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eislinger联轴器扭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单自由度扭振系统出发,研究了Geislinger联轴器的动态特性.发现当Geislinger联轴器在承受波动转矩时,其刚度和阻尼会随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动刚度会使系统固有频率产生偏移.进一步研究表明,动态阻尼对振幅值的影响较大,而对频率偏移基本没有影响.同时,通过对联轴器扭振方程的求解,解算出联轴器的不同阶次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2.
弹性联轴器对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军用履带车辆上的弹性联轴器常见类型有盖斯林格联轴器、膜片联轴器、橡胶联轴器等,文中主要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联轴器的阻尼和刚度特性,理论研究弹性联轴器对某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联轴器对系统集中质量的振动角位移幅值以及轴系的振动附加转矩和附加应力等的影响,为弹性联轴器的设计和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高速履带车辆七档行星传动系统匹配问题,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等效扭振模型,分析了扭振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对转动惯量及刚度的灵敏度。结合行星变速机构的固有特征和内外激励频率,分析了行星变速机构各档位的共振情况,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扭转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参数的优化。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学参数可较好地避免扭转振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行星传动系统匹配对扭转振动的影响及改进扭振性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适用于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的凸缘联轴器动力传动系统,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其扭转振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传动系统的扭振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与减速器齿轮啮合频率比较,判断是否发生共振。分析结果可以为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减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轮驱动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真分析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共振的危害、发动机激励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一四轮驱动特种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利用自主开发的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软件扭振TVSIM建立了扭振分析模型,完成了固有频率、固有振型的计算.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该车虽然在某些频段可能存在扭转共振,但如果对操作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完全能够保证动力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轴系的扭转振动是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振动形式之一,也成为影响车辆整体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产生、危害及研究意义,对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研究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探讨,综述了扭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对扭振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简称扭振)表现对于车辆舒适性有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某前置后驱车辆传动系统的扭振控制,结合机械动力学知识通过LMS AMEsim软件建立车辆传动系统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扭振频率与模态分析,确认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在35.2334 Hz下有共振发生,通过优化离合器参数可使扭振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也提出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对传动系统多参数进行优化,更好地提高传动系统的扭振表现。  相似文献   

8.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弯扭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及复模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履带车辆的多轴齿轮动力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简化原则建立多自由度的弯扭耦合振动力学模型,并针对弯扭耦合振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利用有限元理论与数学模型的相结合,在ANSYS中建立考虑齿轮的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以及轴承的支承刚度和油膜阻尼的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阻尼的复模态计算,并对弯扭耦合振动特性进行分析.探讨耦合模态中的振动形式以及模态参与因子和有效质量,研究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对多轴齿轮动力传动系统弯扭耦合振动模态的影响情况.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弯扭耦合振动台架试验,将试验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某4×4车动力传动系统扭振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桌四轮驱动特种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首先利用自主开发的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分析软件TVSIM建立了扭振分析模型,完成了固有频率、固有振型的计算.然后采用LMS的扭振测试模块对该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该车动力传动系统基本不存在扭转共振问题.