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伦理思想为视角,探讨当代道德失序的社会现象,重新审读传统伦理严明崇礼思想与社会生活物态的联结,分析伦理思想指针外化的传统设计道德良善形态中的立德,诱发传统设计形态在当代社会中的教化应用,以及传统设计由礼生德并与社会伦理秩序的良知交感,阐明传统伦理思想对当代设计艺术的道德平衡作用,最终通过当代设计形态外化良知和道德的责任意识,在整体社会中潜移默化成“大善大美”的图景,彰显设计对社会道德影响的力量,以构建诗意的伦理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善恶的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问题历来是困扰伦理学的重要问题,既是一定道德学说的基础问题和理论出发点,也是社会构建一定伦理的根据。从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区别出发,分析人性善恶问题的道德判断与伦理选择的各自规定,指出善恶的伦理选择的方法论意义,尤其是性恶论的方法论意义,将为理论和实践超越“善恶之辨”,构建有现代意义的伦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其生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不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延绵不断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德育资源.《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是儒家思想重要体现,对后世影响深刻.挖掘《大学》中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及创新价值,将其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提升当下高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忠诚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生生不息,它是孔子非常重视的一个伦理范畴,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本文从分析孔子忠诚文化的内涵入手,对君臣之间及朋友之间的“忠诚”关系进行阐述,从而引伸出立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等方面的现代诠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具有深刻的,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明确提出民族精神和道德继承问题,这是我们民族在文化层面上认识的飞跃,而把这种带有指导方向性的语言写到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无疑对我们民族精神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传统文化及儒学认识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即从此我们可以摆脱那种割断历史、否定传统的激进主义态度,正视曾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及其现代价值了.但是我们仍应保持对儒学进行反思的态度,既要提炼其精华,也要剔除儒学传统中因袭着的落后、保守、封建的思想观念,以防它们成为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仁学包含着东方人文主义和中国封建社会道德伦理体系及其建构的方法论。在我国目前的转型期社会,一方面应积极弘扬孔子仁学中的人文主义,达到为先进道德伦理的生成进行“烧荒育肥”的目的;另一方面应积极借鉴其在构建封建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方面的方法论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先进的道德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风俗习惯、道德伦理、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其深远,这种深刻的影响发展至今必然渗透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并在企业文化中充分反映.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京都玉作深入骨髓的惜玉精神入手,解析传统玉作的价值观以及由此衍生的创作方法与审美法则。将传统工艺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进行联接,旨在揭示中国工艺传统中,工艺的内涵往往不只体现在它的外部形态与技术理性,更多的时候,可以传达精神甚至道德与伦理。工艺在这个关系下所体现的价值,可以跨越种族、等级、身份及权势,成为一种共同的行为约束或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0,(1):49-53
明清时期漳台地区民间家训内容丰富,挖掘漳台地区家训文献,是这一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基本渠径之一。漳台家训研究的精细化,有利于进一步传承漳台民间家训中训世安人、治业进取以及交接天人等合理内核。加强明清时期漳台民间家训研究,可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复兴和弘扬区域美善社会风尚提供建构思路,从而为涵养社会公德、培育家庭伦理、淬炼个人品德给予有益借鉴。发挥文化功能,进一步两岸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19,(2):81-85
伦理型领导是当前领导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企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伦理型领导在我国企业有较强的适应性,伦理型领导能为组织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伦理型领导的内容与特质出发,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本土文化背景下伦理型领导在企业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师院学报》2019,(3):153-156
"和"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了和谐统一、开放包容和和平发展的深刻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强大智慧,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动力源泉。将"和"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团结意识,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47-151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和正确方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地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以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为主要抓手,切实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经典著作,《论语》对社会价值的认识、表达和塑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给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亨、利、贞是《周易》中的基本卦辞,千百年来对其阐释颇多。可见,它们已不单是一个文字诠释问题,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逐步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故本文即透过这种文化现象对其产生的背景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做了一些探究,并初步将其所包蕴的文化意义定格在社会道德和文化心理范畴内。也即是说,元、亨、利、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其产生到发展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社会道德包袱,并逐步渗透和融化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它不仅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一要成功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知道,它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民族精神,二是创新精神。民族精神是根本,创新精神是关键,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民族的命运。而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诞生的时候.是以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为目标的,就像古罗马的民主制度一样.只适用于贵族和公是社会.对奴隶是不讲民主的。后来就不同了,真正的民主制度必须给予所有国民以平等权利。20世纪以来,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生态伦理思想的出现。它与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将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