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Cantrell五联症即胸骨下裂或缺损,膈肌前部缺损,脐上腹壁中线缺如,心包壁层缺损,心包腔与腹腔相通,先天性心血管病变。Cantrell五联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属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范畴,其发病率低,国内外鲜有报道,由于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容易出现心肺等器官水肿,术后立即关胸易导致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延迟关胸可解除心脏受压,改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况,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再行关胸可明显提升患儿术后早期生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单心房合并右肺缺如右肺动静脉缺如患儿的围术期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术前严密预防肺部感染,控制肺动脉高压;术后重点关注呼吸道管理和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同时加强切口护理和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本例患儿顺利渡过围术期,康复出院;随访3月,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心律稳定,未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  相似文献   

3.
报道30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护理经验。本组30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护理要点包括:给予患儿强心、利尿及扩血管药物支持,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保证患儿血液循环稳定;根据患儿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结果调试呼吸机参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保持心包纵膈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加强伤口护理、肾功能监测及营养支持。本组患儿3例死亡,其中2例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重度感染;其余27例患儿病情稳定后均行关胸术,患儿延迟关胸时间(2.5±1.6)d,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14.0±5.9)d,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相似文献   

4.
<正>先天性肺发育不全、缺如属于肺发育障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一种少见的肺先天性疾病。发病率为1/15 000,女性多余男性,肺未发育,又称肺缺如,由于肺芽发育停顿而到肺不发育,可缺少一叶肺、一侧肺、甚至双侧肺[1]。双侧肺缺如不能存活,肺缺如中有70%是单侧肺缺如,有50%合并其他畸形存在,存活率甚微。偶在染色体异常的双胞胎和婴幼儿中见至,提示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关。2013年2月,我们收治1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先天性右肺缺如的患儿,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石蕾 《护理学报》2005,12(4):38-39
笔报道了食管癌并先天性心包缺如患的术后护理体会,针对此类患的特点,认为除做好食管癌术后常规护理外,加强对呼吸的观察,严格无菌操作,维持胸腔正常压力,预防肺、胸腔感染等并发症,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术后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盛春  刘威  夏园生  梁建华 《新医学》2007,38(11):718-720
目的:探讨婴儿肺切除手术的病因、手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分析24例婴儿肺切除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中先天性肺囊肿10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4例、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3例、肺隔离症1例,肺部感染合并脓胸6例。根据患儿情况行患侧肺叶、肺楔型或肺段切除术,其中5例同时行脓胸纤维板剥离术。24例患儿术程均顺利。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气胸、肺出血各1例,经治疗后好转;1例先天性肺囊肿于术后3日死于肺功能不全;其余20例术后恢复良好。生存的23例于术后8~15日出院。20例获得随访2个月~11年,除1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出现轻度气促外,其他病例无明显异常。结论:婴儿肺切除手术主要的病因为先天性疾病与严重肺部感染,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肺切除手术的方式,并重视治疗术后并发症,处理得当手术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肺缺如是较为罕见的肺的先天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易造成误诊.我科2009-06收治1例高龄先天性肺缺如误诊创伤性膈疝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70岁.入院前2 h被摩托车撞伤右胸壁,伤后胸痛,略感胸闷,无咯血.门诊摄胸片见纵隔区未见心脏影像,左胸自外上斜向内下见密度增高影,左膈肌抬高.急诊以胸外伤、创伤性膈疝、左血胸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高龄先天性左肺缺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男,67岁。40 a前体检时发现先天性左肺缺如。此次以反复咳、痰、喘20 a余,加重10 d余为主诉收入院。查体: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颈静脉怒张,气管左移,右胸壁膨隆畸形,左胸壁塌陷,胸骨及脊柱左缘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右肺可闻及干性罗音及湿罗音。心脏左移,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辅检:肺CT示左肺缺如,右肺肺气肿,间质性改变,可见蜂窝状影,右肺部分肺组织疝入左侧胸腔。血象偏高。心电图示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ST-T改变。入院后予抗炎、解痉、平喘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治疗。住院16 d后症状好转出院。2讨论先天性肺缺如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对3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患儿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1例患儿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发生乳糜胸1例,大出血1例,未发生因心包纵膈引流管护理不当而导致的急性心包填塞、意外拔管、堵管或滑脱等不良事件。结论:对术后患儿引流管进行严密的观察、科学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引流管合并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辜永芹  刘丽  张龙凤  余招焱 《全科护理》2016,(24):2590-2591
