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自制-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下,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mPEO-b-PLA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别为5 250,14 070,23 360和44 3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45,1.47,1.53和1.59.对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子量与设计结果吻合,聚合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2.
己内酰胺-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钠为引发剂,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为活化剂,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己内酰胺和己内酯,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系列己内酰胺-己内酯共聚物.用X射线衍射法(WAX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IR)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己内酯在反应物中物质的量分数的增加,共聚物中含有的均聚结构比例减小,共聚结构比例增大,且更趋向生成无规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界面缩聚反应,"假高稀"条件下,以六氟双酚A和邻苯二甲酰氯为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芳香环状聚酯二聚体,利用MALDI-TOF-MS,NMR,FTIR,DSC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环状聚酯二聚体在阴离子引发剂苯甲酸钠的存在下,成功进行了熔融开环聚合,得到了线性高分子量的聚酯,其Tg为162.4℃,5%热失重温度为384℃.对环状聚酯熔融开环聚合过程的流变行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开环聚合的引发阶段,熔融体的粘度低于10 Pa.S且增长缓慢,超过引发阶段,粘度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和丙烯酸2-羟乙酯(2-HEA)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质量比1∶1)的复合物为引发剂,聚乙烯醇-1788(PVA-1788)为主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微球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聚合凝聚率的影响,探讨了聚合单体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微球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悬浮聚合最佳工艺:聚合温度85℃,引发剂用量0.6%(相对单体总质量),2-EHA、MMA、AA和2-HEA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总质量的80%、4%、2%和4%.此时悬浮聚合单体转化率较高,聚合凝聚率较低,所合成的微球型聚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微球平均粒径为52.77 μm,具有良好的反复粘贴性.  相似文献   

5.
在制备无机纳米粒子/高聚物复合材料的过程中,由于纳米分散体系存在巨大的界面自由能,极易发生团聚,因此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的发展现状.主要讨论了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对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表面引发离子聚合以及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并进一步指出超细无机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己内酯作引发剂,在钛酸丁酯催化下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以提高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研究结果表明,ε-己内酯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点,低分子PCL可继续引发单体聚合;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反应时间、聚合温度、低分子PCL用量和钛酸丁酯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工业原料在常压和惰性气体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且分子质量可控的聚苯乙烯(PS)。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窄分布PS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为国产化制备聚苯乙烯标准物质材料和它的衍生高分子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低温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乳液聚合法是一种可能实现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醇的工业化生产的方法,用氧化还引发体系和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乙酸乙酯的低温乳液聚合,对两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聚合温度对聚合速度,聚合度的影响以及转化率与聚合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有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产品,并研究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品分子量,表观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制备无机纳米粒子/高聚物复合材料的过程中,由于纳米分散体系存在巨大的界面自由能.极易发生团聚,因此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的发展现状.主要讨论了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对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表面引发离子聚合以及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并进一步指出超细无机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80年代以来活性碳阳离子聚合出现以后的发展状况及在新单体和新引发剂的探索过程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两亲聚合物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两亲聚合物作为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分别阐述了两亲聚合物的浓度和结构、引发剂、温度对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以及两亲聚合物对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DMMC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MC)阳离子型高分子抗静电剂。采有正交实验方法分析讨论了聚合体系单体质量浓度、引发剂用量、聚合体系pH值,对聚合物特性粘数([η])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并对该高分子抗静电剂在丙纶地毯短纤维上应用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评价。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芳香族异氰酸酯和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助催化剂进行了已内酰胺阴离子淤浆聚合,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异氰酸酯对聚合反应条件、聚合物可纺性的影响及聚合纺丝条件对可纺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中发现当助催化剂的加入量较小时,可减少反应时间、增加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当助催化剂的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反应时间变化程度减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降.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助催化剂进行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聚合温度较低,聚合时间较短,聚合产物有较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助催化剂进行己内酰胺阴离子淤浆聚合,探索减轻副反应的聚合条件.选用酸性试剂有效钝化了聚合物中的残留活性中心,通过纺丝观察了其可纺性,并测定了产物的相对粘度.实验中发现当助催化剂的加入量较小、聚合温度较低、聚合时间较短时,聚合产物有较好的可纺性.在聚合产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酸酐和抗氧剂可以使其可纺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单体浓度,乙二胺四乙酸钠浓度,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介绍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高分子抗静电剂在丙纶纤维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催化剂和活化剂对MC尼龙聚合时间及结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合成MC尼龙,研究催化剂和活化剂的物质的量对MC尼龙聚合时间及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物质的量的增加,聚合时间缩短,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活化剂物质的量的增加,聚合时间缩短,结晶度先增加,后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通过星型聚乙二醇(PEG)为引发剂引发丙交酯(LA)开环聚合,用水终止反应后再加入甲基丙烯酸酐反应即可得到甲基丙烯酰基封端的星型PEG-b-PLA大分子单体.加入光引发剂后,大分子单体的水溶液在紫外光的作用可快速固化形成水凝胶.实验表明:凝胶的质量分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凝胶的平衡溶胀比随丙交酯的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XRD分析表明干胶和大分子单体的晶体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9.
炭黑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表征方法,着重介绍自由基接枝、阳离子接枝及阴离子接枝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引发体系对合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从引发机理出发,本文对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5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温度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各种引发体系对合成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有显著影响.结论过硫酸钾-连二硫酸钠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有效引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