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施雅风 《冰川冻土》2003,25(5):517-517
崔之久、张威<末次冰期冰川规模与"冰川异时性"问题的讨论>(冰川冻土, 2003, 25(5): 510-516)一文(以下简称崔文)对末次冰川发育的区域变化、发生环境提出若干发人深思值得重视的问题. 崔文提出的新见解, 本人读后, 有的赞成, 有的反对, 有的认为应进一步探讨, 暂难定论.  相似文献   

2.
袁道先 《地球学报》1990,11(1):170-172
<正> 对于岩溶水文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更好了解,是合理开发和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关键。 岩溶地区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都与岩溶水文系统的蜕变有关。这种蜕变的原因,有的是天然的,例如由于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或多年的变化而带来的地下水位的波动;由于天然水与岩石之间的水化学作用而带来的有害水质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岩溶水文系统的蜕变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后者可分为三类,即人类在岩溶水文系统补给区的活动;岩溶水文系统中的调节工程;以及在潜水带抽取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正> 古生物和地质学都是地质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地质科学的发展关系重要。广义的地层学是研究成层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的分布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地层的层序和时代及地理分布,地层分类、对比以及各种岩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而古生物学则正是根据保存在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以及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领域中,活动断裂以其对地下水的运移、富集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广泛进行,以及若干新的探测技术方法的引进,人们对活动断裂的区域分布规律、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意义等方面的认识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由于全球变暖趋势不断加剧,逐渐升高的大气CO_2浓度使地球向更温暖的气候状态发展,可能在未来百年尺度内达到"温室气候"。这种气候恰好不属于人类演化过程中和当前所处的"冰室"气候状态。因此,国际科学界面临的重大科学命题就是,地球如何从冷变暖进入"温室气候"状态?变暖过程中地表环境-气候-生物体系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如何?为了深入理解这种变化,以探究"深时(Deep  相似文献   

6.
由陈国达院士等著的<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一书是陈国达教授及其合作者编制的<陆海壳体大地构造图>(1∶8 000 000)的配套专著,参加编图单位有中科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地质系、原地矿部第一海洋地质大队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共38人,参加撰述的有17人.  相似文献   

7.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盆地热历史及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是非常活致的研究课题。本文论述了这方面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古地温研究办法、盆地热历史类型及热历史重建。作者认为恢复沉积盆地沉积热历史应重视后期地温场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正>氟作为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同时也存在危害,过量摄入氟会导致地方性氟中毒。贵州省织金县是我国氟中毒重病区之一,同时也是贵州中部重要的煤矿开发区。该地区煤中氟含量相对较高,长期的煤矿开发活动导致大量矿山废水外排,对周边水体产生潜在的氟污染危害。可见,开展该区水环境中氟的分布、存在形式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正确评估氟的环境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运用水化学、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织金县煤矿区主要水体(含矿坑水8个,酸性矿山排水26个,地表  相似文献   

