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芯焊丝用带钢经冷轧后内部晶粒产生严重的变形,影响了其使用性能。根据生产药芯焊丝用冷轧带钢性能的特殊要求,制订了冷轧后带钢的退火工艺方案,分析了经罩式退火炉处理后的带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退火后,带钢的组织为均匀的等轴晶,屈服强度大于180MPa,伸长率大于43%,平均硬化指数0.23,充分满足药芯焊丝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东升 《焊接》2001,(8):40-41
我公司与东北大学于 1992年联合进行了用6.5mm的H0 8A盘条作原料轧制药芯焊丝的研究工作 ,1993年轧制药芯焊丝设备在我公司安装并调试。药芯焊丝的生产在国内有很多家 ,但都使用带钢生产药芯焊丝 ,用盘条轧制药芯焊丝的优势在于盘条比带钢成本低 ,轧出的焊丝挺度好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 ,在设备方面增加了开槽机组 ,在生产过程中轧辊、轴承易损 ,增大了生产费用 ,生产效率相对低于用带钢轧制药芯焊丝设备 ,生产工艺比用带钢生产复杂。从药芯焊丝的生产方面看 ,加工难度远远大于用带钢轧制。例如 :经过开槽后轧制出的异型带钢产生了加工…  相似文献   

3.
行业信息     
《焊接》2000,(2)
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天津三英焊业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年产1500吨药芯焊丝生产线,经生产试运转,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于1999年10月15日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鉴定并已正式投入生产。有关专家认为该生产线已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这条生产线的研制成功,为我国药芯焊丝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和国产药芯焊丝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生产线采用了冷轧带钢轧拔制造工艺和焊丝搭接接口工艺。传动系统选用了先进的交流变频调速传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了提高药粉填充率的准确度,加粉机构使用了电子齿轮闭环控制系统。生产线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7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试验钢热轧态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的珠光体,经过冷轧后形成纤维状组织,退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和岛状马氏体。对不同退火温度和速度下带钢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带钢在820℃退火、保温100s后,可以获得双相组织且抗拉强度大于780 MPa。  相似文献   

5.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织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与酸洗除鳞的冷轧带钢不同,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时间相应缩短,在相同条件下,退火后基体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表面脱碳层内的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其抗拉强度降低10~20 MPa,伸长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热轧态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组成,经过冷轧后形成纤维状组织。通过热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带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制度:保温时间约为210 s,退火温度为780~820℃。带钢经退火温度为780℃、保温时间为210 s的热镀锌退火后,可以获得抗拉强度大于980 MPa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热镀锌退火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在铁素体基体中观察到了含Mo元素的第二相,呈球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氢还原法去除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绿色环保,但氢还原后的带钢表面出现脱碳现象,且内部组织粗化,冷轧及退火后可能遗传给成品带钢。本文对氢还原后的热轧带钢进行了冷轧和退火试验,研究了氢还原除鳞后的冷轧带钢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退火后内部组织发生了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现象,退火温度越高,退火时间越长,晶粒长大越严重。与酸洗除鳞的冷轧带钢不同,经过氢还原除鳞的冷轧带钢再结晶退火时间相应缩短,在相同条件下,退火后基体晶粒尺寸相对较大,表面脱碳层内的晶粒长大更为明显,其抗拉强度降低10~20 MPa,伸长率提高3%~5%。  相似文献   

