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状态的类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重要一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类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关键,类的状态的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测试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基于状态转移图的类测试和基于对象动态测试模型的类测试。  相似文献   

2.
软件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程序量和复杂度不断地增加,人们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据的位置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了,同时软件测试的工作量也显得越加艰巨.系统介绍了软件测试的概述包括软件测试的定义、阶段、过程模型和目的,并分析总结了软件测试的策略、方法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王静红 《微机发展》2005,15(6):62-64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针对面向对象程序的特点及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的类测试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该方法与有限状态机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使软件的执行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针对面向对象程序的特点及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的类测试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该方法与有限状态机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使软件的执行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工业产品中软件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软件测试的难度也随之进一步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也更加难以度量。目前,软件可靠性工程还处于发展确立阶段,还没有建立起权威性的管理体系和规范,虽然建立的许多软件可靠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软件可靠性,但至今尚无哪一个模型能够适合广泛的应用。因此从事软件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就软件测试对软件质量的可靠性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软件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软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软件可靠性进行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软件的可靠性,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可以普遍适用地进行应用,且使用起来颇为繁琐.从一个新的着眼点研究软件可靠性——基于软件测试结果应用SVM分类器进行软件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应用到软件可靠性的测试过程中,可以为测试的进行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决策依据。军用软件可靠性的测试及管理是控制军用软件质量的重要方法。该文给出了一种军用软件测试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Musa模型在测试管理中的应用,最后对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软件可靠性工程的测试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软件可靠性工程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建立在操作剖面、软件可靠性模型、概率论和软件测试等理论的基础之上。该文结合软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工程和软件测试的相关理论,设计了可靠性测试模型,并在市政交通一卡通工程系统中进行了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9.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分析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及其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总结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内容、测试层次及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同时讨论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关键.文中分析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及其对软件测试的影响,总结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的内容、测试层次及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同时讨论了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靠性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重要特性,其定量评估和预测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个可用于软件测试之前的早期可靠性预测仿真模型。此仿真模型通过考查影响软件可靠性的过程因素,采用基准比对思想,利用软件过程度量数据,根据相似度比较,预测软件的残留缺陷数。由于该仿真模型仅需要静态历史数据,故可在软件测试之前,用于估计软件的残留缺陷数,从而预测软件的可靠性,为后期软件过程的改进以及软件测试计划的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UML的软件使用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UML作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在软件开发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软件可靠性测试是高可靠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过程。研究基于UML的软件可靠性测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软件使用模型是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的基础,可利用在软件开发早期阶段生成的UML模型,如用况图、顺序图、活动图,自动生成软件使用模型。  相似文献   

13.
软件的可靠性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该文采用软件蓝图描述软件结构,进而给出了基于程序图的环型复杂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个模型,通过潜在错误的检测和环型复杂度的计算,对软件的可靠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软件的可靠性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该文采用软件蓝图描述软件结构,进而给出了基于程序图的环型复杂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最后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了如何应用这个模型,通过潜在错误的检测和环型复杂度的计算,对软件的可靠性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5.
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软件可靠性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概念和分类,详细分析了J-M模型参数方程的建立及其特性,由对方程根的判定推导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程解法,通过与美国NASA开发的软件Smerfs的实验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方程的解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软件可靠性分析、测试与评估工具--SRATE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可靠性分析、测试及评估工具(SRATE)是一个集软件可靠性分析、测试及评估于一体的软件工具。该工具支持多种测试策略下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及评估试验,包括随机测试策略、自适应测试策略等。该工具还集成了包括欧洲航天局的space软件、浙大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的Intra3D构件库在内的多个典型被测对象。根据工具接口要求可以方便的添加新的测试策略和测试对象。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配置灵活、易于扩展的特点,是进行软件可靠性分析研究工作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测试覆盖率函数的软件可靠性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测试覆盖率是测试充分性和测试效率的有效度量指标,其与软件可靠性以及缺陷覆盖情况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并且结合测试覆盖率信息的软件可靠性模型的评估和预计效果将会得到有效改进.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软件结构特征及学习因素的综合影响,测试覆盖率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先增后减的趋势,Logistic函数恰好非常适合描述这类S形变化趋势,且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因此,针对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以及软件可靠性建模等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提出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在该函数的基础上,提出基于Logistic测试覆盖函数的缺陷预计模型;然后,将NHPP可靠性模型的建模过程与Logistic测试覆盖函数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者虑测试覆盖率的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若干已有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提出的基于Logistic函数的测试覆盖率函数、缺陷预计模型以及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有效地提高了函数或模型对数据的拟和精度,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实时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骏  陆民燕  阮镰 《测控技术》2007,26(3):59-61
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支持可靠性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提出了一套形式化建模方法,通过系统视图、使用类视图、剖面视图和操作描述视图,实现对被测系统的分析、可靠性测试输入建模.根据这些形式化描述信息,计算机可以自动抽取出适用于软件可靠性测试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CGOM的软件费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宏伟  杨孝宗  曲峰  董剑 《计算机学报》2003,26(10):1332-1336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测试数据充分的测试准则是软件测试完成的标准.目前,绝大多数的测试准则并不考虑软件费用,容易为了满足测试准则而使用户承担昂贵的测试费用.该文提出了一种随机过程类非齐次泊松过程(NHPP)中的经典模型——G-O模型的改进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构造了一个综合了软件设计费用、软件测试费用、软件维护费用、软件失效造成的风险损失的软件费用模型.最后从软件费用出发,讨论了软件的最佳发布时间.  相似文献   

20.
由于软件可靠性早期预测在测试前就能够使开发和测试的相关人员对软件的可靠性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软件如何进一步开发、测试和质量的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将支持向量机理论引入到软件可靠性早期预测领域中来,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软件可靠性早期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仿真实验,证实了此模型同传统模型相比具有预测精度更高、泛化能力更强、对样本数量的依赖程度更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