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钛网加强的BMSC/松质骨基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钛网加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基质,植入自体下颌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钛网固位和加强,植入6周、12周后经X线,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BMSC)/松质骨基质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X线观察有骨形成,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骨磨片显示钛网和新骨获得良好的愈合。结论:钛网加强的BMSC/松质骨基质可诱导修复兔下颌骨缺损,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钛网加强的珊瑚/成骨细胞复合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情况。方法:在羊下颌骨上造成3.5cm×1.5cm大小的骨缺损,缺损中植入钛网/珊瑚/成骨细胞,并设单纯珊瑚颗粒植入作为对照组。术后4个月取材,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X线观察示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大体观察见下颌骨下缘连续性恢复。4个月时,羊下颌骨缺损完全修复,组织学检查见支架中有大量新骨形成,并与钛网相融合。对照组X线检查示透光增加,组织学检查见吸收明显。结论:利用钛网加强的方法可以有效修复下颌骨矩形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4.
钛网成形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和观察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全口模型,结合CT或X线片显示的病变大小和正常侧下颌骨的大小形态,用钛网预制再造的下颌骨支架;彻底切除下颌骨病灶;同期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剪成颗粒状,紧密充填于预制的钛网内,调整咬合关系正常后,固定钛网。结果共治疗15例大型下颌骨缺损的患者,术后观察0.5~8年。除1例患者因术后感染二次手术取出部分钛网,创口二期愈合外,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和骨吸收,颜面对称,固定良好,瘢痕不明显,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5 cm以上,张口不偏斜,其中8例已做义齿修复,患者对面形和功能恢复均感满意。结论应用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钛下颌骨重建假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钛下颌骨重建假体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只健康成年山羊,术前收集羊下颌骨的螺旋CT数据,采用快速原形技术重建出羊的下颌骨实体模型,并设计出一侧下颌骨体部5cm的缺损,以及对侧下颌角部缺损。应用CAD/CAM技术,形成与缺损部位完全吻合的医用纯钛假体。通过手术建立山羊下颌骨与假体形态大小完全吻合的缺损,然后将假体植入并固定,角部假体内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每月进行X线检查,3个月后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备硬组织切片和正常组织切片,光镜观察。采用生物力学方法,分析骨与假体结合处的结合强度。结果:术后2周,1只羊下颌体的假体前部暴露于口腔,内固定尚稳固,但是在术后一月,该假体与前部的下颌骨残端分离,完全暴露在口腔内。另1只羊下颌体假体,术后2个月前部部分外露,但固位良好。光镜观察未暴露的假体与骨组织之间结合良好,特别是下颌角的假体达到骨结合。植骨区肌附丽通过肌一骨一假体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假体一肌的真正附丽。结论: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CAD/CAM制造的仿真钛假体在龈骨膜下的部分容易暴露于口腔内,暴露处易于引起假体周围炎,破坏假体与骨间的结合。肌假体之间的再附丽.需通过假体中植骨的存活及肌-骨-假体结合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组织工程骨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交犬的双侧下颌骨人工制备3 cm×1 cm×1 cm缺损后,采用自体对照实验方法。实验侧植入骨髓基质细胞和β-磷酸三钙复合物(BMSC/β-TCP),对照侧仅植入β-TCP,在植入后均使用四环素荧光标记。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CT扫描,之后处死实验犬,制备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苦味酸品红染色、四环素荧光检测,并加以评价。对分析数据结果使用SAS 6.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MSC/β-TCP修复犬颌骨缺损,有大量的编织骨生成;对照组虽然在6个月后也有一定量的骨质形成,但未见到编织骨。四环素标记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6个月,骨质形成速率较对照组高;对照组在最初的3个月,骨质形成明显比实验组低。在第3~6个月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质形成均明显加快。结论:BMSC/β-TCP修复犬的颌骨缺损可以形成质量较高的板层骨,而单纯β-磷酸三钙所形成的骨质纤维较紊乱,哈弗氏骨管的数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7.
8.
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后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放疗对口腔癌根治术后下颌骨缺损钛板即刻修复的影响。方法 对 1997年 1月至 2002年 5月 58例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患者的放疗反应、并发症观察分析,并分析研究影响钛板修复的因素。放疗组 30例,放疗剂量 4 050~6 540cGy(平均 5 495cGy),钛板在放射野内受到全程照射。结果 放疗组 6例局部感染和瘘管形成, 5例钛板外露;对照组 4例局部感染和瘘管形成, 3例钛板外露。放疗组 6例、对照组 4例因局部感染在术后 4~15个月手术取出钛板,术后放疗组下颌骨缺损钛板立即修复成功率为 80 0% (24 /30),对照组为 85 7% (24 /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后可以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骨带种植体三维钛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方法,制作可用于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重建的修复体,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然后运用三维重建、镜像及快速原型技术获得拟修复下颌骨复原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铸造手段完成个体化三维钛网修复体的制作,然后将种植体与钛网相连接,构建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结果:以CT扫描获取下颌骨断层解剖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辅助成功制作了带种植体的个体化钛网修复体,与相应的下颌骨标本连接匹配良好,个体化恢复了骨缺损的连续性,所带种植体为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恢复理想的咀嚼功能提供了可能。结论:在CT扫描获取下颌骨原始解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CAD/CAM过程,能够成功构建下颌骨个体化功能性修复体,为临床个体化功能性颌骨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放射线对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6,6(1):41-44
