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惠玲 《北方药学》2015,(8):127-127
目的: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12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对照组(使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就诊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7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9,(1):63-65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较为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择了90例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之间,患者主要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替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在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芹清 《海峡药学》2010,22(10):116-117
目的观察加味六妙汤内服配合左氧氟沙星、替硝唑联合静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观察组中药内服配合西药静脉点滴抗炎,治疗慢性盆腔炎;对照组只给予西药静脉点滴抗炎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3.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行静脉注射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行静脉注射替硝唑注射液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腹痛、盆腔积液及子宫压痛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腹腔灌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腹腔灌注法,对照组则用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腹腔注射药物方法简单、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到本院就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观察组在抗炎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3个疗程,比较疗效及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观察组复发情况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庆大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克林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盐酸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张慧鹏 《海峡药学》2016,(2):101-103
目的:观察探讨盆炎净颗粒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1月门诊所收治的11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取盆炎净颗粒联合微波理疗治疗,对照组采取盆炎净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据两组症状制定积分疗效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5.36%)显著低于对照组(12.5%),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观察探讨盆炎净颗粒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盆炎净颗粒治疗,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缩小包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郭莉  林彤  冯颖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40(9):1294-1296
目的 比较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牙周各项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6%,对照组为14.62%,两组差异不显著。观察组复发率为1.54%,对照组为6.92%,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高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相英  薛斌 《上海医药》2016,(4):33-34
目的:观察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152例,分成观察组76例,采用自制接尿套接尿,对照组76例,采用保鲜袋接尿,观察两组接尿成功率和阴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尿成功率分别为93.42%和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 P<0.05);皮肤改变率分别为9.21%和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结论:观察组接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皮肤改变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支/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7.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增高,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藤素分散片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烧伤残余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对照组为60.00%(12/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8.1±3.6)d,对照组为(31.2±5.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匹罗星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疗效确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短,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LEEP刀治疗,试验组接受LEEP刀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前后糜烂面积评分和阴道清洁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29/29),对照组为86.21%(2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的创面愈合率为58.62%(1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4%(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糜烂面积评分和阴道清洁评分分别为(0.42±0.09)分和(0.46±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40±0.29)分和(1.44±0.33)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EEP刀基础上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效果,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肽原酶0.15 PNA,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3.3±5.3)分和(13.1±4.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5.7±2.2)分和(7.8±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为(7.1±1.6)分,对照组为(5.4±2.1)分,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60/74),对照组为53.5%(4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汀组口服度洛西汀,联合组口服度洛西汀和静脉滴注硫辛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media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phi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PNCV)、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ulna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UNCV)均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8周后MNCV、PNCV、UNC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西汀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强度简易评述量表(VR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分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4周、8周后VRS、NR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和2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指标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痤疮合剂对痤疮的疗效,并初步探求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家兔耳廓部造模成功后,将家兔分为6组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局部外观变化并检测血清中IL-8、TNF-α含量证实痤疮合剂对痤疮动物的炎症抑制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痤疮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下调,且高剂量组含量的下调更为显著(P<0.01)。结论:痤疮合剂治疗痤疮呈量效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中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