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毛用活性/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分析了毛用活性/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料用量、电解质NaCl质量浓度、染色pH值和温度对羊毛和棉织物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结果表明:当Argazol黄NF-GR用量4%(owf)和毛用活性艳黄R用量0.1%(owf)、Argazol蓝NF-BG用量4%(owf)和毛用活性艳蓝4R用量0.45%(owf),NaCl质量浓度80 g/L,pH值7,98℃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有较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2.
潘云芳 《印染助剂》2004,21(5):42-44
克服涤棉织物在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中经常出现的色花现象.采用专用碱剂及β-环糊精作助剂,能提高染色的匀染性、色牢度.通过染化料等的选择,优选出适合弱碱性浴染色工艺用ERD系列分散染料2%,owf及KE型活性染料2%,owf弱碱性一浴一步法染色,染浴pH=9,电解质Na2SO4,染色温度125℃,β-环糊精2g/L.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棉模拟交织物一浴法染色,分析了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对羊毛和棉织物的上染情况,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对羊毛和棉浅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以及酸性染料用量对羊毛和棉深色染色同色性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0.5%(owf),pH值为5,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当中性固色活性染料用量3%(owf),加入少量酸性染料,pH值为7,95℃染色60 min,羊毛和棉织物可获得很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羊毛织物用活性黑KNB在乙醇/水体系中染色,分析了乙醇体积分数、染浴pH值、固色温度、固色时间和纯碱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水浴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乙醇/水体系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时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达到最大值;当染料用量为2%(owf)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浴pH值4,纯碱1 g/L,固色温度80℃,固色时间60 min左右。在80℃、无电解质促染条件下染色,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和各项色牢度均达到了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效果,节约了能耗及水耗,并减少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纯棉织物微悬浮体染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性染料以微悬浮体形式对纯棉织物进行染色,并与传统染色工艺比较。确定的微悬浮体染色优化工艺为:活性染料2%(owf),微悬浮体化助剂A用量6%(owf),微悬浮体化助剂AS用量1.0 g/L,微悬浮体化助剂DL用量0.5%(owf),元明粉用量30 g/L。结果表明,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可显著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同时减少了元明粉等无机盐的用量,染色织物光泽鲜艳,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6.
针对竹纤维及毛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采用安诺素活性染料对竹/毛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通过系统研究染色过程中电解质、碱剂、固色温度、染浴、pH值等因素对同色性的影响,筛选优化工艺;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探讨了安诺素活性染料对竹纤维及毛纤维的上染速率以及竹/毛混纺织物的染色提升性及染色牢度.实验结果表明,安诺素活性染料用于竹/毛混纺织物染色具有良好的同色性和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载体苯乙酮芳砜纶分散染料染色和中性浴固色活性染料粘胶染色工艺的基础上,确定了芳砜纶/粘胶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条件:载体苯乙酮10 g/L,硫酸钠25 g/L,染浴pH值为7,染色温度100 ℃,染色时间为90 min。染品匀染性较好,但分散染料对粘胶织物以及活性染料对芳砜纶织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沾色,而硫酸钠的存在会降低载体苯乙酮分散染料染色的上染率,苯乙酮的存在也会降低粘胶中性浴固色活性染料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8.
苎麻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与酶处理一浴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晓明 《染整技术》2005,27(11):6-9
纺织品的染色和生物酶一浴法处理加工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复合化染整加工。文章探讨了使用活性染料和中性纤维素酶对苎麻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和生物酶整理,中性纤维素酶、活性染料和氯化钠的浓度对苎麻织物的性能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为:活性染料(owf)4%,纤维素酶(owf)2%,氯化钠60g/L,温度55~60℃,pH值6~6.5,浴比1 :15,此时染色效果与生物酶处理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氯乙酸用于羊毛普通活性染料染色,研究三氯乙酸和染料用量、染色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染色温度的变化,三氯乙酸逐渐发生分解反应,从而使染液达到先酸性后中性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在三氯乙酸质量浓度2 g/L,染料用量2%(owf),染色温度90℃条件下,保温60 min,可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此外,通过对染色织物耐洗牢度的测定发现,未经皂洗的羊毛耐洗牢度不够理想,需要加强染色后皂洗。  相似文献   

