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914-1916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1例胫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于术前发现后踝骨折,2例于术中发现。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内固定后踝10例,1例经解剖钢板结合孔固定后踝,术后未发现骨折块明显移位。平均随访16.5个月,后踝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胫骨骨折迟缓愈合。[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后踝骨折无论是否移位,固定都是必须的,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于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22例,其中有显性后踝骨折6例。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8例,胫骨下端前侧钢板1例,胫骨前外侧钢板13例;2例腓骨中段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余腓骨均未固定。结果术中有4例患者在应用前外侧钢板固定最远端时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并移位,1例采用胫骨髓内钉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伴移位。结论术前没有CT、MRI检查能够确诊后踝骨折类型和大小时,胫骨下端前外侧钢板可作为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胫骨干骨折伴同侧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伴同侧无移位的后踝骨折的损伤机制与防治. 方法 2001年5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34例胫骨干骨折伴后踝骨折,2例为开放性骨折.手术前摄胫腓骨全长和踝关节x线片,发现或怀疑有后踝骨折者,均予CT检查,术中先予后踝骨折块经皮螺钉固定,再行胫骨髓内钉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3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踝关节功能优良.1例患者术前漏诊,随访时发现后踝骨折,踝关节疼痛功能差. 结论胫骨干合并后踝骨折在临床常见,后踝骨折漏诊是后期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术前踝关节CT检查及术中后踝精确固定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X线片漏诊原因及其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5—2019-05手术治疗的27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首先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胫骨干骨折,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时骨折可不予以处理,术后采用短腿石膏托进行固定;当后踝骨折块面积≥25%关节面,可以在调整髓内钉远端锁钉位置尝试对后踝骨折块进行复位固定,无法进行有效复位固定时需要采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结果本组X线片检查确诊21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后踝骨折,6例漏诊,漏诊率为22.2%。27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2(3~8)个月,后踝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1(2~4)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20例,良4例,可3例。结论临床医师在诊治胫骨干骨折患者时要考虑合并同侧后踝骨折的可能,单纯采用X线片检查此类骨折存在漏诊后踝骨折的风险,建议常规进行三维CT检查,然后根据不同的后踝骨折线位置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肢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漏诊原因及应对方法。方法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17例,包括术前漏诊后踝骨折8例,其中4例术中发现,另外4例术后复查CT发现。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10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10例,拉力螺钉固定4例,钢板及螺钉固定1例,另2例采用踝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腓骨骨折均未作处理。治疗效果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0.36%,漏诊率47.06%,其中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9.5%,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2±4.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保守治疗患者术后复查踝关节正侧位片示关节面对位欠佳,对线良好,其余病例关节面均对位对线良好。疗效结果评价优良率88.2%。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高,特别对于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需要高度警惕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建议常规行CT检查;后踝骨折应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对于手术治疗本研究尚不能区别螺钉与钢板的固定效果;如发生漏诊,应及早处理,以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病人使用胫前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胫前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合并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后踝骨折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3~ 48岁,平均36.2岁,合并腓骨下段骨折11例,上段骨折7例.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为14 ~ 38个月,平均25.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感染断钉等情况.疗效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优占73.9%,良占17.4%,差占8.7%,优良率91.3%.[结论]微创技术使用胫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301-2303
[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减少漏诊的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Maisonneuve骨折的5例病例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分析。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3.14±10.62)岁,男性4例,女性1例,全部伴内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后踝骨折。受伤后5~10 d待患肢消肿后予手术,术后全部给予踝部及小腿石膏固定至6周,6周拆除石膏,期间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必要时康复科指导锻炼,12周骨科门诊随访,取出下胫腓联合处螺钉,并复查X线片,视踝部骨折愈合情况,14~16周逐渐开始指导患者负重锻炼。[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5例患者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4.62±3.24)个月。没有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部评分良好。[结论]临床上因患者踝关节疼痛明显,容易忽视高位的腓骨上段骨折或腓骨头骨折,或者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查体不仔细等,X线片腓骨上段移位不明显等很容易造成漏诊。