以此为指导,将解决措施聚焦在零件设计和加工方面,通过改进设计和严格控制加工质量等措施,彻底解决了动力传动系统的故障,扭振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正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扭振测试的两种方法,即稳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在扫频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扭振实车动态试验的条件和加速时间的要求,建立了试验测试系统,并对某型装甲履带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实车道路测试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了车辆发生扭转共振时发动机的转速和谐次,为分析、评价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合理性提供了试验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声腔-弹性板结构在不同激励下声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声腔-弹性板声振耦合模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该模型在点力激励和点声源激励下,激励位置、声腔厚度以及弹性边界等对弹性板声辐射功率、表面振速和腔内声压的影响及两种情况下的区别。弹性板的振动位移函数通过谱几何方法得到,并采用Hamliton原理,充分考虑了板的振动与板两侧声场之间的耦合。利用Rayleigh积分,可计算出弹性板的声辐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在简支约束情况时,点力和点声源两种激励下,激励位置、声腔厚度和弹性边界对板的声辐射功率、表面振速和腔内声压有不同的变化。在薄声腔时,点力激励下,声腔个别模态对板有明显影响。点声源激励下,模型耦合作用明显,弹性板的声辐射功率、表面振速和腔内声压主要受到耦合模态的影响,且点声源的耦合作用明显强于点力作用。相较于扭转刚度,直线刚度对声辐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阶梯轴中扭转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维扭转波动理论入手,就阶梯轴中变截面界面上扭转弹性波的反射和透射关系建立起了各轴段的扭转振动响应的数学表达式。并基于位移响应为目标控制函数,对二次源、误差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从理论上模拟了主动控制效果。并对一个一级梯轴进行了弹性波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阶梯轴形式,采用简单的单一控制源和单一误差传感器的控制形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诊断某型柴油发电机组产生的异常噪声故障,将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和Hilbert变换用于发电机主轴承的非平稳振动信号处理,有效提取了主轴承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对机组振动噪声信号、发电机主轴承振动和轴系扭振信号进行了分析。诊断结果表明,由于柴油机激励下机组轴系扭振幅值过大,引起柱销联轴器橡胶件表面的相对运动,产生干摩擦作用力,导致机组轴系产生间歇性的异常振动噪声。该方法对旋转轴系部件摩擦引起的振动噪声故障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橡胶套筒弹性联轴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通用的力学模型,理论计算得出弹性联轴器扭振的动态特性以及内部应力。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选择合适的参数,成功模拟弹性联轴器中橡胶件的力学性能,利用计算机模拟,得出联轴器的转角、角速度曲线,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A thin elastic stretched rod is considered. Nonlinear torsional vibrations of the rod are investigated. The Reissner variational principl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It is shown that, in contrast to the linear case, the amplitude is a limited quantity.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种应用连杆弹簧负刚度结构所设计的正负刚度并联扭转隔振器,通过分析其设计参数,得到了其在静平衡位置达到准零刚度的条件。针对所述系统,建立二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应用谐波平衡法求解了准零刚度隔振器的振动响应。考虑激励幅值、系统阻尼和转动惯量等因素,从扭转振动力矩传递和扭转振动功率流传递两个角度分析了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非线性振动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此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效果,且表现为振动传递的硬特性;从功率流角度的分析还表明,系统的瞬时传递功率流峰值与输入功率流和耗散功率流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在低于共振区域的低频区间内,隔振系统前后两端的转动惯量对系统振动具有较大影响。最后,对扭转隔振器的振动隔离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隔振器具有良好的低频振动隔离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0.5谐次扭振的内燃机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内燃机轴系测点扭振与各缸激振力矩的关系式,利用0.5谐次扭振的幅值与相位特性,进行内燃机各缸作功状态监测和拉缸故障诊断。以6135柴油机为对象的应用研究验证利用0.5谐次扭振确定故障阈值方法的实用性和诊断准确性。对6240柴油机的实例分析表明,不仅可以利用0.5谐次扭振相位角准确判断出内燃机拉缸缸号,还可利用其幅值反映拉缸故障程度。因此,利用0.5谐次扭振对内燃机进行一级诊断和三级诊断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汝贵  蔡敢为  鲁华 《机械强度》2007,29(3):356-364
针对控制电动机转子偏心时不均匀气隙磁场,分析其实际运行状态的机电耦合关系,建立以电机横振、扭振为节点位移的伺服电机单元,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含电机电磁参数和弹性连杆机构结构参数的系统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算例的数值计算,得出系统弹性振动固有频率和弹性位移响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电机对机构弹性位移的影响不可忽视.文中的工作为此类系统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也为研究此系统动态特性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曲轴扭转振动与整机辐射噪声问题,以某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VL Excite软件,在匹配扭振减振器(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TVD)与不匹配TVD两种情况下,采用弹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轴承计算模型研究了曲轴扭振对机体所受激励与轴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并且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曲轴扭振与车内噪声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与主观评价表明,匹配TVD情况下曲轴扭振幅值降低,车内原有异响声明显改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扭振会使得曲轴模态频率附近范围内机体所受激励幅值增加,改变轴瓦表面载荷的幅值与分布规律,导致发动机乃至整车产生异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