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医院11年间临床用血情况,各种成分用血的使用量和比例,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 2001 年 1 月至2011 年 12 月间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比例、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 医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全血用量显著下降,从2006年到现在成分血使用率接近10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 输血科及时掌握、分析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严格执行输血制度,给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在临床推广成分用血、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2007-2008
目的:分析临床用血的合理性,更好的推动成分输血。方法:对我院10个主要临床用血科室的用血量及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5%以上,血浆输注率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各科室统计显示除胸外科外,成分用血比例均在97%以上,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混合输注有4个科室超过50%,血浆输注有5个科室超过50%,出现不合理输注。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临床科室中普遍存在,以外科系统尤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等。  相似文献   

3.
邱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47-248
目的对综合性医院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的全部临床用血情况记录,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的临床用血资料定义为A组,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的临床用血资料定义为B组。对两组的成分输血占用血总量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的成分输血率比A组高很多,而该组的PC和RCC输血量也比A组高很多。结论对综合性医院的用血情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很统计,可以方便于进一步总结临床用血经验,并对临床未来一段时间的用血趋势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以便于对血液进行相对合理的分配,保证是更多需要用血的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从而对成分输血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加强血库与临床的沟通,提出输血合理化建议,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合理安全用血.方法 利用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 本院近3年成分输血比例均> 99.990%,临床整体用血合理.结论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保证用血安全.动员互助献血并开展自体输血,缓解用血紧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刻认识临床输血。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2001年至2007年住院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手术科室用血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输血要科学合理,提倡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近5年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为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用血情况和科室用血结果及成分输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院血液制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成分输血率在99.1%左右,科室用血量比较,以普外科用血最多。输血指证符合率为93.5%,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1%。结论:临床用血情况已逐步走向正规化,但仍需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现状,为及时调整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临床用血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成分输血率100%,全血用量0;各成分血用量为白细胞0,红细胞3006.5U,血浆2935U;临床用血科室主要集中在消化科、肝胆外科及ICU。结论本院推广成分输血效果显著,但在血浆使用上还需要加强管理,以确保输血更加科学、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输血是临床救治严重损伤、大出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临床用血量也连年增加,不断赶超血液中心供血量~([1])。因此,观察临床用血情况,掌握临床科室用血规律和用血规范性,能够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安排临床用血,有效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血液供应不足,减少经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提供数据基础~([2])。本文对太原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5年的临床用血记录进行了统计,总结归纳了各科室用血量和各类疾病用血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顾标  李建国 《淮海医药》2012,(4):333-334
目的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和开展临床输血技术指导,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地用血。方法对本院临床科室输血量较大的前10位科室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三年的平均成分输血率在98%以上,远远大于三级甲等医院目标管理标准(>85%)的要求。临床用血主要仍集中在手术科室,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及肿瘤内科等用血量亦较大。血浆成分的使用不能严格遵循输血指征。结论本院临床用血存在使用不尽合理现象,应建立控制不合理输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柳州市肿瘤医院12年来临床血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临床用血情况,使血库工作者能更好地对血液资源进行调配与管理,加强科学用血、安全用血,提高输血治疗技术,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全部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用血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非手术用血比例则呈逐年上升。结论安全、合理、科学用血,提倡临床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旨在为后续输血管理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722例输血病例资料,其中手术科室360例,非手术科室362例。根据相关规定对用血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77.50%低于非手术科室的9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 P=0.007<0.05)。2017年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85.83%低于非手术科室的9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 P=0.031<0.05)。2018年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89.17%与非手术科室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5, P=0.253>0.05)。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呈逐年升高趋势,非手术科室则变化平稳。结论 非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在近3年维持于较高水平,手术科室用血合理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在2018年达到与非手术科室相当的水平,临床医师应加强输血指征把握,保证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两年来,我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晓光 《首都医药》2006,13(20):22-22