膈疝是腹腔内或腹膜后脏器或组织经先天性膈缺损处以及外伤所致的膈破裂口进入胸腔所引起的疾病,发病较为少见[1]。本科于2014年11月收治了1例成人双侧先天性膈疝病人,并施行了腹腔镜下双侧膈疝修补术,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收治一例右侧膈疝,其正位胸片表现酷似右肺内肿块,有较为典型的肺内肿块特点,而且肿块与右膈肌似有分离,很容易造成误诊,现报告如下:患儿,男,4月,出生后20天出现发热,气促,抗炎后好较,以后每隔10~20天发作一次,近两次症状加重,伴有咳嗽、哭闹时口唇发绀外院胸透诊断为“右中下肺巨大肿块”,并以此而收住我院外科。体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重6kg,呼吸稍急促。右胸腹部隆起,右侧乳头缺如;叩诊右胸浊音;听诊右前胸呼吸音减弱,心脏听诊正常。X线检查:胸片正位:右中下肺野可见有4cm×5cm圆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先天性膈疝17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膈疝(CDH)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例CDH患儿行膈肌修补术,并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17例中治愈出院13例;死亡4例,均为重症患儿,术前低氧及代谢性酸中毒未能完全纠正,其中2例术中可见肺严重发育不良.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CDH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7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例先天性膈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经精心护理治愈4例,好转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及胃肠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佳虹 《华西医学》2009,(7):1641-164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12月对16例中央型肺癌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联合成形肺叶切除,包括双袖式左肺上叶切除7例;双袖式右肺上叶切除2例;双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2例;双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同时隆突重建2例;袖式左上肺叶切除、肺动脉楔形切除2例;袖式右肺中上叶切除、肺动脉楔形切除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2例出现肺不张,2例并发肺感染,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3.8%,3年生存率为62.5%。结论:肺动脉成形或肺动脉支气管同时成形肺叶切除减少了全肺切除和单纯剖胸探查的比例,扩大了手术适应征,符合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及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的肺癌手术基本原则,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术前术后护理,使患儿在术后更加安全舒适、早日康复。方法对15例先天性膈疝患儿进行充分的术前护理、呼吸道准备、消化道准备、术后护理、正常生理功能维持、TPN的应用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14例治愈,1例家长放弃治疗。结论护理加强术前术后呼吸道的管理、胸引管的管理、TPN的应用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做好生活护理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闫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121-122
2003年1月~12月,我们共为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经腹腔镜行胆囊、胆总管切除、肝门-空肠Roux-Y吻合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李伟  陈宪  林娟 《当代护士》2003,(10):46-47
20 0 1年 11月 ,我科收治 1例左后纵膈巨大肿瘤累及食管和肺的患儿 ,全麻下实施了“巨大纵膈肿瘤切除、食管部分切除及左下肺叶切除术” ,手术创伤大 ,术后 16天出现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 ,但经过 12 6天的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 ,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5例先天性膈疝(CDH)患儿,经预见性观察和全方位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均为第1胎,足月顺产,8~20d,均以咳嗽、气促、恶心、呕吐,诊断为“先天性膈疝”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精心治疗与护理,住院天数为9~11d,均痊愈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卧位:膈疝呼吸困难的原因是由于肺受压所致,其次为疝入胸腔的胃肠可被嵌闭以致发生梗阻甚至坏死,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半卧位或将其抱起头部抬高30°~40°。②加强呼吸管理:采用面罩吸氧,及时吸痰,监测患儿的心…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因生后12天啼哭、拒食、气急、青紫3小时而入院。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和吸气性三凹征,两肺呼吸音低,闻及干湿性啰音,左侧胸部可闻及肠鸣音,心尖搏动及心音在右锁骨中线平第四肋间,心率192次/分,经摄胸片确诊为先天性膈疝。即在全麻下行膈肌裂孔疝修补术。术后观察及护理一、定时测量心率、呼吸,每2小时1次,或随时测量。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呼吸困难及缺氧时给予吸氧。术后第三天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心率加快并出现点头呼吸,及时给予拍片检查,发现为左  相似文献   

20.
颈胸联合部肿瘤16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手术治疗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16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颈正中加胸骨正中切口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第3前肋间平面以上)和胸部前外侧联合切口(hemi-shellincision,半蛤壳状切口)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声音嘶哑3例,术后3~6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带麻痹。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18个月发生右肺尖转移,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后26个月再发心包转移,行心包及局部壁层胸膜切除。随访4~72个月,晚期死亡3例,均属恶性肿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呼吸道受阻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肿瘤切除时要防止大血管的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