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地质勘探和矿井生产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研究了十二矿己15煤层的瓦斯地质规律。综合分析了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上覆基岩厚度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提出了地质构造控制己15煤层瓦斯赋存和分布,受构造控制井田划分为牛庄向斜南翼区、牛庄向斜和郭庄背斜共翼区及郭庄背斜北翼区3个瓦斯地质单元,并分析了构造对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的控制;己15煤层厚度大,煤层顺层滑动,构造煤成层发育,直接顶底板岩性大部分为砂质泥岩或泥岩且厚度变化小,利于瓦斯赋存;十二矿第四纪松散层垂向差异大,上覆基岩厚度相对煤层埋深对瓦斯赋存分布控制更准确,上覆基岩厚度主导各瓦斯地质单元内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2.
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为研究该矿区突出分布特点及其主控因素,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和突出情况,认为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特征,受构造复杂程度影响,矿区南部突出危险性明显高于中北部。鹤壁矿区瓦斯突出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倾角变化以及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控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坪湖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演化、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煤质、矿井构造和采掘因素等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采掘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而断层构造控制着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因此,根据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变化实现突出危险程度区带划分,从而更好地指导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分区分带治理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潘三矿地质构造、地质勘探钻孔与采掘工作面实测瓦斯含量以及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因素的分析,研究了矿井13-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结果表明:井田瓦斯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点,瓦斯风化带与瓦斯带分界明显,瓦斯带瓦斯分布呈现出北低南高、东高西低规律.根据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及煤层瓦斯运移与保存条件,可划分为3个瓦斯地质单元,各瓦斯地质单元瓦斯含量随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控制瓦斯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圈岩性质、构造煤等.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和分析利民矿井详实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构造地质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性,不同构造部位突出危险的差异性。同时煤层围岩性质不同,地质构造发育不一样,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大小、地段也各异。地质构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应力分区,从而导致瓦斯不同程度地聚积与泄散,决定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密度的分区分带性。  相似文献   

6.
李云波  张腾飞  宋党育  张玉贵 《煤炭学报》2018,43(12):3436-3446
煤层瓦斯赋存受多期、多种地质因素制约,具有区域分区分带、局部强烈非均衡性叠加特征,其中局部奇异性是造成瓦斯富集异常及煤与瓦斯突出致灾的主要原因。通过借鉴和利用多重分形奇异性理论建立了瓦斯地质规律预测新方法,并以淮南矿区潘一矿13-1煤层瓦斯地质研究为例,探讨了煤层瓦斯的奇异性特征及地质控制机理。研究发现:煤层瓦斯的非线性分布及局部富集特征与地质过程中的奇异性现象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多重分形奇异性方法能够准确描述瓦斯地质规律的奇异性和突变性。通过潘一矿实例研究,揭示了煤层瓦斯赋存的奇异性特征,并将矿井瓦斯赋存分为正常区、逸散区和富集区,发现正常区与高富集区之间突变区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构造煤局部异常发育及高构造曲率反映出的强挤压应力环境是造成煤层瓦斯奇异性富集的主要控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掌握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是煤层瓦斯抽采和有效防治瓦斯灾害的前提和依据。煤层瓦斯含量大小受瓦斯生成、运移、保存条件综合地质作用的控制,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从构造控制,顶板岩性及对瓦斯赋存影响分析,认为背向斜、地垒构造等构造组合的隆起、凹陷及顶板不同盖层条件导致瓦斯保存条件的差异,控制着戊9-10煤层瓦斯分区、分带,并将该煤层划分为4个瓦斯地质单元,结合实测的煤层瓦斯含量和实际瓦斯涌出量,建立了各瓦斯地质单元反映戊9-10煤层瓦斯含量整体分布的趋势模型,更加直观的反映瓦斯含量分布特征,其它地质因素影响其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8.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重要灾害之一,构造因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淮南煤田煤层形成后,先后经历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作用使煤层内部地质构造发生叠加、变形、破坏,叠加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瓦斯地质特征,也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程度。本文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矿井内不同区域瓦斯地质特征受不同地质时期构造作用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因而造成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构造煤在不同区域具体不同的分布特征,从而造成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布具有分区性。  相似文献   

9.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重要灾害之一,构造因素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淮南煤田煤层形成后,先后经历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作用使煤层内部地质构造发生叠加、变形、破坏,叠加后形成的地质构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瓦斯地质特征,也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程度。本文通过对淮南煤田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矿井内不同区域瓦斯地质特征受不同地质时期构造作用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因而造成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构造煤在不同区域具体不同的分布特征,从而造成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分布具有分区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以往资料和实验测试结果,研究了下峪口井田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特征,采用定量的方法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及临界值。研究认为:本区突出点分布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点,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褶皱构造、煤层埋深、煤体结构类型、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是突出产生的基础,褶皱构造、煤体结构类型与埋深是产生突出区域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