9.
对天水樊家城剖面的地层、磁化率、粒度、CaCO3等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层中磁化率、 < 5 μm黏粒含量和黏粉比值明显偏低, > 50 μm砂粒含量、CaCO3值明显偏高,而古土壤层中磁化率、黏粒含量则达到峰值, > 50 μm砂粒含量、CaCO3值明显偏低,其风化成壤强度呈现出马兰黄土L1→过渡性黄土Lt→古土壤S0逐渐升高、全新世黄土L0降低的特征。它反映末次冰期结束后(?~8 500 a B.P.),气候逐渐转暖转湿,但仍较干冷,动植物资源不足,难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研究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很弱。全新世中期(8 500~3 100 a B.P.),气候温暖湿润,人类活动强度增大,原始定居农业得到极大发展,普遍出现以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文化;其中,6 000~5 000 a B.P.气候出现干凉化趋势,但该时期人类文化依然获得了发展。全新世晚期(3 100 a B.P.以来),东亚季风格局发生转变,气候转为较干冷,致使区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区内逐渐兴盛游牧文化。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持续增强,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认知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针对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多尺度、综合评估各个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重大项目. 以MA框架中对人类福祉的定义为依据,通过参与式农户评估,初步探讨了青海湖流域居民对日常生活满意度的认知,采用多指标评估法综合评估了青海湖流域的人类福祉水平. 结果表明:受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环湖居民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收入等方面的认知程度差别明显;总体来看,青海湖流域人类福祉综合分值仅为0.454,收入状况和食物安全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值分别为0.074和0.147;分县域而言,共和县人类福祉得分最高,为0.483,海晏县略低,其次是天峻县,刚察县得分最低,仅为0.448. 收入状况和食物安全也是制约分县域居民福祉的关键因素. 因此,改善青海湖流域居民家庭层面的物质资产是提高其福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辽西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区域土地资源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对辽西地区土地资源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其一,地质作用决定了土地资源自然状况:构造岩浆活动、区域造山动力等地质作用决定了区域地貌特征及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层结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地资源的物质特征.其二,地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资源的演化趋势:风、流水、重力等地质作用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改变着土地资源状况——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这种改变正愈演愈烈,如荒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正确认识并科学分析这类地区地质作用与土地资源状况的关系,对于合理利用并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比分析了各大地构造学说的特点,认为在地球的各种运动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在其运动中由于向心力和离心力联合力场作用的结果而形成各个圈层,地球表面形态和各圈层的物质在其旋转过程中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而出现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诸如大气的流动、海水的进退、岩石的形变、地幔物质运动、各层圈物质交换与变化等等。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地壳的结构和构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板块、构造体系、地槽、地洼、断块、大地波浪等大地构造形迹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各种地质现象相互联系的总体,称之谓地质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地质遗迹资源属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目前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遗迹资源的分类、评价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尚未进行全面分析.论文从广义的地质遗迹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入手,进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之间的关系.地质遗迹资源属性的研究对于促进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闽江福州河段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河沿岸环境地质条件是影响和决定沿江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背景 ;是控制和影响沿江河岸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闽江下游福州河段为例 ,概要评述了闽江福州河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流水地质作用类型、强度等状况 ;分析研究了该河段的流水地质作用和地貌环境变化动态及其与沿江河岸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的互相作用的特征和规律。对促进和提高沿江河岸人地系统和谐协调平衡发展水平 ,正确规划、预测和评价沿江河岸各类工程建设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其前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强夯地基效应及加固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夯地基效应,是指经强夯处理使地基土的结构形式,强度和变形大小,及其作用过程发生的改变。通过对强夯过程中一系列的现象分析,揭示强夯地基效应的形成机制,对强夯地基效应的三个方面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强夯处理设计和加固机制的认识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东达濠半岛近代高海滩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东达濠半岛现已发现距今三千多年的3个时期的海滩岩残留体,对它的认识有海滩岩与风成砂丘岩两种观点,笔者确定是海滩岩。本文从层面构造的流水线理、障碍物痕迹、波痕、鸟类足迹,岩层的韵律,胶结物的文石,微体古生物动物群,以及氧碳同位素的测定等多方面研究,认为该地海滩岩为热带、广盐度、与外海相通的滨海沉积物。 达濠海滩岩不是高海面的遗迹,而是海岸地壳抬升的证据。在构造格架上,位于北西西向强(震)隆起带上,上地幔隆起达2km。  相似文献   

17.

In the Russian climate, the security of populations and economic security are often limited by dangerous ice phenomena. Not only ice-jam floods, but also some processes lead to the violation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various facilities (water intakes, roads, bridges) and damage hydraulic structures and shipping. Currently, rivers’ ice regime characteristics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th natural (primarily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Changes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s of 300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period from 1936 to 2013. Changes of ice phenomena hazards have been estimated. Hazard assessment of flooding caused by ice jams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Northern Dvina River reach from the Velikiy Ustyug City to Kotlas, the most problematic ice jam flooding area in European Russia. The model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STREAM_2D software complex for current condition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protective structures. Method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gative impact of water at the site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吴江  李思田 《现代地质》1993,7(2):127-137,T002
本文以中三叠统浊积岩系岩性相的识别为基础,通过垂向层序的划分和分析,结合区分出浊流主体流向与溢堤流流向数据的古流分析、古坡向分析、中三叠统板纳组地层等厚图,概括了本区中三叠统浊流沉积的总体配置,厘定了右江浊积盆地在安尼期、拉丁期时的沉积格局。最后,讨论了右江浊积盆地的水深变化趋势、浊积岩系形成的背景条件,以及浊积盆地的存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黄河入海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口利津站实测、天然径流资料为依据,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随机水文学的方法,对黄河入海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流域气候和人类活动资料,定量探讨了近50多年来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的影响。采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检测出黄河实测入海径流出现1968年、1985年和1996年3个跳跃点,依据3个跳跃点,将入海径流分为4个阶段:即Ⅰ(1950~1968年)和Ⅱ(1969~1985年),Ⅲ(1986~1996年)和Ⅳ(1997~2004年),4个阶段径流量逐阶段递减。根据降雨与径流的相关分析计算出各阶段取水量占入海天然径流量的比重,第Ⅰ阶段为24 % ,Ⅱ,Ⅲ和Ⅳ阶段分别升至44 % , 65 % 和79 % ,说明流域取水量的增加是造成入海径流量逐阶段减少和断流严重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也反映了黄河入海径流由第Ⅰ阶段受自然变化影响为主逐渐过渡至第Ⅲ阶段后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主。1985年以后流域暖干化、大水库的调节和水土保持等则是促使径流量减少和断流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溪洛渡巨型水利枢纽工程在玄武岩坝址区的勘探中遇到的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异常现象,如冷水与热水、裂隙水“承压”现象、偶遇大水量突水点等异常现象,通过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构建了坝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模式;揭示了深部灰岩水越层排泄和玄武岩潜水混合排泄带的特征,以及浅部以层间层内裂隙发育为主的非均质玄武岩含水介质的特点;阐明了坝区地下水异常现象的成因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