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该文是用非限制性Hartree-Fock自洽场分子轨道方法UHF-SCF-MO研究含硝基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第1报,通过AM1计算求得了反应CH3NO2→CH3+·NO2的过渡态和活化能,给出了热解位能曲线。经零点能校正,计算得活化能为119.53kJ·mol^-1,而以前的限制性Hartree-Fock计算不可能求得该自由基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2.
用AM1方法(采用UHF计算程序)研究了CH3C9O)OONO2,CH3C(CH2)C(O)OONO2和C6H5C(O)OONO2热消除NO2形成自由基的反应,计算的活化能分别为118.58,108.93和106.53kJ.mol^-1。  相似文献   

3.
在298±1K下用生长液滴法研究了(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CYANEX272,HA)-煤油溶液从硫酸介质中萃取Co(Ⅱ)的动力学,提出发生在界面区的两步反应为萃取过程速率控制步骤,即:Co2++2HA(i)CoA2(i)十2H+CoA2(i)+2H2A2(o)CoA2·2HA(o)+2HA(i)(o)、(i)分别标记有机相和界面区物种.经测定,正向反应活化能为33.7kJ·mol-1,萃取平衡的焓变为42.1kJ·mol-1  相似文献   

4.
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催化反应-色谱装置,在总压1 ̄2MPa,温度473 ̄573K,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1 ̄30h^-1的范围内,研究了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根据加氢脱硫反应具有极限转化率的特点,用类二级反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噻吩脱硫的动力学行为,求得活化能为76.21kJ/mol,频率因子为3.67×10^8。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导出了CaO-Fe2O3混合层内反应初期铁酸钙生成的动力学模型:1-k1(1-k2BRv)^2/3-k2(1+k1BRv)^2/3=(2k1Mf/ρfrf^2)·DcΔCt。其中k1=(ρf-ρcf)/(ρf-ρc),k2=(ρcf-ρc)/(ρf-ρc),B=1+Mcρfm/Mfρc。经1160℃和1190℃下的基础实验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同时得到该两温度水平下氧化钙在铁酸一钙  相似文献   

6.
用AM1方法研究了NO与C2H2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生成CO与HCN和CH2O与HCN反应的速控步的活化能分别为200.593kJ.mol^-1和252.843kJ.mol^-1。  相似文献   

7.
在有限元方法框架下,将量子化学中的基组展开方法和普通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新方案,研究了影响Poisson方程和Hartree-Fock-Slater方程求解精度的各种因素,计算了H2^+,H2,LiH,Li2,BH,N2,CO等分子的基态总能量,和普通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新方法计算量少,而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CoCl_2·6H_2O、NiCl_2H_2O、ZnCl_2·2H_2O与C_3N_2S_3Na_3在(CH_3)_2SO溶剂中反应,得到产物Ⅰ、Ⅱ、Ⅲ;又用C_5H_5N与Ⅰ、Ⅱ、Ⅲ反应,得到产物Ⅳ、Ⅴ、Ⅵ。经元素分析、IR谱、UV谱表征研究,指认Ⅰ、Ⅱ、Ⅲ为Na_3[M(CH_3)_2SO(C_3N_3S_3)Cl_2(M-Co(Ⅱ)、Ni(Ⅱ)、Zn(Ⅱ);ⅣⅤ、Ⅵ为Na_2[M(CH_3)_2SO(C_3N_3S_3)(C_5H_5N)Cl](M-Co(Ⅱ)、Ni(Ⅱ)、Zn(Ⅱ))。  相似文献   

9.
用乙酸、硫氰化铵与氨基酸反应,得到4个2-硫代乙内酰脲配体S=CNHC(O)CH(R)N↓H,它们分别与Co2(CO)8反应,合成出两类4个三核钴羰基硫簇合衍生物:Co3(CO)7(μ3-S)〔μ-η2-SC=NC(O)CH(R)N↓H(Ia,Ib)和Co3(CO)6(μ3-S)(μ-η2-SC=NC(O)CH(R)N↓H)(:CNHC(O)CH(R)N↓H)(Ⅱc,Ⅱd).对4个族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1HNMR和MS表征,并推测出它们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K3Fe(CN)6,CuCl2·2H2O-DMSO,Cu(NO3)2·3H2O-CH3CN,CuCl2·2H2O-DMF,CuCl2·2H2O-NaOCH3,等5种不同催化体系制备了阻燃剂聚二溴苯醚,并详细地研究了其中3种催化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找到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几种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5种催化体系所得产物存在着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和闭壳层Hartree-Fock从头计算方法(3-21G和6-31G.)研究了氮杂环丁烷以协同的(2s+2a)反应途径热解的机理,从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3-21G)的研究说明了这种反应途径的存在,对所得构型(3-21G和6-31G)运用多级微扰(MP2-MP4)进行了相关能地校正后,得到的活化势垒仍然较高(约300KJ.mol^-1),所以反应主要以分步过程进  相似文献   

12.
采取用解析方法计算重叠矩元和Fock矩阵元中的单中心积分、对用数值方法计算的原子间的Fock矩阵元进行校正的方法,结合过渡态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用DV-XaSCC方法计算体系总能量的精度,从而可用该方法计算分子几何结构和振动力常数。对F2,CO2,BF3,CF4,CrO^2-4等10个不同类型分子(离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三乙四胺和二茂铁甲醛在苯中合成了二茂铁甲醛双缩三乙四胺西佛碱L=Fc*CH=NCH2CH2NHCH2CH2NHCH2CH2N=CHFc及其与铜(Ⅱ)和钴(Ⅱ)的配合物:Cu2LCl4·2H2O,Co2LCl4·7H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1HNMR、DTA-TG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铜和钴配合物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单电子Hartree-Fock近似的基础上,采用扩展离子处理方法(SLC),计算了晶格畸变对KCl中FH(CN)^-的基态能量及F心电子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B4〔CUCo(OX)3〕}x(NBu4表示四丁基铵离子,OX表示草酸根离子).用ESR、IR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77~300K)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6.2cm(-1),表明配合物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两种原子波函数的近似求解方法,即Hartree-Fock自洽场方法(称HF法)和Hartree-Fock-Slater自洽场方法(称HFS法).  相似文献   

1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单重态双自由基NH与O3反应的机理.在HF6-31G(d)水平上用梯度解析技术全参数优化上述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滤态和产物构型,MP26-31G(d)方法计算能量,给出了有关化合物的结构数据.结果表明:双自由基NH与O3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直接生成富能中间体HNO3,该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5292kJ·mol-1(MP26-31G(d)∥HF6-31G(d));第二步中间体经过渡态TS裂解生成HNO和O2,放出的热量为14865kJ·mol-1(MP26-31G(d)∥HF6-31G(d).总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01.57kJ·mol-1(MP26-31G(d)∥HF6-31G(d)).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获得了沿反应途径的势能剖面  相似文献   

18.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以Pd(OH)2作催化剂,溴苯为添加剂,以六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BIW)在乙酸酐及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液中氢解脱苄合成四乙酰基二苄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DBIW)反应的动力学.方法固定催化剂用量,通过空白实验修正催化剂对反应吸H2量的影响,以吸H2量来表征反应程度.采用积分反应速率方程,对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计算,求得该反应表观活化能为48kJ·mol-1,指前因子为2.43×106min-1.30℃时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1.33×10-2min-1.结果与结论实验表明,从反应开始至产物生成转化率(按物质的量计算)约80%,这一阶段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