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前列腺MRI检查的患者169例。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MRI检查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2WI和T1WI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检查前列腺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其中诊断前列腺增生116例,前列腺癌45例,未见明显异常8例。结论MRI是诊断前列腺疾病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是扫描成功的要素,也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关键。MRI动态增强及脂肪抑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3.0T磁共振T2WI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系统穿刺活检术证实的9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术前超声弹性及MRI T2WI检查数据,结合病理组织学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T2WI成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5.29%、79.41%,特异度分别为70.49%、81.97%,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79%、81.05%,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T2WI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807,超声弹性成像和MRI T2WI成像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弹性、MRI T2WI成像对前列腺癌的检测均具有较高价值,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个体化治疗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 W 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90份为研究样本,术前1个月内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T2WI)及DWI,记录T2WI、DWI、(T2WI+DWI)三种诊断方法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同将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分析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早期前列腺癌患者ADC值[(0.85±0.17)×10-3mm2/s]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炎患者,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TNM分期增加,前列腺癌患者ADC值降低,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WI、T2WI+DWI三种诊断方法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6.7%、83.3%、90.0%,特异度分别为76.7%、75.0%、80.0%,准确度分别为73.3%、77.8%、83.3%,其中T2WI+DWI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2WI(P0.05),三种诊断方法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前列腺癌区ADC值与Gleason分级呈负相关(r=-0.576,P0.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r=-0.234,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临床病情评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RI多参数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且疑似前列腺癌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图像特征。结果 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度为85.00%,准确率为88.71%。前列腺癌患者的T2WI多呈斑片状低信号,在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图像中病灶部位存在异常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降低。结论MRI多参数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都较高,可以帮助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NOVUS 0.35T永磁型低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相阵控头部线圈,对超早期脑梗塞患者35人进行MR DWI及常规MR扫描(T1WI,T2WI,Flair)。结果:35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6h)中33例DWI表现为高信号,5例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方面也具有与高场磁共振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半月板变性与撕裂的磁共振表现。方法 :全部病例均做了 MRI检查扫描 ,序列为 SET1WI和 FFET2 WI,将其结果与关节镜所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半月板变性 1 3例 T1WI和T2 WI均见到点状及线条状高信号为 、 级信号。半月板撕裂 44例 ,T1WI和 T2 WI表现为条状或弥漫性高信号、变形、断裂、边缘变钝及关节间隙变窄。结论 :MRI对诊断半月板撕裂的准确度为97.1 %,敏感度为 93.6%,特异度为 95.1 %。  相似文献   

7.
梁妍  陈志仁  初国新 《吉林医学》2009,30(21):2563-2566
目的:探讨MRI对结直肠癌筛选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前进行水灌肠,再行结肠水成像、冠状和轴位FIESTA序列扫描、增强扫描采用T1WI脂肪抑制的轴位、冠状和矢状位的扫描。MRI诊断结果与纤维结肠镜或手术病理比较。结果:32例结直肠癌中11例表现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21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局限性狭窄,病变于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3例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6例可见病灶周围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增强后病变段肠壁外缘光滑15例,不光滑或有结节影向外突出17例。MRI的FIESTA+水成像诊断敏感度为93.7%,准确度为82.0%,特异度为57.1%;FIESTA+水成像+动态增强检查的敏感度为100.0%,准确度为87.1%,特异度为71.4%。结论:MRI的结直肠水成像和FIESTA序列是筛选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结肠MRI水成像可以为结直肠癌直观的定位,部分替代钡剂灌肠检查;结合MRI的增强扫描可以准确诊断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3.0 T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3.0 T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前列腺疾病患者80例,分别测量前列腺癌代谢产物波峰谱线Cit、Cre、Cho,并测量(Cho+Cr)/Cit比值。结果中央叶ROC曲线下面积0.937,外中带为0.992。当(Cho+Cr)/Cit中央叶的比值经检测为0.805时,对中央叶前列腺癌诊断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0%。当(Cho+Cr)/Cit外周带比值为0.855时,外周带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为97.5%、特异度为9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采用3.0 T磁共振MRS诊断,价值居较高水平,针对外周带前列腺癌,采用MRS诊断,效果优于中央叶前列腺癌,可为临床检出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3.0T MR动态增强成像(MR 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50例,前列腺增生30例,均行DCE-MRI与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DCE-MRI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并分析两者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最大增强斜率(MSI)及信号增强率(SER)。比较DCE-MRI与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32例为前列腺癌,18例为中央区癌。前列腺癌Tmax为(69068.34±18005)ms、MSI为(216.02±43.24)、SER为(1 2 2.0 5±1 7.3 4)。前列腺增生Tmax为(83012.56±24352.19)ms、MSI为(1 8 7.2 6±2 9.3 5)、SER为(108.37±11.98)。前列腺癌Tmax早于前列腺增生、MSI、SER较前列腺增生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62.00%、特异度90.00%及准确度82.00%;T2W1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71.00%、特异度84.00%及准确度76.00%。两者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与DWI均可用于诊断前列腺癌,在前列腺病变中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及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T1WI图像的信号变化特征。结果肿瘤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肿瘤信号多数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多种扫描序列联合应用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脑内淋巴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纯采用体表线圈进行前列腺波谱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 1.5T磁共振设备,对48例老年男性患者单纯采用体表线圈进行三维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取各体素(Cho+Cr)/Ci值后,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良性增生或前列腺癌。参考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各体素性质分为癌与非癌,分别分析前列腺中央叶与外周带各体素(Cho+Cr)/Cit值,并对(Cho+Cr)/Cit值以体素性质为金标准描画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并以Youden指数最大为标准求得截断值及相应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不同性质体素(Cho+Cr)/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Cho+Cr)/Cit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中央叶为0.652,外周带为0.821;截断值,中央叶为(Cho+Cr)/Cit=0.645,相应敏感度、特异度0.512、0.71,外周带为(Cho+Cr)/Cit=0.815,相应敏感度、特异度0.72、0.84。结论:仅用体表线圈可以顺利完成前列腺三维质子波谱成像,对外周带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在1.5T双梯度高效率(HP)磁共振(MR)中使用SENSE(敏感性编码)及CLEAR(清除)技术对裸鼠异位移植瘤MR弥散成像的可行性。②方法选用头部相控阵线圈,运用SENSE及CLEAR技术对45只腹腔转移瘤裸鼠行T2/TEE序列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轴位扫描。使用C3表面线圈以同样方法进行扫描,精选10只图像质量较好的裸鼠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判定其可行性。③结果使用头部相控阵线圈的T2WI图像其细节显示更清晰,信噪比更高,时间更短。弥散加权成像能显示T2WI所显示的所有结节,图像令人满意,且呼吸伪影更少:④结论1.5T双梯度高效率(HP)磁共振头部相控阵线圈的SENSE度CLEAR技术对裸鼠腹膛转移瘤MR弥散成像是可行的,其图像质量优于C3表面线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5T MRI在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应用(DCE+DWI)在肝癌治疗后检出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肝癌治疗后36例45个复发微小病灶的DWI及DCE扫描序列,与最终复发诊断结果对照,计算不同方法诊断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Kappa值。结果 DCE在复发MHCC诊断中敏感度83.3%、特异度90.9%、准确性为88.9%,与最终诊断的Kappa值为0.857;DWI对复发MHCC判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6.0%、准确性为62.2%,Kappa值为0.786;DCE+DWI对复发MHCC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6.6%、准确度为93.3%,Kappa值为0.965。结论 1.5TMR检查(联合DWI+DCE)在诊断复发MHCC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单独DWI或DCE序列。  相似文献   