治疗上按固定腓骨上段、下胫腓联合、后踝及内踝的顺序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均为内踝、腓骨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8例Tillaux-Chaput骨折经X线片确诊,7例经CT扫描确诊。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Volkmann骨折后以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于胫骨前结节做纵行切口,复位Tillaux-Chaput骨折后以空心螺钉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8~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23.5周。末次随访时12例行走正常,3例轻度跛行。AOFAS评分71~94分,平均85.4分;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3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下地负重行走时疼痛不适。结论 Tillaux-Chaput及Volkman骨折多发生于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容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及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3例胫骨中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其中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空心钉内固定18例(空心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5例(钢板组)。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3例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标准评定:空心钉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钢板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05)。结论胫骨中下1/3骨折常合并后踝骨折,后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更加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
腓骨下段骨折大多合并胫骨下端Pilon骨折或内踝、胫骨后踝骨折,临床多采用AO1/3管形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常规切开拔除内固定。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小切口拔除腓骨内固定钢板2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0岁,平均42岁。左侧7例,右侧13例。合并胫骨内后踝骨折4例,内踝骨折5例,Pilon骨折9例,胫腓骨多段骨折2例。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4例。腓骨下端骨折全部采用AO1/3管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时间10~16个月,平均13个月,X线提示骨折愈合。1.2操作要点腰麻后常规上气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结合X线平片及局部解剖特点,确定皮下螺钉位置,分别做皮肤点状切口5~8mm,分离暴露螺钉帽孔,逐个拔出。钢板从下位切口内抽出(图1~4)。点状切口各缝合1针,棉垫加压包扎。如局部软组织较厚,螺钉位置难以确定,可用同样一条AO1/3管形钢板,确定远端2枚螺钉后,比照螺孔位置做小切口拔出内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麻醉消失后即鼓励下地行走。图1内、外踝骨折术后1年,X线提示骨折愈合图2术中做图4术毕2结果手术时间20~35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中后踝螺钉固定时位置异常的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417例(421侧)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7例219侧,女200例202侧;年龄14 ~85岁,平均41岁;右侧223例,左侧198例.术前进行CT检查的368侧骨折中有后踝骨折299侧,其中实际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有131侧.分析后踝骨折患者术后X线片和CT扫描图像等影像学资料,观察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螺钉位置异常的CT图像表现为螺钉头和杆部进入下胫腓间隙内,X线片表现为螺钉头位于胫骨腓骨切迹后侧缘的外侧.在131侧采用螺钉固定的后踝骨折中,通过CT检查和X线片检查所发现的后踝螺钉固定位置异常分别为7侧和6侧(9.9%,13/131),其中9侧(69.2%,9/13)为经皮固定. 结论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存在螺钉固定位置不良的可能性,术中透视确认螺钉头位于胫骨后结节的胫骨侧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五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较为罕见,由于合并的后踝骨折多为裂纹骨折,故易被漏诊,而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收治胫骨远端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5例,其中4例漏诊后踝骨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隐匿后踝骨折相关漏诊病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103例,其中9例后踝骨折漏诊,男6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5.2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旋前-外旋型损伤。术中经C形臂X线透视发现4例,术后住院期间发现2例,余3例为外院术后于门诊随访时发现。手术入路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后采用空心螺钉或锁定钢板固定。手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9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17个月。无切口感染,切口均I期愈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3.0±4.4,其中术中发现并处理4例平均分85.0±2.9,二次手术处理5例平均分8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2.2个月经X线片证实全部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退钉、断裂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能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临床医师需充分了解其暴力传导机制,仔细阅读X线侧位片,对可疑后踝损伤者可行CT或MRI检查;同时,术中内外踝固定满意后附加侧位透视有助于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Maisonneuve骨折诊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Maisonneuve骨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
方法 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23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25~43岁,平均35.3岁;摔倒伤10例,运动相关损伤8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内踝骨折16例,后踝骨折6例,三角韧带撕裂7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和腓骨上1/4螺旋型骨折。手术采用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及固定修复下胫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3例患者中有9例在入院前发生漏诊,漏诊率为39.13%(9/23),入院后经详细查体而明确诊断。2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患者踝关节均无疼痛、压痛及明显肿胀,踝关节活动度与对侧基本相同。术后4~7个月,平均5.3个月X线片示腓骨骨折及踝部骨折均骨性愈合,踝穴正常,腓骨长度恢复,无下胫腓螺钉断裂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末次随访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5~100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22例患者中有19例已经恢复到伤前的活动水平。