10.
刘昭雪  郑钧喜  何叶波 《印染》2008,34(6):12-15
探讨了涤粘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工艺,通过分析浴比、元明粉用量、纯碱用量、pH值、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并确定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即当染料用量2%(owf)(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用量比1:1)和浴比1:10时,元明粉40 g/L、纯碱15 g/L、pH值4.5~5.0,130℃染色30 min,60℃固色20 min.试验说明,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适染中浅色;中试结果表明,此工艺染色织物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2.
采用L型活性染料三原色和反应型紫外吸收剂LIQ用于天丝织物的染色和抗紫外一浴整理,探讨染料、碳酸钠、氯化钠和紫外吸收剂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天丝织物染色/抗紫外整理一浴工艺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整理时间的延长和氯化钠质量浓度的增加,天丝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碳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天丝织物的UPF值先升高后降低;当L型活性染料为0.25%(owf)时,其对天丝织物进行染色和抗紫外一浴整理的最佳工艺为:紫外吸收剂LIQ为1.00%(owf),氯化钠为50g/L,碳酸钠为7.5g/L,60℃保温60min。整理后天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整理织物经30次标准洗涤后UPF值变化较小,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棉用活性染料诺维克隆蓝FN-G和弱酸性染料蓝纳洒脱蓝2R对混纺比为70/30的羊毛/莫代尔混纺织物进行两浴法染色,并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莫代尔染色环节各工艺参数对混纺织物的K/S值及断裂强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当染料用量为1%(owf)时,碳酸钠质量浓度8 g/L,元明粉质量浓度20 g/L,固色温度55℃,固色时间50 min,按照最佳工艺对羊毛/莫代尔混纺织物染色后,织物的耐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均为4级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服用要求,文章对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羊毛织物经过阴离子型助剂改性,通过调节改性剂用量、碳酸钠用量、改性温度、预处理时间以及改性时间来测定上染百分率确定改性工艺,得到羊毛阴离子改性的最佳改性工艺,最后评价了羊毛/腈纶混纺织物一浴法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助剂改性羊毛可以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从而使混纺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得到显著提高,染色牢度均令人满意,而且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变不大,实现了羊毛/腈纶混纺织物阳离子染料一浴法染色。  相似文献   

15.
周月红  沈勇  李勇  张惠芳 《印染》2015,(7):30-34
选用中性固色活性染料和分散型阳离子染料,对德绒/棉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探究。试验表明,德绒/棉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是可行的,其优化工艺为:硫酸钠25 g/L,渗透剂JFC 0.5 g/L,染浴p H值7,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60 min。染色后的混纺织物,表观颜色鲜艳,匀染性较好,但因为染色过程中阳离子染料对棉纤维、活性染料对德绒纤维存在一定的沾色情况,混纺织物染色时的上染率相对单组分纤维染色而言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苎麻阳离子改性及其染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苎麻织物采用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阳离子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出较合适的改性工艺条件为改性剂10%(owf),NaOH 2 g/L,50℃保温50 min,浴比1:30.确定了改性苎麻用Ramazol活性染料染色的最佳染色处方为染料3%(owf),Na2SO4 50 g/L,Na3PO4 8 g/L.对改性和未改性织物的染色上染率、K/S值和染色牢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苎麻经此改性剂改性后染色,K/S值及染料上染率均有较大提高,耐洗牢度比未改性苎麻织物提高半级,干、湿摩擦牢度稍有下降,但都符合牢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选取弱酸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和活性染料对羊毛/貂绒混纺产品进行染色,分别采用分浴和同浴两种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染液用量、硫酸钠用量和pH进行优化,测试染色后织物的上染率、色差和固色率。弱酸性染料分浴上染羊毛貂绒纤维的最佳工艺为:染料用量3%,硫酸钠用量10%,pH为5;同浴染色工艺:染料用量5%,硫酸钠用量12%,pH=4。金属络合染料分浴上染最佳工艺为:染料用量5%,硫酸钠用量10%,pH=3;同浴染色工艺:染料用量3%,硫酸钠用量10%,pH=5。活性染料分浴与同浴上染最佳工艺均为染料用量5%,硫酸钠用量12%,pH=4。  相似文献   

18.
针对活性染料对涤纶与棉织物的染色差异,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同浴同色染色,基于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混纺织物上。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探讨涤/棉混纺织物改性染色工艺参数,如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DMAPMA)质量浓度、染料用量、染色温度、NaCl质量浓度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DMAPMA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时,染色深度与上染百分率显著提高,在紫外光照射能量为30 J/cm2,光敏引发剂用量为25%(owm),单体质量分数为60%,染料用量为9%(owf),染色温度为60℃,NaCl质量浓度为30 g/L时,涤/棉混纺织物能够获得较好的同色性,耐皂洗色牢度和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毛/涤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色牢度较低这一问题,选取了3种市售的载体和分散剂,探究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上染百分率和对羊毛纤维沾色的影响。通过单色实验和拼色实验,探究一浴法染色工艺对毛/涤混纺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PEW质量浓度为1.5 g/L,分散剂IS质量浓度为2 g/L,匀染剂SE-5质量浓度为4 g/L时,对提升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和减少羊毛纤维沾色的效果最显著。通过对红、黄、蓝的单色实验以及浅咖、嫩绿、粉红的拼色实验,发现染后织物色牢度测试结果均在4级以上,符合实际生产要求;通过成本核算发现一浴法大约能节省1/3的水电气消耗,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针对锦纶和棉织物高温两浴染色问题,采用爱可森特系列活性染料对锦纶和棉织物进行中温一浴染色。首先探究了醋酸、纯碱、元明粉质量浓度对锦纶和棉织物K/S值影响,其次探究了最佳染色温度及保温时间,最后采用最优染色工艺,探究锦纶和棉织物的上染和提升力曲线。结果表明,在染料用量为0.5%(owf),染色温度为60℃,元明粉质量浓度为20 g/L条件下,当醋酸用量为0%(owf)、纯碱质量浓度为6 g/L、保温时间为60 min时,红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当醋酸用量为0.08%(owf)、纯碱质量浓度为4.5 g/L、保温时间为50 min时,黄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当醋酸用量为0.05%(owf)、纯碱质量浓度为1.6 g/L、保温时间为50 min时,蓝RL-GR染色锦纶和棉织物K/S值接近一致,实现了中温一浴同色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