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方法。方法选取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98例为观察组,采用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10 s持续注射后等待10 s再拔针,注射后不按压,如有出血和血肿按压3~5 min。另选取同期患者122例为对照组,常规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与否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PCI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局部不按压和按压5~10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局部不按压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按压5~10 min组(P<0.01),出血面积明显小于按压5~10 min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不按压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曹文美 《当代护士》2009,(10):87-88
目的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照组按压5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6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的PCI术后患者97例分为2组,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入院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流程;选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入院的56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优化注射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下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Z=-2.907,P=0.004)。 结论 优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流程可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最佳按压时间。 方法 选取2017年1~4月胸外科术后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4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按压组、按压3min组、按压5min组,于注射后48h观察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结果 不按压组的出血发生率为5.9%,按压3min组出血发生率为6.3%,按压5min组出血发生率为10.4%,3组间的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641)。 结论 胸外科术后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拔针后无需按压局部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关系,寻找最佳注射方法。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例,对照组13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注射后按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后按压方法。每例患者注射14次,共注射434例次。观察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前按摩局部皮肤可促进药物吸收,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方法.方法 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常规组采用传统法,改进组采用改进法(即从心理、体位、部位、排气、穿刺方法、注射和拔针、按压、用药后观察等方面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 改进组较常规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出血程度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皮下出血及较大面积出血率,对减轻老年患者恐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小菁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25-82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50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法,实验组采用改良注射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致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可有效减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贴敷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减轻皮下出血的作用。方法40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每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次,共400次。对照组注射后用普通输液护贴贴敷注射部位,治疗组注射后用云南白药贴敷。分别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治疗组皮下注射后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云南白药贴敷能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并能减轻其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崔永玲  张广明 《护理研究》2008,22(7):619-6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后按压方法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的关系,找出比较合适的按压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及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病人3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例病人均选择腹壁皮下注射,左侧采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棉签方向垂直于进针方向),右侧采用棉签方向平行于进针方向的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均为2min,24 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数以及出血面积.[结果]两种按压方法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采用棉签平行于进针方向按压方法,按压2 min.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