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应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2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心理治疗,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于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年分别进行评定对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BPRS、ITAQ、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应心理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4周、8周复诊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以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首次就诊和2周、4周复诊时2组BPRS量表,ITAQ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诊治疗8周后观察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AQ与服药依从性,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3.
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领悟治疗,并于入组前,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完全依从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领悟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门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分别于首次就诊时、2周、4周、8周复诊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定以及服药依从性评定.结果首次就诊和2周、4周复诊时2组BPRS量表,ITAQ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门诊治疗8周后观察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TAQ与服药依从性,BPR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知力教育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自知力,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同辈教育8周,对照组未进行其他处理;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末进行比较;出院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并采用自测健康能力量表(SRHMS)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复发率、SRHMS总分及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同辈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训练,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年时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分,及出院1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出院1年BPRS评分、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病人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病人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和出院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时BPRS评分相当,但观察组在出院6个月、12个月末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TAQ评分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末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病人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家庭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干预组接受药物及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出院时和随访2年末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制调查表评定疗效.住院天数、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出院时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2年末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服药依从性及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曾昭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74-1775
目的 探讨心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教育联合氯氮平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达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 (1)两次BP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t=0.27,1.28,P&;gt;0.05);(2)入院时ITA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15,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32,P&;lt;0.01);(3)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0.28,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75,P&;lt;0.05);(4)2年内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15,P&;lt;0.01)。结论 心理教育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黄子琼  续慧蕾  朱明荣  刘英 《现代护理》2007,13(5):1197-1199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卫生宣教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ITAQ总分,BPRS总均分及缺乏活力、敌对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爱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予系统性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爱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分别在出院时、随访6个月末采用服药依从性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PRS评分、SQ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关爱随访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菊英  毕翠云 《现代护理》2006,12(8):733-735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对50例住家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研究组)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并与50例住封闭式病房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满意度/舒适度问卷(QSC)和住院天数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入院时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周后,BPRS、ITAQ评分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8周后研究组病人QS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家庭式病房住院病人实施家庭化管理和教育,可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在入院1周内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1周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6周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则采用系统性院内日间康复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康复疗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个人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住院患者护士评定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20.051,P<0.001;Z=-2.247,P=0.025);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Z=-2.896,P=0.004;Z=-4.849,P<0.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白知力以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并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时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白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康复状态量表(MRSS)及白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评定。结果:治疗后BPRS及MRSS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3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自知力恢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2组病人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卫生宣教和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ITAQ总分,BPRS总均分及缺乏活力、敌对性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研究组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社会功能残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日记疗法对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继续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般的健康教育,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日记疗法.对2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于人组时、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年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PBS总分、SDSS、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日记疗法能有效恢复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