8.
药芯焊丝成型工艺的新突破目前国内仅有的药芯焊丝生产企业通常采用带钢成型法或钢管拔制,且进口设备居多,前者工艺复杂,成型质量不稳定,原料来源困难,后者虽可生产无缝药芯焊丝,但设备和生产成本高,难以盈利,而以盘圆为原料,经开槽装药拔制的工艺,在国内少有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OM、SEM、XRD等方法,试验研究了S08A1热轧板冷轧退火后的组织、织构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组织与热轧态差别较大,随退火温度升高,晶粒变大,组织更均匀,游离渗碳体的级别降低;650℃和700℃退火后带钢中部的{111}织构强度差别不大。4种退火工艺相比,700℃/6h退火后带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崔贯英  王莹  王刚 《轧钢》2018,35(3):90-93
冷轧带钢不同阶段退火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带钢的回复再结晶行为,对其显微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致使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为此,在全氢罩式退火炉中对DD11热轧原料经过冷轧后的带钢采用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分析了退火工艺对冷轧带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再结晶退火温度和延长退火时间,材料显微组织基本由等轴晶粒组成,晶界析出条状三次渗碳体。降低回复阶段升温速度,材料能释放出更多的畸变能,可降低再结晶温度。通过优化退火工艺,普通DD11热轧原料的冷轧带钢可达到DC03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王晓东  高文刚  谭志福 《轧钢》2021,38(4):38-43
针对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的Ti-IF带钢冲压后出现条纹缺陷的问题,通过对其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分析,并与未出现缺陷的正常批次带钢进行比较,表明冷轧退火后带钢屈服强度偏低、晶粒尺寸与Δr值偏大是导致冲压出现条纹缺陷的主要原因。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热轧工艺中板坯加热温度、终轧温度与卷取温度偏低,且冷轧退火温度偏高,是导致冷轧退火带钢性能偏低的原因。为此,提出了工艺优化措施:将板坯加热温度由原来的1 100 ℃提高到1 130 ℃,将目标终轧温度按照810 ℃控制,将冷轧后退火温度由800 ℃降低到780 ℃,并将退火缓冷段与快冷段温度分别下调20 ℃与50 ℃。工艺优化后提高了带钢屈服强度,减小了Δr值,解决了铁素体轧制Ti-IF钢冲压后出现条纹缺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焊机》2015,(9)
针对日本超级双相钢药芯焊丝在基材12Cr2Mo1R、厚度40 mm板材上进行了堆焊试验,过渡层采用309Mo L型药芯焊丝,表层采用2507型药性焊丝。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控制复层铁素体组织比例大于30%,使堆焊层具备超级双相不锈钢良好的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2507型超级药芯焊丝化学分析、铁素体含量、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等符合技术条件及相关标准。经实践产品检验,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细径不锈钢药芯焊丝拉拔过程中产生扭曲变形的原因。讨论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焊丝拉拔性能影响的规律。得出了焊丝最佳退火处理规范为:950℃×3min,并对退火温度对焊丝微观组织的影响及焊丝微观组织对焊丝拉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绪言]本文的目的在于:用热轧模拟试验深入研究变形和冷却处理,使碳含量约0.45%和0.60%的非合金和含钒微合金珠光体一铁索体热轧带钢的性能达到良好的控制。附加的冷轧和退火试验表明,热轧带钢的组织形态对软化退火冷轧带钢性能产生影响。含碳量为0.409,5和0.70%的热轧带钢.主要作为预制材料用于冷带生产。通过冷压、弯曲或模锻把冷轧带钢加工成调质元件,在扁钢生产和加工中必须重视一些操作规范。热轧带钢一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脆断可靠性,以保证珠光体钢在热裂或捆轧时不出现裂纹;另一方面,力争使软化退火的轧带钢降低强度,提高冷变形性能,确保复杂件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90℃时,热轧带钢表层为铁素体再结晶组织,芯部为铁素体相变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细小,铁损为5.565 W/kg,磁感为1.744 T,磁性能较差;当终轧温度为870℃时,热轧带钢全为粗大的铁素体再结晶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粗大,铁损降低至5.329 W/kg,磁感升高至1.762 T,磁性能最佳;当终轧温度降低至850℃时,带钢在热轧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经冷轧退火后,铁损为5.507 W/kg,磁感为1.760 T,磁性能介于890℃和870℃之间。此外,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5℃时,成品磁性能明显优于880~9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CSP工艺生产超低碳钢DQ级冷轧板,分析了冷轧压下率、退火温度、平整延伸率对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6%冷轧压下率、710℃罩式炉退火温度及0.5%平整延伸率,得到的带钢产品力学性能最优,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冷轧技术对带钢进行了多道次常规冷轧,试件原始厚度为2.5mm,轧后厚度为0.4mm,总压下量为84%。然后对试件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并进行硬度试验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的带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退火工艺有关。轧制后,晶粒明显拉长,出现了新的晶粒;退火过程中,随着退火温度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且观察到了较小尺寸的亚晶;而带钢的强度和硬度不断下降,塑性和韧性得到改善。最佳退火温度为550℃,最佳保温时间为1 h。  相似文献   

18.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3种不同铌含量冷轧带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退火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显微组织和屈服强度,研究铌含量对冷轧带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不同铌含量冷轧带钢均发生回复、再结晶和长大,在不同温度下回复和再结晶行为主导因素不同;随着铌含量的增加,冷轧带钢退火再结晶温度提高80~120 ℃。  相似文献   

19.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3种不同铌含量冷轧带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退火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显微组织和屈服强度,研究铌含量对冷轧带钢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不同铌含量冷轧带钢均发生回复、再结晶和长大,在不同温度下回复和再结晶行为主导因素不同;随着铌含量的增加,冷轧带钢退火再结晶温度提高80~120℃。  相似文献   

20.
王彬  魏宝民 《轧钢》2022,39(3):37-42
冷轧后退火处理是冷轧板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0.35 mm薄规格SPCC冷轧带钢在不同退火制度下显微组织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SPCC钢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PCC带钢退火温度为540 ℃时,保温过程以铁素体回复为主,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为10.52%;退火温度为560~640 ℃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再结晶体积分数达97.38%~99.39%。相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短时间保温条件下,铁素体没有足够时间再结晶,其组织为典型冷轧纤维状组织;再结晶基本完成后,微观组织趋于稳定,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继续长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