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长治市水资源公报》中降水量、资源量和开发利用量等资料,通过与长治市水资源评价相应成果对比分析,对全市水资源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年度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值波动,且区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资源量年度变化与降水量一致且无明显增减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相对平缓;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相当,开发利用受水资源管理和配置政策影响。  相似文献   

2.
鞠飞 《水利天地》2016,(4):16-19
本文对昌图县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现状、作物种植情况及灌溉发展情况等资料进行收集;对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进行汇总;结合昌图县土地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调查分析评价了全县水资源量、区域地下水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水资源供需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昌图县今后水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张家口市的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对缓解日益紧张的水资源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和“第三极”,青藏高原水资源变化对我国乃至周边众多国家的水资源安全及人民生活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青海省水资源公报》及《西藏水资源公报》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Person相关系数法对1997—2018年青藏高原地表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水资源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态势,水资源分布极其集中,主要集中在山南、林芝市,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诸河流域。②1997—2018年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量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166.4亿m3/(10 a))。水资源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98.3亿m3/(10 a))及地下水资源量(58.0亿m3/(10 a))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南部西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195.4亿m3/(10 a))。③青藏高原近年来气温呈十分显著的增加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49 ℃/(10 a),北部青海省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南部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综合降水与气温的影响,降水量变化是青藏高原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南乐县地表水与浅层及深层地下水资源量和客水资源量等可供水资源条件。并对全县2001-2010年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地表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14.80%,地下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143.40%,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处于超采水平,形成了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需限采、压采地下水。  相似文献   

6.
一、哈尔滨市水资源概况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全市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19.76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9.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0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重复水量为7.7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21.4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约21亿立方米。而且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徐闻县的自然概况,对徐闻县的水资源进行调查、计算,确定了该地区不同频率下的降水量,计算出该地区的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替代而又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摸清底数,实现合理利用,优化配置,适应经济发展很有必要。通过本市地表水、污水、外调水、地下水资源不同保证率的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情况、出现问题,分析了为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如何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市地处温带,属半干旱草原气候。其境内地表水为308亿m3;城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319万m3a。文中从该市水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李婷 《山西水利》2013,(12):14-14,33
介绍了阳泉市概况,从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几方面分析了阳泉市水资源量情况,评价了阳泉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提出了加大娘子关泉域保护力度、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1年-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水资源量与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45年系列成果,分析了中国近10年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认为:通过论证全国一级区的45年的天然径流量及其延长系列,表明45年系列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全国水资源一级区上看,大部分区域偏枯,仅有淮河区和西北诸河区偏丰,地表水资源量的丰枯分布情况决定了水资源总量的丰枯分布;近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使北方地区水资源情势进一步恶化,枯水时段进一步延长,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资源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的分析,应在无悔策略的指导下,运用科技、经济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水利管理体系,以提高我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黄河流域1998~2007年水资源状况,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对比分析流域水资源变化状况,研究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可了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以及水质变化情况,为制定流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新的内涵的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的新概念与定义并建立了耦合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暴露度、水旱灾害、敏感性和抗压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对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现状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最不利情景下的海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针对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调控设置了用水总量调控、用水效率调控、水功能区达标调控、生态需水调控和综合调控五个不同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海河流域各级分区的减少水资源脆弱性目标看,单项调控最为敏感的是水功能区达标调控,其次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总量与生态用水控制,在所有适应性调控方案中,综合调控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测径流还原计算,得出区域内1956。2010年不同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结合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和降水情况,分析地表水资源量在空间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原,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年际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差别均较大。应用Mann—KendM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和有序聚类分析法,对山区、平原和全市天然径流量系列进行显著性、突变分析与处理.得出全市和山区地表水资源量系列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原区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且1964年和1977年是两个显著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评价中应注意的两个水面蒸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鄱阳湖区多站点、长序列水面蒸发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指出近40年来水面蒸发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而利用有关资料,估算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区水面蒸发影响量,表明年蒸发量将增多73.6mm。提出水资源评价中应关注和考虑实测水面蒸发量递减与气候变化对水面蒸发的显著影响两个问题,应加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机理的研究;建议将近40年来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追加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水资源评价的工作内容,以弄清全国各地实测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英国关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CO2排放量增加,未来80年内温度、降水、土壤温度等条件将发生变化。气候条件的变化使来水条件也将发生很大变化。我国也参与了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编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趋势的成果。了解英国的报告结果,有助于我们重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气候变迁对于世界各地所造成之影响不一,且不同大气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不尽相同,故此类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将台湾大学全球变迁中心针对国际政府间气候变迁观察小组(IPCC)公告之大气环流模型(GCM)模拟结果的统计降尺资料,经水文模拟,分析气候变迁对此区域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冲击及不同模型所得结果之变异。比较不同大气环流模型(包括CGCM2、CCCSR/NIES、ECHAM4、GFDL-R30、HadCM3等模型)所得的情景模拟降雨径流结果,虽然以不同大气环流模型资料模拟后,所得到之流量变化不尽相同,但仍可明显看出在气候变迁影响下,高屏溪流域流量变化趋势大致为,未来丰水期流量上升,而枯水期流量呈现小幅减少趋势。且各模型之变异范围随未来时间愈长其可能变异愈大。枯水期各模型之变异约在-26%~+15%,而丰水期之变异约在-10%~+82%。其中A2情景下枯水期各模型之变异约在-26%~+13%,而丰水期之变异约在-10%~+66%。而B2情景下枯水期各模型之变异约在-18%~+15%,而丰水期之变异约在-3%~+82%。此结果可供相关研究或决策单位参考,以期使气候变迁对水资源之冲击的评估能更佳周详。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下游地区水资源变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滦河下游地区气温、降水、地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地下水水位等系列的变化分析,认为降水变化是造成滦河流域下游水资源年际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但造成流域水资源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的间接影响,以及向外流域持续调水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五种大气环流模型(GCM)统计的雨量资料进行降雨比值分析,再由降雨资料用GWLF水文模型进行水文模拟,从而分析了气候变化对高屏溪流域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丰水期水量上升,而枯水期流量呈现小幅减少趋势。各模型的变化范围随未来时间发生变化,即时间愈长其变化愈大。枯水期各模型的变化范围为-26%~+15%,而丰水期的变化范围为-10%~+82%。其中在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A2)情景下,枯水期各模型的变化范围为-26%~+13%,而丰水期的变化范围为-10%~+66%;而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B2)情景下,枯水期各模型的变化范围为-18%~+15%,而丰水期的变化范围为-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