之间,紧贴会阴部。优点:①方便、省力,可避免托抬整个臀部。②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③应用本大便器可减…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工作中,卧床患者常于平卧下使用扁式便盆排便,存在排便不畅、不舒适,便时易污染床单位及护理人员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了1种适合患者侧卧位使用的大便器,具有结构新颖、环境污染小和省力省时的优点,临床应用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卧床患者常于平卧下使用扁式便盆排便,存在排便不畅、不舒适,便时易污染床单位及护理人员体力消耗过大的问题.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了1种适合患者侧卧位使用的大便器,具有结构新颖、环境污染小和省力省时的优点,临床应用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对绝对卧床患者,特别是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使用一般便盆时,需将患者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易引起患肢疼痛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鉴此,笔者自制了一种简易卧床大便器,临床使用4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护理患者的大小便是临床医疗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如何护理多年来从未认真地研究过,特别是老年人、危重患者、手术后的患者及长期卧床的患者,用原来的卧便器必须要翻动身体或抬起使用者才能把卧便器放入使用者的臀部下面,很不方便;男性患者小便时还要另用小便壶,更麻烦. 特别是手术后患者,有时翻动或搬抬将增加患者的痛苦;有的危重患者不允许翻动,患者解便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6.
外科临床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诊治已20多年,虽然外科治疗的手段很多,但并不非常满意,这当中涉及到发病机制的认识问题,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患者的敏感性等都有关系。还有手术能否完全解决患者的所有变化也是问题。下面根据我们多年临床的实践经验介绍一些体会。关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出口梗阻性排便困难引起的症状常见为:排便困难、费时、费力,大便变细,便次增加,大便解不尽,解不出,肛门坠胀、疼痛等;但也有出现便次增加、大便稀、带有黏液血液,排便后仍有大便不尽及坠胀的感觉者;也有表现为肛门搔痒,潮湿,皮肤有湿疹,经皮肤科反复治疗,始终不…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脑梗死患者并发急性阑尾炎的情况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因具有切口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全身反应小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 ,并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但由于脑梗死患者体质差,生理功能衰退,加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8.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排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致病因素后,仍不能明确病因的膜性肾病,其病理特点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从近些年我国多地肾穿刺病理诊断报告来看,IMN的发病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2~4]。目前国内治疗IMN普遍采用2012年KIDIGO指南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也有单位选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但存在部分患者临床疗效不佳和副作用大的情况,所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IMN,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现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西医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罗库溴铵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起效快、作用完善的优点。但是,研究表明其临床作用时间个体差异很大[1]。临床应用剂量过小会导致不能满足手术肌松要求,甚至术中患者体动;过大会导致肌松药残余,以致苏醒延迟,甚至拔管后出现呼吸抑制等。关于罗库溴铵的个体差异,对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2])和遗传因素[3]都有研究,但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是肝脏主要的转运体蛋白[4],负责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肝癌患者就诊时肿瘤多较大、已为中晚期、多合并肝硬化、肝功能差[1],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复发率较高。对于临床大量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复发癌患者,行局部消融治疗可有效凝固灭活肿瘤,因对肝脏创伤小、易于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使肝癌的局部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3],但临床上不少病例选择经皮微创消融治疗同样难度大,且技术要求高,规范化消融治疗的应用推广及复发问题仍较严重[4-5]。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因便血3个月于2009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量少,每次为鲜血,不与大便混合;大便3~4次/d,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纳差、乏力等不适,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及个人史均无异常.无肿瘤及遗传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308准分子激光已成为皮肤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其治疗作用[1],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白癜风等免疫性疾病,疗效肯定[2]。但在接受激光治疗皮肤病的患者中,由于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患者容易丧失治疗信心,产生急躁、消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腹股沟复发性嵌顿性斜疝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合并腹腔内大网膜梗死却不多见[1],而大网膜自发扭转梗死则更是一种罕见疾病[2].本例复发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并大网膜扭转梗死患者于我院尚属首例,国内外杂志仅偶有类似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坐浴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它能起到消炎、消肿、镇痛的作用,用于会阴部、肛门疾病及手术后。吴莲香等[1-3]多名临床护理人员分别对坐浴椅进行了改良,但各种现有坐浴用具在尺寸调节、水温控制调节的综合技术上仍有一定限制,不能达到不同体型患者对坐浴用具舒适度的要求。为解决不同身高患者坐浴时坐浴椅面与地面高度不可调节,不同体型患者坐浴时会阴、肛门与药液接触面积不可调节,坐浴药液水温不可调节、材质不轻巧环保的问题,笔者研制一种方便安  相似文献   

15.
排便功能障碍是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常遇到的困扰,临床上表现为排便次数多.目前,除了制作结肠J型储袋以及使用降低肠动力的药物以外[1],尚无理想的药物可以改善术后排便功能异常. 非比麸(Fiberform)是小麦纤维素,是一种不能被人体内源性消化酶消化的膳食纤维.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患者服用非比麸2周,记录治疗前后大便性状的改变,以观察非比麸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障碍方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术式,患者多于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但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均会诱发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患者康复[1-2]。目前,临床上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抑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对改善患者预后发挥有利作用[3-4]。然而,TPVB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气胸,同时,因其对胸椎旁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导致术中低血压的发生[5]。上述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TPVB在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3~7 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 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次/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大便2次/d,无夜便.6例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正常,6例均无感染和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后肠系膜可获充分松解,再行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常把脊柱在冠状位及矢状位的畸形矫正程度、平衡是否恢复作为评判脊柱侧凸疗效的客观依据[1].但这种影像学评估标准凶忽略了患者自我形象、心理状态及主观满意度等内容而小能全面反映患者对手术的综合满意度.Berven等[2]发现,影像学上脊柱畸形的矫正率与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有研究表明脊柱侧凸可使青少年产生焦虑甚至轻生的念头[3],且因手术创伤、社会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常会在脊柱矫形术后加剧患者心理障碍程度[4];而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现同龄人相往往认为不够健康[5].  相似文献   

19.
由于骨折所致便大秘结在临床上类见不鲜。尤其是胸腰段脊桂压缩骨折、骨盆骨折及股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上常发生肠麻痹。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痞塞不通,甚者腹痛拒按,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常见病,部分患者年龄大,且伴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一种或多种疾病;部分患者服用抗凝剂[1]等,临床上称为高龄高危BPH.虽然目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是治疗BPH的金标准,但是对这部分患者而言仍存在较高风险.临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电汽化术(PVP)被认为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治疗方法[2].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采用PVP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