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1)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同时行脑室外引流,结合血肿腔及脑室内尿激酶灌注引流残余血肿;B组(n=28)为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近期(1个月)及远期(>3个月)疗效.结果两组对比近期疗效无差异,远期疗效A组优良率(41.9%)高于B组(17.9%)(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大部分清除,脑室外引流结合血肿腔、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清除残留血肿是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较好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每组各39例患者.结果:在接受手术3个月后,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低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方式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的个性化选择,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或颞顶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颞顶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骨瓣复位术、后正中入路幕下血肿清除后颅窝减压术、微创穿刺置软管血肿引流术,血肿破入脑室者配合脑室外引流等术式,探讨不同手术方法适应症。结果 90d后骨瓣开颅并减压组32例ADL I~3级17例,优良率53.1%;小骨窗开颅组23例,ADL I~3级15例,优良率65.2%;骨瓣开颅并复位组8例,ADL I~3级8例,优良率100%;后颅窝减压组6例,ADL I~3级,4例,优良率66.7%;微创穿刺组45例,ADL I~III级,39例,优良率86.7%。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适应症,术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多参数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利用显微镜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40-164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7h)手术56例(A组),早期(出血8~24h)手术40例(B组)及延迟(出血>24h)手术24例(C组);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而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瓣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及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等术式。术后平均随访1年,按ADL能力分级法评定患者生存状况。结果:按ADL功能分级法,A组及B组ADL达1~3级比率明显高于C组,病死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ADL达3~4级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ADL达5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联合尿激酶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疗效.方法 入选病人根据随机原则分成A、B两组,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A组使用YL-1进行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联合使用尿激酶2万U,每天1次血肿腔内给药,并持续引流;B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清除血肿.结果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3个月预后GO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组住院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清除术三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和微创血肿清除术组(C组)三组,每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等。结果:C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S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间少、创伤小、疗程短,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基底节脑出血126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卫 《北京医学》2007,29(3):139-141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126例出血量>50 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穿刺引流术(A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及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A、B、C三组分别为41.46%(17/41例)、55.81%(24/43例)、85.71%(36/42例),A、B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A、B、C三组分别为36.59%(15/41例)、18.60%(8/43例)、9.52%(6/42例),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适合于用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9月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Ⅳ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按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级均为Ⅳ级,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微创血肿碎吸并尿激酶溶解吸除组(A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B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组(C组)。结果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勇  夏冰 《医学综述》2008,14(1):110-111
高血压脑出血其病死率与致残率比较高,非手术治疗病死率高达60%~70%。外科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术式有骨瓣成形开颅血肿清除术、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CT导向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脑室外引流、血肿溶解术、脑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现就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时机及各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优越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165例脑室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脑室引流+溶凝疗法、开颅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应用五级疗效评定法对三种不同术式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后患者疗效评价I~II级为46.3%,显著高于脑室引流+溶凝组及开颅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率及植物生存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脑室引流+溶凝组治疗后疗效评价显著高于开颅组,死亡率及植物生存率低于传统开颅术(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创伤小,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脑室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共分为三组,其中穿刺引流术组(A组)10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B组)101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组(C组)95例,分析三组患者以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状况。结果:A组患者清醒和轻度意识障碍例数分别占总例数的79.81%和18.27%,高于B组的12.87%、54.46%和C组的0、5.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血肿清除效果来看,A组最差,明显低于B、C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面三组逐渐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轻重及颅内血肿量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方法:对63例患者根据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出血部位、出血量而分别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脑内窥镜下血肿穿刺碎吸引流,血肿纤溶引流,脑室引流等手术方式.结果:63例患者中,术后死亡12例,死亡率19.1%, 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Ⅲ级者32例.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联合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前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在开颅血肿清除术前的应用能快速缓解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颅内压,减轻继发性脑干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共16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89例)和B组(CT引导下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A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血肿清除量显著高于B组,A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显著优于CT引导穿刺引流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出血量50ml以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穿刺引流术﹙A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及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A、B、C3组分别为41.46﹪、55.81﹪、85.71﹪,A、B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病死率A、B、C3组分别为36.59﹪、18.60﹪、9.52﹪,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更适合于用穿刺引流加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林振  刘平恩  余泽琪 《河北医学》2004,10(8):754-756
目的 :比较微创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内科保守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 186例大量脑出血患者分成 3组 ,A组微创穿刺引流术 6 2例 ,B组开颅血肿清除术 5 9例 ,C组内科保守治疗 6 5例 ;对治疗效果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进行GOS分级评定。结果 :A组在病死率、重度致残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C组 ,康复良好率优于B组、C组 (P <0 .0 1)。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 ,手术安全、简单、对脑组织损伤小。有别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4例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的引导下行小骨窗开颅吸除大部分血肿,活动性出血予以电凝,术后再经血肿腔所置的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溶解的陈旧性血肿液,并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相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64例中,ADLⅠ-Ⅲ级49例,优良率为76.6%,Ⅳ-Ⅴ9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4%。与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配伍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创伤较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引流组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及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引流组愈后生活能力达I-Ⅱ级者46.67%,高于开颅组的24.44%,死亡率及植物生存率低于开颅组,χ2=4.8491,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急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预后较差.本院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采用开颅小骨瓣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或血肿腔引流术治疗,术后结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部分病例行腰穿引流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319-1320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52例患者分别采用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及脑室外引流术4种手术方法,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缓解高颅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死亡8例,存活44例,其中植物生存2例,生活完全或部分自理37例,完全护理依赖5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血肿是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