放射线对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的影响陈晓莉综述张志愿王中和审校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和方法很多,以新鲜自体骨移植效果最好,但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不仅延长手术时间,而且骨源有限,尤其用以修复大块下颌骨缺损时往往在形态和数量上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使用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珊瑚/骨髓基质细胞(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团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用其修复MSCs和PRP来源兔颅骨极限缺损。自体颅骨或单纯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6周和12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效果。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之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珊瑚/MSCs/PRP组,术后第6周,在整个缺损区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新骨形成;第12周,缺损区珊瑚完全降解吸收,被成熟的板层骨取代,缺损表现为完全的骨修复.图像分析显示:术后第6周和第12周,珊瑚/MSCs/PRP组的成骨量显著多于珊瑚组(P〈0.01);术后第12周,珊瑚/MSCs/PRP组成骨量与自体骨组接近(P〉0.05)。结论:应用珊瑚作为支架材料、MSCs作为种子细胞、PRP作为内源性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与自体骨移植相近.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或睑结膜切口入路,应用钛网支架重建眶底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T扫描和三维成像诊断,对18例眶底缺损患者进行微型钛网内固定术重建眶底缺损,其中10例为眶底伴邻近颅面骨折,采用头皮发际内冠状切口;8例为陈旧性眶底骨折,采用睑结膜切口。结果18例患者的眼球内陷和部分合并颧骨骨折的状况得到纠正,切口均愈合良好,切口位置较隐秘或未遗留瘢痕,颜面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24个月,钛网支架无1例松动或移位或者其他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入路以及睑结膜入路都能为术者提供足够视野与操作空间,应用微型钛网内固定术可重建眶底缺损,防止复视,术后美观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Shang H Lin X Du J He L Liu Y 《The British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2,50(2):166-170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new curvilinear distractor to repair mandibular defects in 6 mature male dogs. A mandibular defect was created by an oblique osteotomy between the distal planes of the bilateral second premolars, and a transport disc 10mm wide was made. After a 7-day latency period, distraction was activated at 0.5mm/12h and consolidation lasted for 6 or 12 weeks. Three dogs were killed after 6 and 12 weeks' consolidation for gross, radiographic,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to be made. Curviline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was successful in 5/6 animals. At both time points smooth curved bone had been restored in the distracted areas, and radiographic and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generated bone was similar to normal bone after 12 weeks' consolid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urvilinear distractor could complete curviline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dogs' mandibles.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制备及骨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载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多孔PLA—PEG共聚物并对其进行表征。将PLA—PEG/BMP(实验组1)、PLA—PEG/BMP/bFGF(实验组2)和PLA—PEG(对照组)分别植入2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的下颌体部骨缺损处。术后、2周、4周和8周,对实验标本的成骨状况进行大体、X线、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成骨活跃。2周时实验组2成骨量最多,实验组1其次,对照组最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时实验组2成骨量最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P〉0.05);8周时各组的成骨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PLA—PEG共聚物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是BMP和bFGF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5.
钛网与前臂游离皮瓣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与前臂皮瓣对上颌骨缺损行闭合式三维重建方法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03起,我们对10例上颌骨因肿瘤及外伤后缺损的病例,分别行上颌骨次全切除7例,全上颌切除3例,其中Ⅱ类缺损7例,Ⅲ类缺损3例,同期采用钛网支架对上颌骨各壁进行构筑,恢复其外形;并对暴露在口腔或鼻腔内的创面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行闭合式修复,结果:10例上颌骨缺损的病例经3-18个月随访观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上颌全切的病例,采用了前臂游离皮瓣折叠修复,恢复了鼻腔,腭部,上颌牙槽及牙弓的外形,经CT检查证实,肿瘤未见复发,张口度2.5-4cm,进食时无食物从鼻腔返流,语言较为清晰,其中3例钛网支架构筑的外形已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能进普食,2例上颌骨全切的病例修复术后6-12个月,经鼻咽内窥镜检查,可喜地发现儋 网内衬有正常软组织覆盖,结论:应用钛网支架构筑上颌骨缺损的外形,其上覆盖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此种闭合式三维重建上颌骨缺损的方法,经临床证实,术后基本恢复了上颌骨的外形和功能,该手术简便可行,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多孔材料(对照组),于2、4、8、16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光密度分析来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效果以及制备方法是否合理。结果: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0.05±3.12)MPa,压缩模量为(371.67±12.37)MPa;实验组在各个时期均可见到新生骨形成,且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对照组仅在初期有少量新生骨出现;实验组各个时段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6周时实验组缺损区同周围骨组织密度近似(P>0.5)。结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未破坏骨形成蛋白活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可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成型钛板即刻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下颌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范围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对下颌骨修复重建后的面部形态和咬合关系进行比较。结果8例同时行游离髂骨移植者均为Ⅰ级,16例单纯钛板植入者为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7例钛板加肋骨修复者Ⅰ级5例,Ⅱ级2例。结论成型钛板是一种修复下颌骨缺失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成蛋白水凝胶修复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以纳米壳聚糖为载体,加入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制备成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成蛋白水凝胶(NCS/BMP-2 Gel)。取9只SD大鼠,在双侧背部皮下分别注射200μl(100μg/ml)NCS/BMP-2 Gel及单纯纳米壳聚糖水凝胶(NCS Gel)。于术后10、20、30 d分别处死3只,取材进行大体及常规病理学观察;选取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8)制备下颌骨缺损模型,实验组骨缺损中注入NCS/BMP-2 Gel、对照组注入NCS Gel、空白组不注射。术后3、6、9周各组处死6只大鼠。分离下颌骨,用钼靶扫描图像,Image Pro-Plus软件比较其颌骨缺损面积;常规病理观察颌骨成骨情况。结果:实验侧、对照侧均形成皮下结节,实验侧30 d结节内可见类骨样结构;钼靶扫描检查:植入后3、6、9周时,实验组剩余骨缺损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下颌骨成骨情况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NCS/BMP-2水凝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促进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