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美蓝/靛胭脂染色对胃肠粘膜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以0.5%美蓝与0.2%靛胭脂溶液,经内镜直视下在病灶处喷洒染色。结果 152例中胃部病变116例,其中萎缩性胃炎43例,浅表性胃炎19例,胃溃疡25例,炎性增生性病变19例,溃疡型癌症l0例,早期胃癌6例;30例结肠病变中炎性增生性息肉10例,管状腺瘤6例,溃疡4例,肠炎8例,癌疑2例。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染色后可使病变更加清楚,有助于正确活检,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识别早期癌尤其微小癌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经内镜采用高频电凝摘除粘膜下实体瘤10例,或用套切法或开窗引流治疗粘液性囊肿14例。13例成功,术后半年至1年内镜复查均无并发症或复发。1例胃纤维瘤因大出血经手术摘除治愈。本法适于治疗胃肠粘膜下小肿瘤、异位胰腺及粘液性囊肿。  相似文献   

4.
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电子内镜下胃肠粘膜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电子内镜观察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后胃肠粘膜病变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确诊患者64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分别内镜检查,观察胃肠粘膜病变特点。【结果】治疗前胃肠粘膜均有广泛粘膜下出血斑点,重者糜烂、溃疡。粘膜病变检出率依次为十二指肠52(81.2%),胃48(75.0%),回肠末端34(53.1%),结肠32(50.0%)。治疗2周后复查,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明显减轻,出血斑点消失,四周后观察有些溃疡并未完全愈合。结肠病变治疗2周粘膜病变明显减轻,4周后粘膜恢复正常。【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胃肠粘膜病变。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激素影响溃疡愈合,因此在治疗同时应当加用抑酸药及粘膜保护剂,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药物 (NSAID)致消化道溃疡病及急性胃肠粘膜病变的内镜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因服用NSAID致消化道溃疡病及急性胃肠粘膜病变的内镜特点、用药种类及服药后发病时间。结果  6 0例服用NSAID者 ,服药种类多样 ,服药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从 1d到数十年不等。发生消化性溃疡病 35例 ,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2例 ,男∶女 =1.92∶1;发生急性胃肠粘膜病变 2 5例 ,男∶女 =0 .92∶1。结论 NSAID是消化道溃疡病及急性胃肠粘膜病变的重要病因 ,发生消化道溃疡的种类多样 ;雌激素对NSAID诱发的消化道溃疡病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气候条件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大黄治疗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2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大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1997年以来,笔者应用大黄治疗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出血者2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9~84岁。基础病变:脑卒中20例,脑炎1例,肺原性心脏病4例,感染性休克4...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1月到1999年12月,我院共做内镜检查7 011例次,确诊为胃癌者503例,其中早期胃癌2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均经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5.8±10.7)岁.有胃癌家族史者2例,慢性胃病史者14例;上腹部疼痛规律改变者14例,消瘦贫血者6例;上腹部饱胀不适者4例,无症状者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蓝/靛胭脂染色对胃肠粘膜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以0.5%美蓝与0.2%靛胭脂溶液,经内镜直视下在病灶处喷洒染色。结果 152例中胃部病变116例,其中萎缩性胃炎43例,浅表性胃炎19例,胃溃疡25例,炎性增生性病变19例,溃疡型癌症10例,早期胃癌6例;30例结肠病变中炎性增生性息肉10例,管状腺瘤6例,溃疡4例,肠炎8例,癌疑2例。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染色后可使病变更加清楚,有助于正确活检,提高活检阳性率。对识别早期癌尤其微小癌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镜下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对过敏性紫癜各种类型均做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 ,观察各型过敏性紫癜有无食管、胃、肠粘膜病变、病变形态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以提高对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特点的认识 ,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选择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 ,依据过敏性紫癜 (allergicpurpuraAP)的诊断标准 (1)四肢皮肤分批出现对称性紫癜 ;(2 )紫癜出现前后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便血或 /和关节肿痛及血尿等症状 ;(3)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常 ;(4 )排除与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而被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结直肠粘膜病变术后出血的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结直肠粘膜病变行ES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口服抗凝抗血栓药物、病灶大小、位置、病变形态、术后病理深度、手术时间、整块切除、术中明显出血等因素与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19例中8例(6.7%)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单变量分析显示病灶位于盲肠、术中出现明显出血与术后迟发性出血明显相关(P<0.05)。结论:病变位于盲肠、术中显性出血者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告经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48例,其中经内镜活检证实23例,手术证实25例。结果显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形态,良性偏小,恶性偏大,好发部位以胃底及胃体为主。说明内镜下认清本病的特征,是本病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武  蹇贻  陈曦  吴晓英 《西部医学》2010,22(5):869-870,873
目的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切除病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EMR耗费时间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住胰腺、LST、类癌、纤维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瘤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放大内镜和粘膜染色技术判断粘膜腺管开口分型,探讨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在大肠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进行靓胭脂染色,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梭组织作组织病理比较。结果:在223处病灶中,放大内镜根据腺管开口分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凹陷型肿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6.9%、97.3%、91.6%、100%及100%,总病理符合率为97.8%。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判断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的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能较好地区分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良性与恶性病变,有利于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消化内镜与胃肠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昱  陈小嫦  钟敏 《中外医疗》2010,29(14):178-178
消化内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可靠的优点,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 ,如钡剂造影、超声、CT等,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时医生可肉眼直接观察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同时对可疑病变还可钳取组织行病理检查,对于很多消化道疾病,内镜检查结果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1]。消化内镜在胃肠疾病上的应用已由当初的单纯诊断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治疗上,越来越多的胃肠道良性疾病可以经消化内镜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从而避免长期的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决定中,晚期食管癌手术根治术。方法内镜下喷洒1.5%的Lugol’s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在不着色区多点活检。结果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37例内镜下碘染色者27例阳性,中,晚期食管癌128例碘染色全部阳性。  相似文献   

18.
内镜诊断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粘膜下肿瘤起源于粘膜下或粘膜深层,根据其生长方向可分为腔内型、壁内型、腔外型和混合型;内镜检查对腔内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治疗价值。内镜较常检出的粘膜下肿瘤有平滑肌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脂肪瘤、血管脂肪瘤、血管瘤、异位胰腺、肌胚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电子胃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162例先后进行EGD和EUS检查的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病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EGD和EUS诊断符合率分别是:食管静脉瘤100%,壁外压迫94.40%,异位胰腺92.90%,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症90.90%,粘膜下良性肿瘤88.90%,怀疑恶性病变66.70%。结论掌握一定的EUS知识可以提高EGD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内镜诊断和治疗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沈云志,茹佩瑛,刘玉春关键词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内镜,诊断,治疗我院自1975年6月-1992年5月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8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治疗分析讨论如下。1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