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幼儿园谈话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而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展中却表现出:师幼关系处理不当、内容选择脱离幼儿、活动情境缺乏创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开展谈话活动时所存在的四大要素即教师、幼儿、内容、环境进行分析和解读,是从宏观上把握如何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谈话活动是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全班(组)幼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主题,在幼儿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对话,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一般包括节日见闻谈话、观察事物谈话、经验主题谈话等.有效地组织谈话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很大作用.然而,在日常观察中,却发现有些教师并不重视幼儿谈话活动的组织.或不善于组织幼儿谈话,究其原因,一是要求用普通话组织教学,这与方言是粤语的  相似文献   

3.
谈话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组织好谈话活动的关键在于,以有趣的话题引发有趣的谈话,用有效的指导达到满意的效果。下面以大班谈话活动“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为例,谈谈谈话活动的指导策略。 第一步,创设情境,尽快引入话题。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少而精的实物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是组织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在谈话活动“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开始时,我首先出示了一朵拟人化的七色花。花心是一张可爱的笑脸,七色花瓣色彩鲜艳,且可以任意翻卷,孩子们非常喜欢,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接着,我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帮助幼儿回忆故事《七色花》的内容,如,七色花是一朵平常的花  相似文献   

4.
主题谈话夸夸我的好妈妈可组织幼儿采用讲述、哑剧、歌唱等形式,介绍自己妈妈的姓名、外貌和职业,让幼儿知道妈妈的辛苦,激发幼儿尊敬、关心妈妈的情感。情境讲述妈妈,您辛苦了可组织幼儿观看几组情境表演,如:夜深了,妈妈还在灯下看书、学习、工作;妈妈下班回家,忙着烧饭、做菜、洗衣服、织毛衣;妈妈的星期天等。幼儿通过观看、讲述,体验妈妈的辛苦劳累,懂得从小要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5.
区域游戏能够促进幼儿间、师幼间的交流,有利于渗透语言教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目前区域游戏设计中不利于发展幼儿语言教育的因素:区域时间不够,流于形式;教师投放的材料不适合幼儿,过于粗糙;教师不懂得如何观察、指导幼儿等三大问题,提出了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拓展交谈内容;教师适时介入,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并注重区域活动后评价等四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区域游戏中的语言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村幼儿家长一般家务事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等特点,我园开展了一项新的活动——预约谈话。即每天每班提前预约两名幼儿家长,家长姓名公布于家长联系栏中,放学后,本班教师跟预约的两名家长进行交谈。一方面,向家长如实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听取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教师要做好谈话记录。根据家长的反映,教师向家长推荐好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与家长探讨如何实行家园共育。一学期以来,“预约谈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起来了。我园的“预约谈话”@张磊  相似文献   

7.
“三八”节快要到了,按照保教组制定的计划,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爱妈妈”教育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请幼儿介绍妈妈的工作,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妈妈工作时的情景,以此加深幼儿对妈妈工作的了解,为妈妈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作贡献感到自豪。 二、主题谈话“妈妈是怎样关心我的”,在讲讲、听听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教育幼儿回家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8.
姜如萍 《早期教育》2004,(12):35-3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一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二是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三是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在引导幼儿交流感受与经验、分享成功与快乐的同时,让幼儿有了更多倾听与表达的机会,因而,倍受教师的关注.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认识或组织有失偏颇,常使谈话活动陷入"冷场"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本文试从幼儿园集体谈话活动与幼儿语言发展这个角度,就如何组织一个幼儿敢说、可说、愿说、会说的谈话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又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创造好各种条件,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今天,我所说的随机教育也是使幼儿得到应有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它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把随时发现的每个细节、问题加以引导、教育。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生活环境,我提出了三个实施途径。1、抓住晨间谈话这一环节,注意教育随机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晨谈是第一个,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却是幼儿全天活动的开始,应利用好这一时机,让幼儿的情绪有一个愉快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活动、道德情境中产生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慧 《成才之路》2012,(27):92-93
正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的教学才会变得充满乐趣和活力。基于此,我结合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对如何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运用幼儿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幼儿对周围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不愿主动参加谈话,在教师提问时也不乐意回答,老是当“哑吧”。这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该弄清其原因。根据我长期观察和分析,幼儿不愿张嘴的原因大致有这几个方面: 1.胆小。这类幼儿胆小而“怯场”,他们心里总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常常是见生人不敢谈话,人多时也不敢说话。2.自尊心较强。这类幼儿往往是由于某一次说话或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引起别人的嘲笑,而教师则忽略了对他作必要的鼓励,也没及时教育嘲笑者:这是不礼貌、不应该的。从此之后,这类幼儿便因害怕别人嘲笑而闭口不言。3.错领会家长在某种场合下的指责。这类幼儿往往是过去在家长工作忙或和别人谈  相似文献   

13.
罗爽 《华章》2011,(31)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在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理解的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可以体现教育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实现难点突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进行"实习场"情境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尝试做幼儿游戏的玩伴、幼儿活动的旁观者、成为幼儿学习的"脚手架"等,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和"实习场"情境建构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俊燕 《早期教育》2002,(12):33-33
区域活动中,幼儿比较分散,教师的观察难免会有遗漏,这给活动后的小结带来了缺憾.我园重视区域活动后的谈话,既给幼儿提供了回忆活动的机会,又让教师通过谈话全面了解幼儿的活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家长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教师教育幼儿的主要合作者,教师对家长的谈话间接影响着对幼儿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登门家访与电话家访)、家长接送孩子时  相似文献   

17.
谈话活动是针对一个话题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如何有效开展好晨间谈话,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实际的教学场景来说明晨谈活动在幼儿五大领域中的教育价值,并借此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很长一段时间,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评价。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绘画教学的新模式,即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幼儿创作——共同评价。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变单纯的绘画教学为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我们称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为中心的绘画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目标、幼儿实际和客观条件,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唤起幼儿的艺术想象,调动其无意识心理活动,以挖掘内在的创造潜力。最常用的情境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幼儿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境活动,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交往,操练和积累自己的语言经验,达到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目的。为了加强幼儿语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应“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要“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为了落实《规程》这一要求,切实履行教师的职责,本学期我对班上部分幼儿做了追踪观察和个案记录。通过对幼儿的追踪观察和教育实践,我认识到对幼儿的追踪观察较好地体现了注重个体差异的原则。我的体会是: 1.对幼儿的追踪观察和分析记录,加强了教育的目标性,使教师能切实地把教育落实在具体孩子身上,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对幼儿的追踪观察有利于教师真实地了解掌握幼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使教师随时调整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