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依据预测获得的5颗晚型星,λAnd,κCdt,61CygA,αCas和βCet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光谱,采用谱线塞曼致宽的谱线轮廓叠架法和利用大量的FeI的多重一统计分析方法,成功地测定了这些星的磁场和磁场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做了简述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射 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  相似文献   

3.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现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峰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向外运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自80年代以来晚型星磁场测定方面的新进展,侧重介绍了非偏振方法中的谱线塞曼致宽和谱线综合分析法及偏振方法中的塞曼-多普勒图像(ZDI)技术,并对今后我国开展类太阳型星磁场测定研究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对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6.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观测.观测表明,27个强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并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文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刘学富  赵刚 《天文学报》1999,40(1):16-25
对1995年11月和1996年3、4月间观测获得的HR5553、70Oph和εEri给出了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阶梯光栅光谱资料。确定了这3颗晚型活动星的大气参数,采用谱线细致分析方法求出了铁、锂、钙、钪、钛、钒、铬、锰、钴、镍、钇、锆和钡13种金属元素的丰度。采用多重线统计方法测定了这3颗晚型活动星的磁场和磁场覆盖因子。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1997年4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天台用2.16m望远镜卡焦光谱仪观测获得的6颗激变变星(AB Boo,UX UMa,T CrB,AH Her,Z Cam和V426 Oph)及3颗相关天体(UMa3,EG UMa和Leo3)的CCD光谱,并同时拍摄了5颗晚型星(3Dra,v Vir,ψLeo,34Boo和36Com)的CCD光谱,作为晚型星参考谱,测量了观测样本星的Hα和近红外CaⅡ的三重  相似文献   

10.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刘学富  曹雪勇 《天文学报》1996,37(3):227-234
本文给出1993—1994年期间,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观测获得类太阳色球活动星。εEri的5个波段高分辨、高信噪比光谱,运用两种不同方法:谱线轮廓塞曼致宽分析和多重线统计分析法成功地测定了εEri的表面磁场强度和磁场的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大质量分子云核的CO同位素搜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 13.7 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 SIS系统,对 64个高色指数 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 CO同位素13CO和 C18O J= 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 64个源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斯拟会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话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CO的射电转动谱线揭示了光学不可见的冷宇宙、银河系最大天体-巨分子云和恒星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重要的相-双极外流。CO在67~186um波段的转动谱线是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对CO分子转动谱线的天体物理研究方法和在该领域的近期进展作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膨胀恒星大气的谱线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具有宏观运动的膨胀恒星大气中的转射转移过程,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运动大气谱线形成,并采用线性化分离法计算了Ori星的Hα线 P Cygni轮廓。  相似文献   

15.
卢方军  刘学富 《天文学报》1994,35(3):305-317
本文给出了1991年11月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对仙王座β型变星ν Eri进行的b,y波段光电测光结果,及1991年12月在云南天文台观测获得的高分辨、大色散的SiIII线附近区的CCD光谱,根据光变的多重周期分析结果,计算和分析了ν Eri的理论脉动模式,并以高分辨的SiIII线轮廓为例,分析了该星的谱线轮廓变化并计算了谱线的半宽,等值宽度以及视向速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色球Hα单色光序列照相资料,Hα光谱扫描资料,黑子精细结构照相资料和日面纵向磁场观测资料,分析了1989年1月18日WLF所在活动区NOAA/USAF:5312的磁场结构,黑子结构及该WLF的演化特征,求出了视向速度场,并以理论计算的Hα谱线轮廓作为诊断工具,探讨了该WLF可能的能量传输机制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分子云磁场与尘埃导致的偏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场对分子云及其中的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分子云磁场的探测方法主要是谱线塞曼效应、尘埃热辐射的偏振,以及谱线的线偏振观测.利用谱线的塞曼效应可以直接测量视线方向的磁场强度.尘埃热辐射偏振可以有效地示踪磁场方向在天球上的分布.分子云内部的磁场会受到不同物理过程的影响.高分辨率观测可以研究磁场扰动的细节,低分辨率观测可以得到分子云甚至银河系大尺度磁场的宏观信息.只有多波段的观测才能全面地认识分子云磁场与各种物理过程的联系.该文对分子云尘埃热辐射偏振的观测情况做了调研,总结了分子云大尺度磁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朱镇熹 Fried.  M 《天文学报》1998,39(4):412-423
在近工外波段,对10颗共生星,27颗K-M型比较星进行了分辨本领对晚于M2的晚型星,出现了TiO三重头吸收带,发现吸收带深度对温度很敏感而对重力不敏感,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光谱型对TiO吸收带深度的曲一,拟合曲线的标准方差为0.22光谱分型,并由此给出6颗含晚于M2巨星的共生星光谱型。另外还测量了该波段上的CaⅡDG TGJ 线,FeⅠ,TiⅠ,NaⅠ等众谱线的等值宽度。发现CaⅡ三重线对光度级很咸  相似文献   

19.
磁敏谱线FeIγ5324.19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判断视频磁象仪的工作谱线 FeIλ5324.191 对磁场观测的适用性,本文由海野方程组的数值解,计算这条谱线的斯托克斯参数轮廓,并推算它的磁场增强量和温度敏感度。  相似文献   

20.
共生星双星是一颗有强大星风物质损失的红巨星与一颗早型热星组成的特殊双星系统。由于早型热星在充满红巨星的星风物质的空间中环绕运行,可以产生P—Cygni型谱线,通过对P—Cygni型谱线的理论分析可以精确测定共生星双星的星风物质损失率。文章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共生星双星的工作,其中的方法几乎都是近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作者的一些工作。在谱线形成计算中考虑了较多的因素,如氢—氦混合气体的多能级跃迁问题、轨道运动引起的密度非径向分布问题等,并在轨道形状方面做了一些简化。反映了共生星双星谱线形成关键的周期性相位变化的特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对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一些简要讨论,此外,还介绍了作者在线性化分离法求解Non-LTE大气模型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