结论 Maisonneuve骨折是容易产生漏诊的踝关节损伤,仅注意到受伤的局部情况和缺乏对这种少见骨折的认识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可采用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修复内侧三角韧带及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7例胫腓骨中下1/3骨折患者采用腓骨骨折解剖复位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97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2~25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软组织及骨感染.腓骨骨折均愈合;胫骨达解剖复位66例,功能复位31例.胫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7例为14~24周,10例26~40周延迟愈合(6例经髓内钉动力化后愈合,4例取髂骨植骨后愈合).疗效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81例,良11例,可5例.结论 交锁髓内钉结合钢板治疗胫腓骨中下1/3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腓骨骨折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3-06—2016-06诊治的51例胫骨远端骨折合并腓骨骨折,胫骨远端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加压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中观察组25例术中固定腓骨,对照组26例术中未固定腓骨。腓骨骨折采用3.5 mm动力加压钢板或1/3管形钢板于外侧入路固定。结果 51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胫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率、腓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术后3、6、9个月胫骨骨折愈合率及腓骨骨折愈合率,以及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胫骨内外翻角、前后成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骨折固定与否对胫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并没有太大影响,而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酌情把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漏诊股骨颈骨折的补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漏诊股骨颈骨折临床资料。2例患者术前CT检查未检出股骨颈骨折,5例患者术前仅行X线检查而漏诊股骨颈骨折;6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手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漏诊的股骨颈骨折,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完成股骨干骨折手术后再次行X线检查发现同侧股骨颈骨折。4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手术采用顺行股骨髓内钉固定,发现漏诊股骨颈骨折后给予调整近端髓内针锁钉,并采用2枚空心钉分别在髓内针前侧及后侧固定股骨颈骨折,3例患者股骨干骨折手术中采用钢板固定,发现漏诊股骨颈骨折后给予空心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股骨干骨折均在第1次手术6个月内愈合,股骨颈骨折均在第2次手术后6个月愈合。结论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时须及时复查,注意是否合并同侧漏诊的股骨颈骨折,一经发现积极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067-1071
[目的]探讨胫骨髓内钉加空心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标准髓内钉(S)与半伸直位髓内钉(SE)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的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合并后踝骨折而纳入本组研究共56例。其中35例采用标准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21例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分别从失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膝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半伸直位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标准髓内钉组(P=0.000.05)。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P=0.17),膝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P=0.31)。后踝骨折均愈合并没有发生骨折移位。1例出现后踝空心螺钉退钉,1例出现迟发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生率高,易漏诊,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髓内钉加空心螺钉治疗此类损伤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半伸直位髓内钉较标准髓内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后外侧入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评价在Pilon骨折治疗中后外侧入路的作用和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分期手术治疗15例Pilon骨折,AO/OTA分类B3型2例,其余均为C型骨折,均合并明显移位的后踝骨折。其中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9岁(21~51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手术使用超关节外固定架固定,Ⅱ期固定时首先通过后外侧入路固定腓骨,同时辅助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的后方骨折块,通过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胫骨远端。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12~17个月),13例骨折顺利愈合,2例需Ⅱ期自体髂骨植骨。后外侧伤口均未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14例关节面残留移位小于2mm。根据Baird-Jackson评价,优2例,良7例,可4例,差2例。结论:作为Pilon骨折前方入路的辅助切口,通过后外侧入路可以有效显露及固定后踝骨块及腓骨骨折,为前方骨折块的复位提供了标志,操作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腓骨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50例胫腓骨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闭合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方法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12例,Pilon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28例,斜形骨折12例、螺旋形骨折10例。结果 50例均达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5个月,骨折位置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腓骨固定适合于胫前皮肤条件不好的闭合性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