15.
石志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10-50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梯度回波T2*WI(GRE-T2*WI)在出血性脑梗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2例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CT联合证实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只行一种检查手段MRI中的GRE-T2*WI、及常规磁共振T1WI、T2WI、DWI以及FLAIR序列扫描后进行分析。结果52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内有混杂信号。 T2*WI上有一部分为境界不清的环状低信号,内部有混杂低信号,或表现为梗死区内的均匀低信号。结论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DWI联合磁共振梯度回波T2*WI(GRE-T2*WI)可以早期准确地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可作为常规扫描技术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性脑梗死病变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1例乳腺病变患者,另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磁共振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计算不同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MR形态学在乳腺良恶性诊断中敏感度90.0%,特异度73.7%,阳性预测值78.3%,阴性预测值87.5%。乳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癌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92.5%,特异度66.4%,阳性预测值74.0%,阴性预测值89.3%。联合形态学、强化表现、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95.0%,特异度89.5%,阳性预测值90.5%,阴性预测值94.4%。结论联合形态学、强化表现、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7.
谢武桃  史建波 《重庆医学》2013,42(3):289-291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癌(PCa)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68例,均行高场强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结果在68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经高场强MRI检查提示前列腺癌57例,经病理证实46例,即真阳性46例;假阳性11例;真阴性8例;假阴性3例。前列腺癌的高场强MRI诊断准确性为79.4%,敏感性83.1%,特异性72.1%。结论高场强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萍  杨峰  武夏夏  柏福运 《当代医学》2021,27(13):85-86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I)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经临床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首先开展MRI平扫,然后开展MRVI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检出情况。结果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诊断出静脉窦血栓36个。MRI扫描后共检出30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3.33%(30/36);MRVI扫描后共检出32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88.89%(32/36);增强扫描后共检出34个静脉窦血栓,临床检出率为94.44%(34/36)。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受累部位静脉窦内无流空效应,存在血栓混杂信号,其中8例T1WI、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采用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静脉系成像能准确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不同参数3.0T磁共振成像(MRI)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价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增生(BPH),得出不同参数下3.0T磁共振的诊断效能,为临床上PCa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经病理结果证实的9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常规扫描、扩散加权扫描(DWI)的资料,动态增强(DCE)资料,并由2名影像科诊断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根据T2WI、DWI图像及DCE参数对PCa、BPH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PCa在DWI图像上较正常前列腺组织信号明显增高;BPH动态增强扫描(中期),前列腺呈不均匀中等程度强化,SI-T曲线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呈缓升型为主;PCa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区呈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SI-T曲线癌区呈速升型为主;使用T2WI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1%、84%、78%;T2WI+DWI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  相似文献   

20.
赵骐  刘瑞  杨明慧  周辉 《新疆医学》2013,(11):15-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平台型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9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型平台型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检查采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后处理在飞利浦工作站上使用软件.扫描序列包括轴面DWI、T1WI,轴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及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三维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于乳腺出现异常强化病灶层面绘制TIC曲线,并对时间-信号曲线Ⅱ型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时间-信号曲线为Ⅱ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共39例病例中,左乳21例、右乳18例.良性病变21例(54%),其中乳腺腺病3例、乳腺纤维腺瘤18例.恶性病变18例(46%),其中原位癌1、例髓样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13例、良性乳腺病变中Ⅱ型曲线最多见于乳腺纤维腺瘤,恶性病变最多见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型曲线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42.86%、阳性预测值为55.56%、阴性预测值为75.00%.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经磁共振增强扫描后均可表现为Ⅱ型曲线,对此类病变进行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病变形态学、BI-RADS-MRI分级及增强扫描后成像参数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