本刊讯北京天坛医院自1997年开展自身输血以来,十年间已有六千余例患者接受了此种输血方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医院自身输血率已达到53%以上,输血科连续七年获得北京市血液管理处颁发的“先进科室”荣誉称号。天坛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自身输血工作,1997年,医院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专门制定临床用血细则,要求有关人员熟练掌握临床用血指征、成分输血适应征及自体输血标准等。输血科工作到位,管理细致、制度健全。十年来,科室人员重视坚持科学地临床用血观念,广泛宣传自身输血知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临床医生对术前病人进行动员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医院2000~2005年临床用血和成分输血情况.方法 查阅2000年以来河源市中心血站发血记录和查阅病历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用血量和各种血液成分用量.结果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随着红细胞使用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全血用量逐年减少.全血输注导致的NHFTR发生率为0.28%,总的输血反应率为0.19%.结论 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少,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多.护理方法也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院门诊量统计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门诊量进行统计预测,提高科学预见性,为合理调配门诊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为编制长短期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趋势直线方程预测全年门诊量,采用门诊科室构成比预测各门诊科室的门诊量,采用月份比重预测全年各月份的门诊量.结果:2007年我院门诊量预测值为182018人次.结论:通过预测分析可知各月门诊波动情况,在低峰期可安排医护人员休假,高峰期多开诊室,加强病人分流,在医院管理中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贯彻实施 ,临沂市的医疗临床用血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 ,成分输血逐渐替代全血。2003年6月份以后市中心血站已向临床100 %提供成份血 ,并实行了全血预约制度。为进一步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技术 ,杜绝血液的浪费和滥用 ,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笔者对2000~2003年本市各医疗单位成分输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来源 :资料均来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本站供血科微机储存的发血资料。1 2成分血品种 :包括悬浮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机采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2011年临床用血和信息化管理后的2012年用血人数、用血量、不合理用血率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输血率、血液成分的需求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257,P>0.05)。以RBC用量最多,其次为FFP、Plt、全血和Cryo;但2012年的血液消耗量较2011年下降了28.30%,人均耗血量显著减少(t=2.689~3.503,P<0.05或P<0.001)。除Cryo之外,2012年的总体及各单项不合理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11年(χ2=8.873~2.639,P<0.05或P<0.001);在不合理输血病例中,FFP输注者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RBC和全血输注者,Plt 和 Cyro 输注者所占比例最小。此外,2012年输血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2011年( Z=-21.398,P<0.001)。结论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血量,缓解“血荒”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病程记录中的存在问题,提高临床医生书写输血病历的规范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云浮市人民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电子病历124份,对输血指征、输血数量、输血时间、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效果评价、输血记录及输血前检测进行评价,如其中一项缺失则视为不合格。结果共查阅病历124份,其中合格66份,不合格58份,总合格率为53.23%;其中手术科室合格率为51.81%,非手术科室合格率为5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合格输血病历记录错误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输血指征不符占14.52%,输血数量不符占3.23%,输血时间不符占2.42%,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占0.81%,输血效果评价无/不全占25.00%,输血记录无/不全占15.32%,无输血前评估占4.03%。结论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均须提高输血电子病程记录的规范性,应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规范临床输血行为,建立健全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防范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文山州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基本现状及对相关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我们于2009年5月对全州主要用血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余加宏 《淮海医药》2014,(6):550-551
目的了解蚌埠市临床合理用血状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随机抽取蚌埠市范围内40家临床医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共339临床输血病例,按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其它科室进行分类,并分别分析临床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合理性。结果红细胞输注的合理病例为31.5%,相对合理病例为31.5%,不合理为37.0%;不合理红细胞输注病例中内科为4.7%,外科为63.2%,妇产科为18.2%,其它科室为28.6%;血浆输注合理病例仅占24.2%;"搭配血"为67.4%,外科搭配输血占输注血浆病例的39.3%。结论蚌埠市临床医疗机构内科与妇产科对红细胞输血指征的把握较好,而外科对红细胞输血的指征把握则较差。血浆输注存在随意性,合理性较低;"搭配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医务人员(尤其外科)临床输血的理念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